1950年代上海空战是发生在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
上海后的一段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和
中国国民党在上海市及其附近空域上进行的一系列争夺战,是
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一部分。其中以国民党空军在1950年2月6日的发动的“二六轰炸”空袭行动最为猛烈,一度使夜上海陷入“一片黑暗”。
事件背景
1949年5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率领下解放了中国最大的
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市。国民党军则撤退至
舟山群岛等东南沿海岛屿,同时凭借自身强于解放军的海空军优势对大陆频频作出反击,并于当年10月26日成功取得
金门战役的胜利,国军
统帅部依据战局转折制定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
反攻大陆计划。此外,由于上海市在中国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国民党方面在经济和军事领域也频频做出动作,干扰新政府对上海的接管工作,其中一项就是对上海市进行空中打击。
争夺制空权
当时上海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料主要如:棉、小麦、纸张、烟草、燃油等等都来自进口,因此,中国国民党方面即在海上对大陆进行封锁,使生产物资无法进入上海,令上海经济陷入困境,虽然上海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稳定上海的工业生产,但上海工业生产仍然受到很大影响。
国民党积极扩建舟山机场,调集飞机准备对上海和其他东部沿海城市实施轰炸。此时,上海市虽已有高炮第三师(4个团)进驻,但整体防空能力仍然薄弱。
二六轰炸
1950年2月6日,国民党空军出动轰炸机14架、战斗机3架对上海实施轰炸,落弹48枚,炸毁房屋1180多间,炸死炸伤市民1400多人。这就是著名的“二·六”大轰炸,堪称上海现代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此次空袭中,上海五所发电厂(美商上海电力公司杨树浦发电厂、闸北水电公司、南市华商电气公司、卢家湾法商电车公司、浦东电气公司)均成为国民党飞机的主要轰炸目标,其中当时上海最大的发电厂——杨树浦发电厂损失最为惨重,10枚重磅炸弹直接命中厂区。
主要发电设备中,4台循环水泵、4台锅炉、一台透平发电机、4条输煤皮带严重损毁,9台锅炉、4台透平发电机部分损毁;职工伤亡多达59人。输出动力占整个上海3/4的杨树浦发电厂,在轰炸的瞬间发电负荷骤降为零,所有电力设施停止了运转。突如其来的灾难导致市区工厂几乎全部停产,绝大多数街区失去电力供应,自来水供应困难,交通秩序混乱,城市陷入一片恐慌。
“二·六”大轰炸是上海解放后遭遇的最严重的灾难,使新生的上海遭受全面的打击和重创。
如陈毅后来所说:“各种矛盾和问题一齐爆发出来,正如大病初愈的人,又染上了新的病痛。”寓居上海的宋庆龄在致友人信中说:“目前我们在上海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最近国民党轰炸所带来的后果,造成大面积破坏,并给人民带来不可言状的苦难。人们看见自己的朋友和亲戚被卑劣的空袭夺去了生命。人们不断地从虹口及苏州河一带涌过来。长长的三轮车队载着那些离开家园的人们,不知奔向何方。见此情景,不禁使人感到心酸。”
轰炸后第二天中午,陈毅市长(兼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和潘汉年副市长、公用局局长叶进明来到杨树浦发电厂。在了解了轰炸和损毁情况后,陈毅紧急部署,组织抢修电厂,动员全市力量支援电力,争取在48小时内部分恢复发电。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上海市军管会连夜开会,向中央汇报情况,研究防空和善后措施。大家痛苦地认识到,因为没有防空能力,无法遏制国民党飞机的空袭,只能采取被动的防御措施,尽量减少空袭造成的损害。 2月23日,国民党P-51型及B-25型飞机各两架,于上午9时40分及10时15分由浦东、沪杭线袭击上海市区,在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外滩至十六铺、蓬莱区及浦东等处江面共投弹15枚,附近船户及行人被炸伤5人,广东路至金陵路沿外滩一带各大楼玻璃门窗被气浪冲击而破碎的很多。
这两次轰炸虽然也造成破坏和伤亡,但上海市民经过防空组织,已经有了应对轰炸的生存能力和迅速抢险的本领。
1950年2月到5月初,是上海解放后最困难的时期。华东局、上海市委虽然一再号召全市人民团结奋战,克服轰炸和封锁造成的困难,但没有强大的防空力量,就无法保证上海人民的生命安全。
陈毅心中一直是痛苦和沉重的,他期待着军事援助早日到来,彻底解除上海的空中和海上封锁。
形势转折
由于当时国民党空军轰炸机的性能要躲避地面炮火的攻击必须采取高空目测投弹,此种投弹方法的
命中率相当低,而国民党空军对上海的轰炸却有较高的命中率,因而中共保密部门判断必有地面引航人员为飞机提供电台导航,因而加强了保密排查工作,国共双方也围绕这个焦点进行了一系列间谍战,最后国民党方面
谍报人员罗炳乾(化名:吴思源)被中共保密部门抓获并处决。
另一方面,由于当时中国大陆方面的空军力量弱于国民党空军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请求
苏联给予
空中力量支援,苏联同意援助,并于1950年3月在巴基斯基等将领率领下,派出108架各类战机组成的混合
集团军进驻上海,帮助中国大陆加强空中防御,其中还包括有38架当时世界最先进的亚音速战机——
米格-15战斗机。随后在当年3月至5月的4次空战中苏联战机击落了6架国军战机,迫使国民党方面停止了对上海的进一步攻击。之后,由于国军决策优先保障
台湾地区的安全,于是从舟山群岛撤军,由于没有临近的机场起降,国民党空军无力再对上海进行成规模的空袭或骚扰,上海空域较大规模的争夺战结束。
后续
1950年6月
朝鲜战争爆发后,
美国派遣
第七舰队进驻
台湾海峡,公开介入中国内战,另一方面,
苏联援华的空军部队于当年10月回国,上海市和东南
沿海地区的空中防务由新建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和属地民兵部队接替,并争取在
苏联空军回国之前向苏方学习空战技能,
苏联则将战机和设备交予中方使用。在朝鲜战争期间,国军空军和美军空军数次派遣战机进入上海空域进行侦查或骚扰活动,被解放军和民兵击落或击退。
杨树浦发电厂电容量最大的
汽轮机在二六轰炸中遭到
严重损坏,必须送往
瑞士维修,由于海上通道被封锁,这台机器经由陆路辗转过境苏联、
奥地利和
捷克斯洛伐克三国,历时一个多月才完成修复回到上海。同年12月30日,
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对原属美国商人资产的
上海电力公司实行
军事管制,将电厂收归国有。
为了纪念二六轰炸,上海市
卢湾区政府出资修建了“上海二六轰炸纪念碑”(图),位于市中心的
徐家汇路泰康路立交桥附近。时至今日,上海市的专属防务单位——
上海警备区依旧保持有一个师级规模的高炮防空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