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孔子谓或人言知禘礼之说者,于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也。’”
谛是古代帝王或诸侯在始祖庙里祭奠祖先的一种盛大祭祀活动。周朝的祭祖大典分为三类:第一,天子继位,在太庙举行的大祭,上自始祖下及历代祖先合祭;第二,天子、诸侯五年一次的大祭,高祖及高祖以上的神主祭于太庙(高祖以下分祭于本庙);第三,宗庙四时祭,每年夏季举行。
有人向
孔子请教关于谛礼的内涵及规定。孔子说:“我不知道。懂得谛礼的人治理天下,像把天下放在这里一样可以掌握吧!”孔子一边说一边指着自己的手掌。
孔子知道谛礼,他回答“不知也”,是不想说的推辞。他为什么不想说呢?孔子生于春秋末期,周王室已经衰微,礼崩乐坏,旧的等级制度被破坏,宗法秩序被弄乱。孔子认为周礼是最完美的,他本人也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孔子不愿回答的原因可能在于不屑于回答那人的提问;或者鲁国的季氏祭祀违背了周礼;又或者是他认为鲁国的谛礼不符合他所知的标准。
世间万物纷繁复杂,很多东西看上去很复杂,但都有其客观规律。关键是善于掌握事物的规律,顺着规律疏导,遇到难解的节设法绕道沟通,避免违背规律硬砍硬崩。成语告诉人们,要想及时解决问题,首先要清晰地了解问题,只有做到自己心中有数,才能事半功倍。
元·
脱脱《
宋史·道学传序》:“周敦颐出于春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清·
俞万春《
荡寇志》一〇三回:“虽未出兵打仗,而战阵攻取之法,了如指掌。”
茅盾《脱险杂记》一八:“我们虽然是盲子聋子,而他们却布置周密,敌人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
闻一多《冬夜评论》:“只这一相形之下,美丑高低,便了如指掌了。”
“了如指掌”与“洞若观火”意义相近,两者皆有对事物观察透彻的意思;区别在于“了如指掌”的“了”字是明白、清楚的意思,形容对人或事物情况了解得十分清楚。“洞若观火”的“洞”是透彻、深入的意思,形容对事物观察彻底,不能形容对人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