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了(拼音:liǎo、le),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此字始见于秦篆,一说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后造字。造字本义未详。“了”最常用于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完成。也有了结,结束的意思;后引申指聪敏,颖慧等意。
文字源流
“了”为象形字,一说象形兼会意。其本义不详,现今又作为语助词用,其本义便更加逐步晦而不明。其字源说法众多,以下三种为常见说法:
①李学勤主编《字源》认为“了”为象形字,如图【组1】,本义为走路时足胫相交(该义项未见于传世典籍)。后用“了”表示“结、束”的意思(该义项未见于传世典籍),所以“了”常与“结”同义连用,再引申为结束、完毕等义。
②《字源谈趣》认为是象形字,本义为门窗上的弯挂钩。到2022年,“了”尚未见于殷商甲骨刻辞,其大概是战国晚期随社会与语言的发展而出现的后起字。如【组2】的图(B),是秦代的小篆里“了”字形体。秦汉两代,北方人把一种弯曲的,上有环下有钩的东西叫“屈戌”写成“了𠄏”。李商隐《魏侯第东北楼堂郢叔言别,聊用书所见成篇》有“锁香金属戌,带酒玉昆仑”二句,句里的‘屈戌’,指就是这种门窗上的搭扣。后来,如【组2】中图(B)秦篆的“了”下的弯钩已失形,【组2】的图(C)汉隶和图(D)楷书“了”下还有钩。故也可得知“钩”这种基本笔画在先秦文字里是没有的。又说“隶有折而无转,篆有转而无折”,所以隶书(楷书承袭隶书)的“了”上的圆环,便折成了倒三角形。
③如【组2】图(A1)、图(A2),但其是否为“了”字,还勘校落实,一说为另一种“了”的字源,因为图(A1)、图(A2)和图(B)的秦篆从形体来看,像是没有双臂的孩子(即“子”字没有中间表示双臂的一横);类似于此意还有孩子痉挛,手脚蜷曲,无法伸直;或小儿两臂及两足皆捆缚于襁褓之中,会收束之意等等。
在现代汉语中,人们通常将“了”虚化作助词,用于句中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完成”。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liǎo)【卷十四】【了部】卢鸟切
尦也。从子,无臂。象形。凡了之属皆从了。
说文解字注
尦也。
尦,行胫相交也。牛行脚相交为尦。凡物二股或一股,结纠紾缚不直伸者,曰了戾。《方言》:“轸,戾也。”郭注:“相了戻也。”《淮南·原道训》注、杨倞《荀卿》注、王砅《素问》注、段成式《酉阳杂俎》及诸书皆有“了戾”字,而或妄改之。《方言》曰:“佻,县也。”郭注:“了佻,县物貌。丁小反。”按,他书引皆作“了𠄏”,亦即许之“了尦”也。假借为憭悟字。
从子,无臂。象形。
象其足了戾之形。卢鸟切,二部。
凡了之属皆从了。
广韵
卢鸟切,上篠来 ‖ 了声宵2部
了,慧也。讫也。卢鸟切。十四。
康熙字典
《唐韵》卢鸟切。《集韵》《韵会》郞鸟切。《正韵》卢皎切。𠀤(bìng)聊上声。《增韵》:决也。《广韵》:慧也,晓解也。《后汉·孔融传》:融年十二,聪慧。陈炜曰:小而了了,大未必奇。
又《宋书·戴法兴传》:彭城王觅一了了令史,得法兴使为之。
又讫也,毕也。《晋书·傅毅传》: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杜甫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又杨子《方言》:了,快也。秦曰了。
又秦吉了,鸟名。《仇池笔记》注:似鹦鹉,脑有肉冠,能言笑。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规范:“了”为两画,“㇇”、“亅”不连成一笔。
写法: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上中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网)
音韵汇集
(参考资料:汉典网)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13-08-19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8 00:06
目录
概述
文字源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