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河
山东省乳山市主要河流
乳山河,山东省东南部乳山市独流入黄海河流。古称厥水、厥港水、民国时称垛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改称乳山河,为乳山市境内第一大河。发源于乳山、海阳交界的马石山南麓的垛鱼顶,自北向南流经乳山市大部分区域,由乳山口湾入黄海。全长65公里,流域面积954.3平方公里。
干流概况
乳山河古称厥水、厥港水、民国时称垛河,建国后改称乳山河,为乳山境内第一大河。发源于马石山南麓的垛鱼顶(乳山、海阳界山),流经马石店、崖子、午极、诸往、育黎、乳山寨、夏村、乳山口8镇,全长65公里,平均坡度0.47%,流域面积954.3平方公里,由乳山口湾入黄海。
乳山河流域上游属山区,流经马石店和崖子两镇,呈东西流向,河道窄,支流少,水量小;中部流经丘陵地区,呈西北东南流向,河床展宽100米以上,接纳支流骤增,水量变大,流至育黎镇注入龙角山水库;下游流经矮丘和平原区,呈北南流向,河床继续展宽200米以上,至河口宽650米。
河口为乳山口湾,湾口向南,口宽0.75公里,东西两岸有大乳山和海阳县垛山扼其门户,海湾呈“V”字形分别向东北和西北延伸12公里和9公里,湾内海岸线长约75公里,平均水深5米,最深18米,水域面积46平方公里。
水文特征
据多年水文资料统计,乳山河最大水深2.65米,历年汛期最大流量2583立方米/秒,最大含沙量8.7公斤/立方米。历年枯水期最小流量0.018立方米/秒,含沙量1.36公斤/立方米。200年一遇的最大洪峰3550立方米/秒(1930年),20年一遇的最大洪峰2230立方米/秒(1964年)。
主要支流
乳山河较大的支流有以下6条:
大崮头河,上游分东西两条支流,东支流发源于牟平区刘家夼乡,流经午极镇正甲夼和崖子镇万格庄、山东、大崮头;西支流发源于牟平区王格庄乡,流经崖子镇兴村,在大崮头与东支流汇合后向南流经下肖家,注入龙角山水库,全长11公里。下游河床宽32米,属季节性河流。
崖子河,发源于垛山南麓,自北向南流经磨山钟家、石甲庄、泽科、河南钟家、姜家、河西、崖子,在岛子村北汇入乳山河,全长7.5公里,河床最宽处40米,源头建有小型水库1座。
流水头河,发源于诸往镇口子,流经崖后、李格庄、流水头、姜格庄,于育黎镇西纪村处汇入乳山河,全长13公里,河床宽处30米,属季节性河流。
白石河,上游分东西两支流,东支流(称午极河)发源于牟平区水道镇八甲村,呈东北西南流向,经于家疃、午极;西支流(称中庄河)发源于牟平区刘家夼镇,呈南北流向,经由家庄、泽上。两河在樗树崖村西南汇合,然后经白石、七甲于育黎村东汇入乳山河,全长16公里,河道最宽处100米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69平方公里。
诸往河,发源于诸往镇铁山,呈西南东北流向,经垛疃、马陵、燕山泊、孙家夼、招民庄,在诸往村南与西诸往河汇合,于育黎村西南汇入乳山河,全长18公里,控制流域面积117平方公里。该支流内有小型水库3座,可控制流域面积21平方公里。
崔家河,发源于大孤山镇大史家一带,呈东北西南流向,经林水、石头圈、黄村、仇家洼、黄埠崖、炉上,在崔家村南与夏村河汇合后经井子、西耿家汇入乳山河,全长20公里,控制流域面积147平方公里,该支流内有中型水库1座,可控制流域面积28平方公里。
河口资源
乳山湾历史上曾盛产泥蚶,占全县总产量的70%多。乳山湾东流滩涂养殖区位于乳山湾东侧,滩涂可养殖面积2.05万亩,大部分底质为软泥,小部分为泥沙。滩面平缓而稳定,有淡水流入,水质滩质肥沃,盛产泥蚶、毛蚶、菲律宾蛤仔、四角蛤蜊、文蛤、长竹蛏等贝类,是理想的泥蚶养殖区。乳山湾西流滩涂养殖区位于乳山湾西侧,滩涂可养殖面积0.7万亩,为泥沙滩,底质较肥沃,滩内经济贝类的苗种资源丰富,主要贝类种类有菲律宾蛤仔、长竹蛏、泥蚶、四角蛤蜊、文蛤等,尤以盛产菲律宾蛤仔、长竹蛏闻名。
治理开发
河道治理
乳山河控制流域面积954.3平方公里。原河道弯曲狭窄,淤塞严重。每遇汛期,洪水漫溢,泛滥成灾。新中国建立后,在上游植树造林,以保持水土;在中下游筑坝修堤,以防洪水泛滥。后因河道逐年淤高,形成诸多沙丘,影响泄洪能力,河堤时常决口,两岸受灾土地达7万多亩。1974年和1975年,原乳山县水利部门对乳山河进行两次全面规划设计。1976年初,对乳山河中下游上自育黎镇塔庄桥,下至乳山河入海口,总长19公里的河道进行彻底治理。所治理的河段,控制流域面积869平方公里,占乳山河总控制面积的91%。治理后达到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2008年,市水利局加强河道采砂管理,查处非法采砂行为,扣押非法作业机械17台,拆除清理采砂、淘金船14条,河道安全形势得到根本扭转。年内,创新思路,对乳山河实行封河管理,以涵养水源、砂源,保障河道安全。同时,顺利开征河道工程维护管理费,征收300万元。
2011年,投资2957万元,完成乳山河塔庄至宅子夼段治理工程,提高乳山市区域防洪排涝标准,改善沿河居民的生活环境。该工程是全国第一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之一,长6公里,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2014年,在确保防洪安全前提下,结合港湾开发、旅游观光,投资1500万元实施乳山河入海口东岸至大乳山北侧防潮堤一期工程,新建邹格大坝防潮堤2500米,设计标准为能防20年一遇的风暴潮。  
拦蓄工程
龙角山水库,位于乳山市育黎镇龙角山村北乳山河支流大崮头河上,是一座以蓄水灌溉为主,以发电、防洪、养鱼等为副的大型水库。1959年12月14日动工兴建,1960年6月13日竣工。水库集雨面积277平方公里。多次增建维修,至1981年,兴利库容由2900万立方米增至6122万立方米,死库容由300万立方米增至750万立方米,总库容由9940万立方米增至1130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由9万亩扩大至16万亩。2001年至2004年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台依水库,位于乳山市夏村镇台依村北崔家河右岸支流夏村村中游,系一座以蓄水灌溉为主,以防洪、养鱼等为副的中型水库。1959年11月15日动工兴建,1960年4月25日竣工。水库集雨面积28平方公里,总库容227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250万立方米,死库容105万立方米。最大泄洪量每秒890立方米。东西放水洞采用钢筋水泥压力管,内直径1.2米,设计最大流量每秒8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3.6万亩。
居民供水
乳山河供水工程。1978年2月成立乳山县工业用水筹建办公室(后改称县自来水公司),开始建立自乳山河至城区的自来水供给系统。9月完成由水源地经给水加压站到用户的二级扬水工程的规划设计。1979年4月正式施工兴建。1980年4月建成水源地(桑行埠村西、乳山河大坝东侧)直径8米、深12.6米的集水井、泵房和城西给水加压站的水库、泵房及其辅助设施,10月开始向部分用户供水,日供水量3000立方米。1981年春在水源地西的河床上打生产水井11口,每口直径4米、深8米,采用吸虹方法与集水井串连,日供水量提高到5400立方米。1983年开始在水源地下游1公里处开发第二水厂。
至1986年,在第二水厂建成直径6米、深12.6米的集水井1口,生产井6口,开始向城区供水。至1992年,共建有自来水厂2个,集水井2口,生产井19口(其中第二水厂13口),加压站2个,高位调节水池1座;累计铺设直径25~800毫米的铸铁、水泥供水管道12.75万米;自来水设施总投资889万元;日供水量2.1万立方米,供水人口5.8万。
1993年年4月开始动工兴建第三水厂,厂址在靠近于家庄村的乳山河东岸,自龙角山水库引水至此,设计日供水能力10万立方米,第一期工程日供水能力为5万立方米,需埋设直径为1000毫米钢筋混凝土管道2.7万米,预计1997年7月竣工。1995年建成。
2015年,龙角山水库作为乳山市最大淡水水源和主要饮用水源地,被列入全国重要饮用水源地名录。
引水灌溉
龙角山水库引水渠道。1965年始建,1966年10月完成西放水洞的上、中、下3条干渠,总长66.6公里,控制诸往、育黎、乳山寨、夏村、崖子5个公社的51个大队72500亩农田的灌溉。1973年,东放水洞东干渠工程开始施工,至1978年第一期工程结束,完成自龙角山水库至台依水库的渠道修建,长14.5公里,修建筑物112座,架设双曲拱渡槽4座4200米。使龙角山、台依两座水库相互连接,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5600亩。第二期工程自1980年始,开挖自台依水库至乳山口、海阳所、白沙滩3处贫水乡、镇的引水渠道和修建各种建筑物。至1985年,完成1700多米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江村渡槽,打山洞1445米,修涵洞3400米。1986年后又修建全长1266米的腾甲庄渡槽,开挖干渠2000米。1990年春修建长15400米通往乳山口镇的第六分干渠,共动用土石53.3万立方米,投工67.2万个,投资360万元。东干渠的完成控制了3个镇的123个村61000亩农田的灌溉。至1995年,龙角山水库灌区完成干渠4条,总长192.6公里,建筑物1102座,年实际灌溉农田8万亩,占设计灌溉面积的50%。
河口盐场
乳山河口海滩民间煎盐历史悠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建成安家盐场和港头盐场盐产量分别为:1960~1995年累计产盐65116吨。1960年~1978年,累计产原盐20693吨。
港口
乳山河口的乳山口湾为避风良港,历史上素有“北有旅顺口,南有乳山口”之说。唐时即有外埠船只来往,清时与上海、广州、烟台、大连、天津等港口通航。清咸丰元年(1851年),境内的“泉盛”“合兴”等商家集资修建长20米、宽4米的简易石码头两座, 为乳山口港最早的人工码头。1922年,“东盛泰”油坊掌柜于洪举(官庄村人)从崂山 购运石条复修码头。解放战争时期,乳山口港为支援解放军,巩固解放区发挥了重大 作用。建国后,建成乳山口港(商港)和乳山口渔港。为乳山市海上门户和海运枢纽,可与全国各沿海港口通航。 由乳山口东去石岛港62海里,威海港126海里;西去青岛港78海里; 南去上海港412海里;北往烟台港168海里,大连港203海里,丹东港27 2海里。1993年2月,乳山口港被批准为国家二类开放口岸,3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乳山口港成为乳山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通向世界的桥梁与纽带。
乳山口渔港位于乳山口商港东侧,为乳山最大渔港,也是国家一类群众渔业港埠。至1995年,渔港占地5.4万平方米,年吞吐量3.1万吨。港岸建有大型冷库2座,冷冻能力为1300吨/次。
乳山口港曾有客运,往返青岛、乳山口之间,1963年后,陆路客运发展,海上客流量逐年减少,到1965年仅200人次,遂撤航。
流域
乳山河,全部流域在乳山市境内,并占有乳山市大部分区域。乳山历史悠久。据古文化遗址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境内就有人类聚居。夏时为东方嵎夷之地,商时属青州,春秋战国时期为齐国属地,秦时属齐郡腄县。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境内置育犁县。东汉建武五年(公元29年),育犁县并入东牟县。此后,境域先后属文登县、观阳县、牟平县。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境域分属海阳县、宁海州(1914年改称牟平县)。民国30年(1941年)2月,划牟平县南部和海阳县东部建牟海县。民国34年(1945年)1月,牟海县更名乳山县(以乳山口南岸的大乳山得名),确定夏村为县城。1958年10月,撤销乳山县,境域分别划归海阳县、文登县及烟台市。1961年10月,恢复乳山县,隶属烟台专区。1983年11月,改属烟台市(地级)。1987年6月,威海市升为地级市,乳山县改属威海市(地级)。1993年7月,乳山撤县设县级市。
乳山市地处胶东低山丘陵区。境内山地、丘陵、平原相间,气候温和,雨水较为丰沛,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位于市境东西两侧的乳山河、黄垒河沿岸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是重要的小麦、玉米生产基地。北部山区和中部丘陵地区是重要的花生、水果产地。所产大花生以果大粒饱、色泽鲜艳、营养丰富而驰名中外。所产水果有苹果、阳梨、桃、杏、樱桃等10余个品种,其中以苹果、阳梨最为有名,享誉国内外。
乳山市矿藏资源和海洋资源丰富,素有“金岭银滩”之称。在现已探明的金、银、铜、铁等金属矿藏中,以金矿石储量最丰;已探明的非金属矿藏有大理石、花岗石、石墨、磷、钾长石、重晶石、石英、硫等,以花岗石、大理石储量最大。全市海岸线长达185.6公里,广阔的海域盛产对虾、鹰爪虾、带鱼、梭鱼、鲅鱼、黄花鱼等80余种鱼虾,肥沃的海滩盛产泥蚶、杂色蛤、牡蛎等40多种贝类。丰富的海洋资源为发展渔业生产提供了优越条件。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19-09-22 11:37
目录
概述
干流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