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正传》是专门论述
楷书之法的汇编。前七卷采辑前人之作。书前“自序”是以答缪子之间的形式而展开的,主要介绍作者的书学宗旨。叙述书体的发展过程,称“古文而为篆籀,篆籀变而为分、
小篆,小篆变而为隶兼篆,隶变而为今正书,正书变而为行书、章草,章草变而为草书,诸体之中惟正书最为切要焉”。继以“凡例”分条而具体说明编纂之旨,如选录书论之意在“书家之书,所引用者最苦于不肯全载。其编著之旨为“非紧要者一语不载,所关切者宁屡见焉”。本编虽为辑录,但时参己见。
作者简介
冯武(1627—?),江苏常熟人。冯班从子。班以书法名当世,武受其学,亦能书、诗。以八十一高龄延馆苏州缪曰芑家树滋堂。在缪支持下,将所聚的数十种书学著作,披沙简金,辑成此书。
作品简介
《书法正传》是专门论述楷书之法的汇编。前七卷采辑前人之作。书前“自序”是以答缪子之间的形式而展开的,主要介绍作者的书学宗旨。叙述书体的发展过程,称“古文而为篆籀,篆籀变而为分、小篆,小篆变而为隶兼篆,隶变而为今正书,正书变而为行书、章草,章草变而为草书,诸体之中惟正书最为切要焉”。继以“凡例”分条而具体说明编纂之旨,如选录书论之意在“书家之书,所引用者最苦于不肯全载。余读虞永兴《笔髓》、孙过庭《书谱》……诸书,皆字字珠玉,资助后学不浅,故全录不遗”。选录名家依据在“古今书家不知凡几,不能全载,特取尤当熟悉者”。选录书迹依据在“晋唐名迹所无几,后代翻刻,不可胜计。拟核其真赝,溯其存亡……以便稽考也”。其编著之旨为“非紧要者一语不载,所关切者宁屡见焉”。本编虽为辑录,但时参己见。
卷一所载《
翰林要诀》,元
陈绎曾撰。陈绎曾(生卒年不详),字伯敏,处州(今浙江丽水)人。共分十二日:一、“执法”,介绍指法、腕法、手法等;二、“血法”,介绍“蹲、驻、提、捺、过、抢、衄”等;三、“骨法”,介绍“提、纵”等;四、“筋法”,介绍“字法”中的“藏、度”等;五、“肉法”,介绍“满捺”与“飞 ,提”,并附“笔、纸、墨、砚”等;六、“平法”,分述“偃、仰、平、勒”等;七、“直法”,分述“垂露、悬针、向、背、努、僵”等;八、“圆法”,分述“点、撇、捺、策、趣、勾、方”等;九、“方法”,分述“八面、九宫、结构、均方”等;十、“分布”,分述“布方、映带、变换、体样、字间、行白、篇段”等;十一、“变法”,分述书法的“情、气、形、势”等;十二、“法书”,介绍“真书”五十四种,“行书”十二种,“草书”三种,并列“法帖”二十四部等。
卷二所载《书法三昧》,元周伯琦撰。周伯琦(1298—1369年),字伯温,号玉雪坡真逸,饶州(今江西波阳)人。作品首录“书法题辞”,即《书法三昧歌》,以四言古韵阐述“执笔”、“运笔”之法。继为“下笔”、“布置”和“运用”等三则,分别介绍书学“三昧”之法。再列书法“结构”,如“云空、九见、门月、来东……”等五十四类,一一分条列目而叙之。末附《衍极》“至朴”篇的“书法流传”部分,上始蔡邕、下至柳宗元,“直捷精至,览之使人洞然无疑”。
卷三所载《永字八法》,元李溥光撰。李溥光(生卒年不详),字玄晖,号雪庵,大同(今属山西)人。作品共有十一目:八法 历解,把笔八法,运笔八法,永字八法,八病,永字散形,三十二势,八病势,八法分论,颜鲁公《八法颂》,柳宗元《八法颂》。作者从“把笔、运笔、形势、结构、得失”等多种角度论述了“永字八法”之原理,并附录颜鲁公与柳宗元两家的《八法颂》。
卷四所载《大字结体八十四法》,明李淳撰。李淳(生卒年不详),号憩庵,茶陵(今属湖南)人。作品取陈绎曾、徐庆祥两家之作,对用笔之法、结构之道详加辨析,以求其蕴奥。原有“天覆、地载、分疆”等,总而辑之,共一百十三目。去其紊乱,选五十八目。续添“二段、三停、捺”等二十六目,合前共八十四目。每条取四字为例,各作一论,以开字法之奥。此法较欧阳《三十六法》更为具体,实为研习大字之楷模。
卷五、六、七分别载《纂言》上、中、下三卷,共收录自秦代李斯《用笔法》、汉代萧何《笔法》和蔡邕的《书说》,至明代丰道生《书诀》等著名的书学论著六十八篇,篇末各加补注。
卷八《书家小传》介绍秦、汉至元、明等十三代共七十二名书家之简历,并附“书家品藻”,内录朱长文《论品藻》、庾肩吾《书品》等名著十篇,及《杂识》一篇。
卷九《名迹源流》则收列锺繇《贺捷表》、《宣示表》等晋唐名帖共三十五部,每帖之后均附作者的短评,核其真赝,溯其存亡,各树见地。
卷十所载《钝吟书要》,清冯班撰。冯班(1602年—1671年),字定远,号钝吟老人,江苏常熟人。作品以个人临池心得杂论学书之法,重在阐述“执笔”与“结字”,指出“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评论历代名家之长短,推崇晋唐之锺、王和颜、柳,以及宋元之蔡、赵。认为“不习二王,下笔便错”,“虞世南《庙堂碑》全是王法,最可师”。颜书“如正人君子,冠佩而立,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宋人蔡君谟书最佳,今人不重,只缘不学古尔”。深入揭示了晋理、唐法、宋意的书法规律,均各具创见,迥不犹人,可与宋曹的《书法约言》合称“双壁”,对学书与鉴赏都颇有启迪,故殿为《正传》之末。
版本
传世有康熙世豸堂本、乾隆杨岱刊本、道光文渊堂本、同治嘉兴大魁堂刊、日本松山堂本、扫叶山房石印本、《国学基本丛书》本、世界书局本、北京中国书店与《绘图宝鉴》合刊本、台湾商务印书馆《人人文库》本和上海
书画出版社的《中国书学丛书》点校重排本等。
清蒋和(生卒年不详,字仲叔,号醉峰,又号小拙,江苏金坛人);亦撰有同名的《书法正传》(又名,《书法正宗》)一书,共四册。其一为“笔法精解”,分述执笔指法各等;其二为“点画全图”,介绍起手诀、平画法、直画法等十一项;其三为“分部配合法”,包括偏旁一百八十九部,重文三十四个;其四为“全字结构举例”,例字三百十六,重文三十五,包括重定九宫格和分笔先后。后附“学书札记”二十一则。目录今传授笔法、元康里子山九生-法—氛-金书今传授笔法、元康里子山九生法等。全书表说明,浅明易懂鼻故对视攀书济者艇有表说明,浅明易懂,故对初学书法者颇有帮助。
传世有乾隆四十四年写刻本、光绪三年大经堂刻本和光绪十一年京师善成堂刻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