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书(拼音:shū),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甲骨文 。本义作动词,是书写、记述的意思;后引申为名词,指简册、典籍、文书、信函等。
字源演变
《说文》本义是“著”,指书写,记述。颂鼎:“尹氏受王命,书。”《曾侯乙墓竹简》一正:“书入车。”马王堆汉墓帛书《杂禁方》:“书其名,直(置)履中。”引申指简册、典籍、文书、信函等。云梦秦简《法律答问》:“亡久(记)书、符卷、公玺、衡赢(累)。”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使韩山献书燕王。”人名用字。栾书缶:“余畜孙书已字‘R’其吉金。”古亦借“著”为书,见郭店楚简《性自命出》:“时(诗)、著(书)、丰(礼)、乐。”
详细释义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箸也。从聿,者声。
说文解字注
箸也。
此琴禁、𡔷郭之例。以曡韵释之也。叙目曰:箸於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箸於竹帛。非笔末由矣。
从聿,者声。
商鱼切。
康熙字典
《广韵》伤鱼切。《集韵》《韵会》《正韵》商居切。𠀤音舒。《说文》作𦘠,著也。从聿,从者。隷省作书。《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注:书契,所以决断万事也。《周礼·地官·大司徒》: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注:书,六书之品。
又《地官·保氏》:乃敎之六艺,五曰六书。《注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许愼《说文序》: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
又书有六体。《前汉·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隷书、缪篆、虫书。
又《说文》: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隷书。
又《尚书序疏》:诸经史因物立名。物有本形,形从事著,圣贤阐敎,事显于言,言惬群心,书而示法。即书有法,因号曰书。故百氏六经总曰书也。《史记·礼书》注: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释名》:书,庶也。纪庶物也。
又《诗·小雅》:畏此𥳑书。传:𥳑书,戒命也。疏:古者无纸,有事书之于𥳑,故曰𥳑书。
又《周礼·天官·司书》注:主计会之簿书。
又《左传·昭六年》:郑人铸𠛬书。注:铸𠛬书于鼎。
又《左传·昭六年》:叔向使诒子产书。〇按卽书牍也。
又《前汉·董仲舒传》:对亡应书者。注:书,谓诏书也。
又官名。《前汉·成帝纪》:初置尚书,员五人。
又《百官公卿表》:中书,谒者。
书法字形
字形对比
书法欣赏
(书法来源:)
音韵汇集
(音韵资料来源:)
方言音韵
◎ 赣语:hɛɛ1 shuu1 书案,读书
◎ 粤语:syu1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政府.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11 14:56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