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的小路》,又名《乡间的小路上》《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
齐豫演唱的歌曲,由
叶佳修作词、作曲,收录于1978年1月1日发行的专辑《民谣风(一)》中。
《乡间的小路》是叶佳修于1978年创作的校园歌曲,又名《乡间的小路上》《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原唱歌手是
齐豫。
该曲产生于20世纪70年中后期的中国台湾乐坛的“校园歌曲”运动中。当时,被称为“中国现代民歌”的“校园歌曲”运动,是由一群爱好音乐的大学生倡导发起的。他们自己写歌词、谱曲,身着学生服装,用一把吉他伴奏就登台演唱,在这种风尚的影响下,台湾乐坛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通俗歌曲。1977年,随着“年轻人创作演唱”的“金韵奖”比赛的举办,这类歌曲逐步统一到“校园歌曲”这一名称上来。从总体风格上来看,台湾“校园歌曲”受美国“乡村歌曲”的影响较大。
叶佳修从小在花莲乡下长大,家乡的自然景观和乡野无羁的生活态度是他创作的源泉。而《乡间的小路》的创作灵感就来源于他外婆家的剪影,再融入他从小背诵的诗词,最终完成了该曲的创作。
该曲的调式是e小调,结构是带再现的三段体(A,B,A)。该曲的A段是民歌式起承转合式的四句,具有一定的民间风格,节奏明快,属于传统民族音乐中典型的起、承、转、合民谣体结构,音调中也揉进了当时年轻人喜欢的活泼节奏和音乐语汇,描绘出一幅很常见又很有诗意的田园风光;B段是由两个基本相同的乐句构成,乐句从全曲最高音以两个小节为单位向下二度模进,与A段的平稳形成对比,达到了与歌词“笑意写在脸上,哼一曲乡居小唱,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多少寂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的完美结合,将主人公对于接近大自然、恬淡舒适的田园生活的无限憧憬和热爱表达出来;最后一段是第一段的重复,规整的三段体给听众以稳定祥和的感觉。在尾声处“还有一支短笛隐约在吹响”,重复两遍,速度渐缓,力度渐弱,仿佛主人公留恋着美景,哼着小曲就要走回家中,渐黑的天色为整个乡村拉下了帷幕。
1980年,《乡间的小路》由中国女歌唱家
朱逢博引入中国大陆并唱响,还被选入苏教版五年级音乐教材中。20世纪80年代,该曲广泛流传,被
叶佳修、
刘文正、
苏小明、
张明敏、
王洁实、
潘安邦、
蔡琴、
卓依婷等歌手翻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