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江北溪引水工程
福建省的跨地市引水工程之一
九龙江北溪引水工程引水40立方米/秒,是福建省较大的跨地市引水工程之一。
项目简介
工程枢纽位于龙海江东桥下游3公里的郭洲头,流域面积964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为80.1亿立方米。是具有城市供水、农业灌溉和改善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
工程组成
工程主要由郭洲头桥闸枢纽和3条引水干渠组成。桥闸枢纽由南、北港拦河闸,南、北港船闸,以及中干渠进水闸和自备电厂组成。
拦河闸
南港拦河闸15孔,每孔净宽10米,全长200米,为井柱桩基础、开敞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闸门为直升定轮平板钢闸门,每扇重18.1吨;采用2×30吨液压启闭机,设置三个启闭机房操作运行。南港船闸,最大通船吨位为100吨。
北港拦河闸共25孔,每孔净宽10米,全长293米,为井柱桩基础和三孔连续底板,使用直升定轮平板钢闸门,每扇重11.3吨;采用2×15吨液压启闭机,设三个启闭机房操作。北港船闸,通船吨位5吨。
输水干渠
工程设左、中、右三条输水干渠。
左干渠渠首进水闸设在江东桥左端,引水流量为22立方米/秒,干渠从角美至厦门全长51公里。具体流向为:干渠1.2公里处分6立方米/秒水量入原江东渠至厦门海沧,灌溉农田9.2万亩;输水16立方米/秒的干渠经角美镇、角美开发区及沿途取水和灌溉(水量为4立方米/秒)。工程设置有吴宅(全长669.8米)、田边(全长1751.5米)洞涵,进水闸、节制闸、排洪闸、交通桥等建筑物43座。左干渠入厦门地境的流量为12立方米/秒,渠道长36公里,有茂林(全长3020米)、市头(全长1835米)两处洞涵。进厦门境的水量,除沿渠乡镇和农业用水外,在杏林海堤设集美抽水站,装9×1035千瓦抽水机,通过集美海堤向岛上输水5.3立方米/秒,岛上设安兜(装机7×130千瓦)、高殿(装机2×130千瓦)二座抽水站,向岛内供水。
中干渠在郭洲头引水,水量为8立方米/秒,全长25公里,流经紫泥乡的乌礁、许茂两个洲岛,灌溉农田4.2万亩,主要建筑物有跨九龙江北溪的中港渡槽和入洲岛的倒虹吸管一条。
右干渠在马崎引水,水量为10立方米/秒,全长5公里,主要是补充西溪桥闸引水工程枯水期水量的不足,提高18万亩农田的抗旱能力。
防洪设计
工程以五十年一遇洪水设计,百年一遇洪水校核,最大洪峰流量为11600立方米/秒,水闸设计正常蓄水位为4.80米(黄海高程)。
工程进展
北溪引水工程1971年列为国家基本建设项目,1972年4月,厦门境内工程最先动工,1975年12月,南、北桥闸和中、右干渠相继开工,其间受“文化大革命”干扰曾几度停工。1978年南、北港桥闸完工,1979年龙海承担的左干渠的15公里施工,由于时间紧,施工条件差,原福州军区派出4000名指战员、80多台施工机械设备支援工程建设,与龙海人民并肩奋战,完成施工难度最大的吴宅、田边洞涵。左干渠的厦门段,在茂林洞涵采用省内最先使用的盾构掘进技术,大大缩短工期。1980年5月1日胜利通水,1982年11月竣工验收。工程总投资4850万元。
意义
工程每年向厦门供水1.68亿立方米,北溪引水工程的供水占厦门市用水量的80%以上。同时,对厦门郊区、龙海的角美和紫泥等乡镇的16万亩农田灌溉,以及上述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也起着作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11-20 13:46
目录
概述
项目简介
工程组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