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湖
苏州市九里湖
九里湖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和吴江区交界处,总面积5.66平方公里。吴江部分位于同里镇区北部,面积2.27平方公里,周长7585米,常水位2.85米,湖泊容积336万立方米,湖底平均高程为1.37米。九里湖水源主要来自吴淞江并向东南泄入屯浦塘及同里湖,入湖河道为小号港、大号港,出湖河道为北小湘、南小湘、驶浦泾、雪塔港、塔河浜。
简介
九里湖是古镇同里的发源地,历史遗迹较多,主要有九里湖(良渚文化)遗址、法喜教寺、渔夫庙、同里胜迹等。九里湖遗址为新石器时代后期的原始农业社会,属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时期。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九里湖畔发现古代遗址,并出土研究陶片与各种石器。里人王稼冬撰《同里九里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证》一文。1954年5月,江苏省博物馆筹备处曾派专人来九里湖南岸勘察,认定其为古代文化遗址。1973年,九里湖西半部约五千亩面积筑堤围湖、灭螺造田,在湖底发现古遗址院有湮圮的屋基;有高出湖底二三十厘米、直径七八十厘米、呈浅碟形赭红色圆形土埂;有几口大井和几十个一米多深的小潭,在潭边地面微呈凹形之处挖下去是镶接陶圈的土井。1973年至1980年间,九里湖遗址出土的文物,经测定为新石器时代的崧泽与良渚文化期陶器(罐、壶、钵等)34件,石器(锛、斧、凿、刀、镰、箭镞、耘田器等)12件,完整古陶罐1件(江苏博物馆收藏);商、周、战国时期陶罐18件;春秋时期蟠龙纹青铜樽1件(现藏于吴江博物馆,被江苏省文物鉴定组定为国家二级藏品)。此青铜樽,高24.1厘米、口径26.3厘米、足径20.5厘米,侈口,颈与腹相接处饰一周窃曲纹,此上为一周三角勾连纹。扁圆形鼓腹,饰棘刺纹。圈足与腹相接处也饰一周窃曲纹,下为一周三角勾连纹。圈足外撇,略大于腹。另有汉、唐、五代、宋、元各时期的陶、瓷器10件,以及大量陶瓷残片。
历史建筑
法喜教寺
法喜教寺,里人习称为法喜寺,坐落在九里湖南岸,远山近水,波光帆影,景致佳丽。相传,该寺始建于唐武德年间(618—626),为僧西遇所建,规模宏大,殿宇恢宏,香火鼎盛,僧侣在千人以上,为盛唐时江南著名佛教寺院之一。从废址大雄宝殿的基址约有一公顷之广、基上残留的原大殿柱础石及石柱的二件遗物来看,足以说明当年大殿的雄伟壮丽。一是青石柱础,高一米,两米见方(有九块青石柱础,散落在江边荒草丛中),周边雕刻有莲花瓣形图案。二是断残的石柱有二人合抱那么粗,为正殿前沿石柱。从这些形制规格推算,正殿的高大立柱不小于二人合抱之围,超过今苏州玄妙观正殿的主柱。
渔夫庙
渔夫庙,在九里湖滨的北摄圩,是纪念吴昜及夫人而立寺庙。吴昜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抗清将领,被封为南明兵部尚书,长兴伯、忠义伯。不幸的是吴昜于嘉善被捕,壮烈牺牲,年仅35岁。里人因其忠义,在九里湖滨的北摄圩立祠庙一座,刻石像树壁间,以作纪念。当时,因怕清廷禁毁且祸及乡人,隐称为吴(日生)夫人庙(民间因谐音称“渔夫庙”)。此庙已坍,剩有一块约40平方米的宅基地。1907年时陈去病撰写《吴长兴伯传》,刊入他所编印的《吴长兴伯集》之首。同里人,统计学家金国宝曾有一首七绝诗纪念吴昜:“同里湖通九里湖,孙(孙兆奎)吴(吴日生)于此拒东湖。南风不兢英雄死,野寺而今聚勃始。”九里湖畔曾有不少美景:九里晴澜、林皋春雨、莲浦香风都曾为同里胜迹。
参考资料
九里湖.吴江档案局.
九里湖.吴江通.2020-09-25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18 13:48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