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进十连环,是清朝军队
鸟枪运用的一种标准战术,由多排鸟枪士兵依次开火和装填,形成持续火力的战术。
清朝,每年的农历10月15日,
八旗的士兵都要聚集到北京仰山村进行操练,操练的阵势就是“九进十连环”。 据《清史稿志一百十四》的记载, “九进十连环”是一种依次开火形成持续火力的火器战术。操练时放炮,一方面是助声威,另一方面是操练中的一项内容。
据记载,“九进十连环”的阵势,在平定
噶尔丹的
乌兰布通之战中,曾经大显神威,维护了祖国西陲的安定,也对现代中国的版图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具体阵法:八旗官兵枪炮按旗排为三队,第一队以汉军火器营鸟枪步军居中,炮位排列左右,满洲军火器营鸟枪马军列于炮位两头,第二队以前锋兵居中,八旗护军续列两头,第三队排列八旗护军,两翼则设立应援兵。
步军举鹿角大炮,众兵齐进,鸣金而止,齐发枪炮一次,如此九进至十次,连发大炮。火器营马步军循环连发鸟枪,略无间断,其声震地。此即所谓“九进十连环”,大阵先整体前进,每前进17米便枪炮齐射一轮,如此重复九次,第十次时火炮连续发射,鸟枪兵进行原地轮射,保持火力不间断。在第七次齐射时,满洲火器营的火炮会停止射击,转为马匹驮载随行。
第十次的连环射击在鸣金三声之后停止,紧接着鹿角阵线会分出八个缺口。藤牌兵从缺口出阵操演刀牌,模拟近战肉搏。在进一步打击敌人阵线的同时,掩护从鹿角后出来并跟进的鸟枪兵。藤牌兵操演完毕,鸟枪兵则展开徐进式的轮射,即每一排射击完毕不再退向阵后,而是保持在前,后排再迈出到前排的前方射击。这种作战方式应该更适用于追击已经在松动、败退的敌军。
鸟枪兵的轮射结束后,前锋营、护军营、骁骑营的骑兵才出动,演练包抄、冲击敌军。当然,大阅的演练只是在能保持进攻的情境下,实战中骑兵的作用就不仅仅是在枪炮打完后出来遛一下。他们的机动任务还包括应对敌军主动进攻的情况,以及在火器兵推进时进行侧翼掩护,或者与火器兵在敌人的侧翼同时展开攻势。
(康熙)十九年,定每年演放
红衣大炮之期。二十八年,定演炮之制。每年九月朔,
八旗各运大炮十位至
卢沟桥西,设枪营、炮营各一,都统率参领、
佐领、散秩官、骁骑炮手咸往。工部修炮车,治火药。日演百出,及进步连环枪炮。越十日开操。
太常寺奏简
都统承祭,兵部奏简兵部大臣验操。各旗演炮十出,记中的之数。即于炮场合队操演,严鼓而进,鸣金而止,枪炮均演九进十连环,鸣螺收阵还营。三十年,定春操之制。每旗出炮十位,
火器营兵千五百名。汉军每旗出炮十位,
鸟枪兵千五百名。每佐领下之护军
鸟枪兵、护军骁骑,每参领下之散秩官、骁骑校,及前锋参领、
护军参领、
侍卫等,更番以从。既成列,演放
鸟枪,鸣螺进兵,至所指处,分兵殿后而归。五十年,定
火器营合操阵式。
八旗炮兵、
鸟枪兵,护军骁骑,分立十六营。中列
镶黄、正黄二旗,次六旗,按左右翼列队,将台在中,两翼各建令纛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