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皇会,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星斗崇拜和星占之说,先民崇敬天象。北斗的神格化,是随着北斗信仰的发展而演化。《鹖冠子·天则》:“九皇之制,主不虚王,臣不虚贵阶级。”
北斗九星,谓之“九皇”。北斗九皇由
北斗七星和
左辅、右弼构成。九皇信仰的影响很大,这种崇拜在民间逐渐演变为礼斗之俗。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星斗崇拜和星占之说,先民崇敬天象,并以天象变化预测人事吉凶,尤其是南北斗主人生死,影响颇巨。其深层原因即在于古代社会,先民将北斗和极星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称为“
斗极”,斗极处于星空旋转的中心,群星绕其旋转,好象天空的主宰,而先民以北斗斗杓周旋四指来厘定节候,北斗又成为天地秩序的制定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似乎都是随北斗指向而来临,北斗成为天地万物化生的中心。
北斗的神格化,是随着北斗信仰的发展而演化。在现存文字记述中其肇始于秦汉时期,迄至唐宋,历经了长达千年的时间。在不同历史阶段,北斗往往被解释成不同的神灵。北斗九皇到底是由北斗七星和外辅、内弼构成,还是由北斗七星和天皇、紫微组成呢?对于道经中两种说法俱存的状况,《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作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将左辅、右弼视作天皇、紫微二尊帝的余晖。文云:天皇、
紫微,尊帝二星,居斗口,娑罗上官真光,大如车轮,得见之者,身得长生,位证真仙,永无轮转。二星分作余晖,为左辅、右弼,为擎羊、陀罗,神化无方,总领玄黄正炁。并说紫微大帝、天皇大帝和
北斗七星君,都是紫光夫人所生,于是北斗九皇是以北斗七星另加尊、帝二星,或以北斗七星加辅、弼二星,便无分别了。
在众多的民俗节日中,持续如此多天的节日实在罕见。为何祭祀九皇持续这么久?据《太上北斗二十八章经》说,从农历九月初一到九月初九日,夜半子时朝拜
北斗九星,即可五福攸从。《
玉匣记》说:九月初一至初九日,北斗九星隆世之辰,世人斋戒,此日胜常日,有无量功德。这便是道士们与民间每逢农历九月初一至初九连续九日拜斗的由来。
除了全国民间多地信奉外,九皇还被梨园行业尊为行业神。九月初一至初九,梨园斋戒茹素,为九皇会。九皇亦系道教中之神名,天上之北斗九星称北斗九星大道君。梨园界向奉之翼宿星君,即北斗九星中拥有星座最多之星官,故人们为析福楔灾而顶礼膜拜,虔诚至极。
据海上漱石生《上海戏园变迁志》记述,此九日会期之内,艺人们皆茹素斋戒,且“于剧毕诵礼斗经斗仟”,此举或资雇僧人,或由艺员们为之。入会堂时,必足穿蒲鞋。至诚者,甚或夜宿堂中,谓之“宿坛”。九皇堂中之香烛,一律用黄纸包裹,桌围亦用黄缎绣制而成,至九日期满撤坛后,向众执事人分发酬金,并附以点剩的蜡烛,“云可辟邪”。因此,有人专门索讨九皇会中燃剩之蜡烛,以图吉利。每年农历九月间择日进行。
清同治年间
上海各戏园自农历九月初一至初九日,必举行九皇会。期间戏园门首高悬红纸金字之“九皇胜会”灯笼,设“九皇堂”于前台空屋或后台,桌上陈放糕点果饼等净素供品,以祭奉翼宿星君。清光绪年间,位于南市之梨园公所亦于每年九月初设九皇会,于是有的戏园不再另行设坛,艺人们逐直至梨园公所拈香参神,有的戏园仍维持旧规自设九皇会。清末民初后,此习渐渐革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