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五首》是唐代诗人
杜甫创作的近体诗,出自《
全唐诗》。组诗基调感伤,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作品原文
九日五首
吴若本注:“阙一首。”赵次公以“风急天高”一首足之,云未尝阙。
其一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往,干戈衰谢两相催。
其二
旧日重阳日,传杯不放杯。
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
北阙心长恋,西江首独回。
茱萸赐朝士,难得一枝来。
其三
旧与苏司业,兼随郑广文。
采花香泛泛,坐客醉纷纷。
野树歌还倚,秋砧醒却闻。
欢娱两冥漠,西北有孤云。
其四
故里樊川菊,登高素浐源。
他时一笑后,今日几人存。
巫峡蟠江路,终南对国门。
系舟身万里,伏枕泪双痕。
为客裁乌帽,从儿具绿尊。
佳辰对群盗,愁绝更谁论。
作品鉴赏
唐代大诗人
杜甫在唐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九日在夔州登高之作。这组诗名为五首,实存四首,而著名的《登高》实是其中的第五首,因此《九日五首》是对《登高》的重要补充,合读可以帮助理解《登高》中曲折的含意。
当时杜甫正卧病夔州,他的登台是很勉强的(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这时的政局依然动荡不安,吐蕃不断入寇,兵乱此起彼伏,在诗中他愤慨地指出:“干戈(指吐蕃之寇)衰谢(自己年老)两相催。”“佳辰对群盗,愁绝更谁论。”
诗人在客中,重阳到来,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秋佳色,思念飘零各地的兄弟姐妹,想起昔日团聚之景,心中愈加感伤。全诗基调伤感,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作品点评
《
诚斋诗话》:渊明、子美、无己三人作《九日》诗,大概相似。子美云:“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渊明所谓“尘爵耻虚罍,寒花徒自容”也。无己云:“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此渊明所谓“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也。
《诗人玉屑》:杜子美云:“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直以“菊花”对“竹叶”,便萧散不为绳墨所窘。
《
瀛奎律髓》:此“竹叶”,酒也,以对“菊花”,是为真对假,亦变体。“于人既无分”、“从此不须开”,于虚字上十分着力。
《杜臆》:“竹叶”一联反言,以见佳节不可不饮也。“雁来”恒事,加一“旧国”便异,以起下句,雁来而旧国之弟妹不来也。
《
义门读书记》:“抱病起登江匕台”,伏“哀谢”。“殊方日落玄猿哭”,伏“干戈”。
《
瀛奎律髓汇评》:纪昀:真对假乃常格,不得谓之变体。前四句笔笔峭健,后四句以哀曼收之,声情俱佳。查慎行:牧之七律,得法于此三、四句。无名氏(乙):八句对,清空一气如话。次联十四字句磊落伉健,挥洒极笔,又接以颈联之陡振,千古一人而已。如此大手笔,何屑屑以变体论!
《杜诗说》:岑参诗云“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与五、六意同。而十四之融会蕴藉,更过彼十字也。
《
唐宋诗醇》:悲塞矣,而声情高亮,后人九日诗无及之者。
《
唐诗别裁》:即注明“独酌”,言弗与弟妹饮也。“竹叶”、“菊花”,真假对。
《
读杜心解》:(五首)皆辍饮独登之作也。故首句先提出“独酌”二字,以见年年高会,今日凄凉,闷对一樽,全无饮兴。随以“抱病起登”撇却之;悟此,则三、四豁然也。……“玄猿”闻自“殊方”,“白雁”来从“故国”,顾云“紧注末联”是也。而其情皆触于独登翘首之中,仍是一串。
《杜诗镜铨》:五、六写景,言外无限凄凉。使性得妙(“菊花从此”句下)。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第五“玄猿”着一“哭”字,已属奇险,其佳处尤在着“日落”二字于中,倍觉凄楚,结则声泪俱迸矣。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
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