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思·怨上》是汉代文学家
王逸创作的一首诗,是《九思》的第二篇。此诗通过描写
屈原在流放期间对于君王的沉沦、国家的混乱的忧伤心情,表达了屈原虽被排挤流放、孤立无援也必矢志不渝,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全诗贯穿丰富的想象,将现实世界与理想境界巧妙交融,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这是代言体作品,王逸代屈原抒发忧愤之情。其写作时间在汉顺帝时。王逸的故乡与屈原一样都属于楚国,对屈原的悲悼之情更不同于平常人。他私下里倾慕刘向、王褒之风范,写下了《九思》。《九思·怨上》是其中的第二篇。
全诗以分为四段。第一段是从首句到“曾莫兮别诸”。这一段有这么一句:“哀哉兮淈淈,上下兮同流。” 悲伤举国乱糟糟,君臣上下都龌龊。开门见山地指出,楚国上下已经乱套,已近衰败,无可救药。
第二段是从“倚此兮岩穴”到 “未知兮所投”。这一段,诗人代言屈原“怨上”楚怀王,受谗于奸邪,朝政黑暗,举国混乱。屈原只因自身一直忠信,不肯同流合污,就屡遭“虫豸“攻击,甚至落到被排挤、被流放的地步,屈原深处流放中的深山岩洞,忧伤国家的混乱衰败,悲哀自己的孤立无援。这一段,诗人引用了四个历史人物,即仇穆、荀息、彭咸、务光四大忠臣,以表屈原矢志不渝,不负君王不负国家的决心。
第三段是从“ 谣吟兮中野”到 “狐狸兮徾徾”。这一段,描述屈原愁思不寐,起视星辰,看到“魁星不旺,大火西流,星相主凶,岁阴运数低沉”。 思绪如雷霆阵阵、冰雹纷纷、闪电亮晃、凉风凄冷,进而想到“鸟兽惊骇”的散乱。
王逸,东汉文学家。官字叔师,南郡宜城(今属湖北)人。至豫州刺史,豫章太守。所作《
楚辞章句》,是《楚辞》中最早的完整注本,颇为后世楚辞学者所重。又作有赋、诔、书、论等21篇,及《汉诗》123篇,今多散佚,仅存《九思》。明人辑有《
王叔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