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禅寺
江西宜春市上高县的九峰禅寺
九峰禅寺是位于江西宜春市上高县九峰山的寺庙。
禅寺历史
九峰山的佛教开创并繁荣于唐代,中兴于宋代,衰微于明清及民国,恢复于当代,乃中国南宗禅兴衰史的缩影。
佛教的引入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与中华本土文化从对峙、矛盾、冲突到融合,凡经六百年的发展,到了唐代,已进入一个新阶段。以西元八世纪左右六祖慧能大师创立南宗禅为标志,之后的约二百年,中国的佛教特别是禅宗完成了一次大的变革。发生在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会昌年间的武宗灭法,以及晚唐的王仙芝黄巢起义,加速了这次革命的完成。三次大的社会动荡,使佛教逐步从皇权走向民间,北方的佛教及北宗禅衰微而以农禅并重的南方山林佛教得以兴盛。山林化、民间化、本土化和禅法上的简洁明快,成为这种文化变革的主要特征。
唐代建制依自然地理条件分全国为十个道,江西地区属江南道。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七三三年),江南道被分为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和黔中道。江南西道统辖包括今江西、湖南两省、安徽南部、湖北东部等长江以南地区,江南西道的治所在洪州(今南昌市)。
禅寺的发展
江西特殊的地理条件,加上地方官府的扶持,吸引了饱受社会动荡的北方人才的大量迁入。大批文人学士、僧人游走其间,一时间,江西成了南方文化中心,南宗禅有了迅猛的发展。
六祖的两大弟子,南岳怀让与青原行思,分别创立南岳禅系和青原禅系。南岳系下,怀让传马祖,马祖座下有百丈怀海、南泉普愿、归宗智常、大珠慧海、大梅法常等。下辈又有黄檗希运、沩山灵佑、高安大愚、赵州从谂、五峰常观等。其下有出临济义玄、仰山慧寂、香严智闲、长沙景岑、末山了然等。青原系下,青原传石头希迁,石头座下有天皇道悟、药山惟严、丹霞天然、潮州大颠等。下辈又有龙潭崇信、船子德诚、道悟宗智、云岩昙晟、居士李翰等。其下有德山宣鉴、夹山善会、石霜庆诸、洞山良价等。再下就是雪峰义存、上蓝令超、曹山本寂、云居道膺、疏山匡仁、九峰普满、九峰通玄、九峰道虔等等。两大法系形成了三大宗派,临济、曹洞、沩仰,这些祖师大德,法门龙象在江西这个远离朝廷的灵秀之地争奇斗艳,现广长舌、作狮子吼、演化无穷,谱写了中华文化最为璀璨的篇章。江西成了个道场林立、高僧云集、人才辈出的禅宗圣地。仅在现今宜春域内就有宝峰、百丈、黄檗、洞山、仰山、末山、五峰山、三峰山、南源山、逍遥山等大的丛林,小的寺庙更是不计其数,常常是一山有多寺,宛如一个禅宗的大学城。
高安真如寺的大愚禅师,师从庐山归宗智常,乃是马祖道一的法孙。虽然各种灯录上关于他的记载甚少,但在丛林中的威名一点也不逊色,当年黄檗座下的义玄禅师,三次问法三次被打,正是大愚禅师那句黄檗老婆心切,使他大彻大悟。义玄禅师后北上河北,住持临济院,创临济宗,临济宗风从此横行天下。
大愚禅师的嫡传弟子了然禅师,在九峰山开山,筑定林院,聚徒五百,说法济世,而为禅宗史上一位杰出的尼众祖师。
另据同治《上高县志》载,实际尼堪验俱胝和尚之事也发生在县城之上蔡门外龙化山开善院。那位俱胝和尚,师出杭州天龙和尚,天龙和尚嗣法大梅法常,大梅法常又是马祖的高足。
禅宗的史传所记尼师不多,而独在这块土地上,活脱出两位如此杰出的尼众祖师,实难思议。 青原法脉至洞山良价已是第四代,良价禅师自懿宗咸通元年(公元八六○年)五十三岁开法洞山,十年来座下常有千众。其间应对说法多不胜举,且精深险峻,脍炙人口,为天下丛林广为传颂,让不少修行者获益非浅,也有不少修行者因之见道开悟。
洞山圆寂后,其法嗣弟子见于史传记载者约有二十八人。其中不乏曹山本寂、云居道膺、洞山道全、青林师虔、疏山匡仁、九峰通玄和九峰普满这样的大师。
晚唐的李氏王朝,如西山落日,每况愈下。王仙芝、黄巢起义后,钟传被僖宗封为镇南节度使、南平王,主政江西二十余年。他重视文化,笃信佛教,特别与曹洞宗的因缘深厚。早年地位微贱的时候即拜高安上蓝寺的令超大师为师,而令超的师父乃是鼎鼎大名的夹山善会和尚,夹山是药山惟严的徒孙,与洞山属同辈。中和二年(公元八八二年),钟传奏请于洪州建寺,迎令超禅师居住,寺名沿用高安旧名,曰报国上蓝寺。 其还在上高武泉山创建普济寺,宜春蟠龙山创建蟠龙禅院,再三降使迎请本寂、道膺两大弟子。又为道膺奏请紫衣、师号,由是法轩大敞,玄教高敷,对洞山禅系发展起了大的推动作用。
良价师于八六九年圆寂,通玄师时年三十五岁,遂筑庐于塔旁,守孝三年。僖宗中和年初(公元八八一年),通玄师四十七岁,离开洞山北游参学。后南归豫章,钟传执弟子礼,北面而师事之。未几,钟传在末山建隆济精舍,延请通玄师,师住九峰约十五年之久,至乾宁三年(公元八九六年)三月二十日六十三岁圆寂。
普满大师住洞山不下三十年,直至唐乾宁年间(公元八九四~八九八年),钟传舍其当年聚兵此山时的故宅为寺,昭宗赐号宏济,延请其为第一代住持。昭宗天复年间(公元九0一~九0四年)宏济寺改号为崇福禅林,普满大师住持崇福不多年,道虔禅师即告别湖南石霜山而北游至九峰山。
禅寺衰退
公元九0二年,云居道膺入灭。之后的近一个世纪,曹洞宗已风光不再,一度辉煌的沩仰宗,也绝传了。耐人寻味的是,这一时期,雪峰义存的弟子文偃禅师,在南汉韶州开创了云门宗。另一弟子玄沙师备的法孙文益禅师在南唐开创了法眼宗,成为五代时期影响最大的禅宗宗派。公元九六一年,南唐李煜即位,抗宋名将、南昌府尹林仁肇于开宝五年(公元九七二年)迎请道诠禅师住持九峰隆济院。道诠禅师嗣长沙延寿寺慧轮法师,慧轮法师乃雪峰义存的法孙。道诠禅师住持九峰十有三年,其间,林仁肇遇害。公元九七五年南唐国灭,道诠禅师在九峰安心办道,例试经业,并习禅观,苦心经营乱世中的这一片净土。
元仁宗延佑年间(公元一三一四~一三二0年),上高县曲礼裏人罗半江,即正慧明德(道全)禅师,住持崇福寺达二三十年。捐衣钵,鼎建佛殿、藏殿、蒙堂、前资堂及东庵重楼,百废俱举。以其余资助修桥渡,尽全力复兴该寺,深受僧俗赞叹。至正(公元一三四一~一三六八年)初,于本山示寂。
明清及近代佛教被认为是中国佛教的衰落期, 明代自洪武年间对僧寺实行严格管制,禁止僧侣与世俗接触。如隋唐五代两宋禅宗那样的重教理、重修持、重山居隐沦的灿烂风光已经不再,代之以对观音的信仰、念佛、放生会、素食、经忏等民间实践。
清朝入关以后,佛教虽然仍被敬信,但是清廷为了笼络蒙藏地区边疆民族的关系,对密教的佛法,尤极尊崇。内地的佛教,自雍正以后,禅宗一派,在丛林制度的庇荫下,其法统的传承,有形式的保留,但实际上,已是一蹶不振。从清初到以后三百年间,士大夫们竭诚致力于匡复大业,大多专志于经世实用之学。出家的师僧们,在佛学见地上,又无特别的创获,所以佛学不再有唐宋以来的声望。佛教本身,人才衰落,极少有如唐宋高僧的嘉言懿行。
据《上高县志》载,明洪武丁己(公元一三七七年)僧性空增建堂宇十五间,清初寺毁于火。康熙十年(公元一六七一年),有僧灵石从洞山来,诛茅剪棘,复就故址,重建殿宇,灵石洞山之徒宗远已任,皆其法门也。寺有粮八石三斗,田半荒芜,府县为请得免征税。按敖阳寺凡九,惟末山九峰为最。末与蒙并峙,蒙山最大,末最高,与匡庐、西山并称雄胜。宋运副蒋之奇、袁守阮阅、明文庄公邹守益讲学于此,近时邑人李淩汉皆有诗纪其胜。
晚清至民国初年,佛教活动持续不绝,香火旺盛。
抗日战争之后,因战乱影响,僧徒渐散。到解放前,寺内只有僧三人,此时尚有寺田百亩,收租谷六十余担。附近居民中有信徒常来求签占卜,正月初一,还有一些信徒到寺烧香朝拜,由寺内和尚招待斋茶并分送斋饼。
禅寺重建
解放后较短时间内尚有僧人居住,一九五一年土改后,僧去寺空,寺内菩萨被毁,寺内香炉、大钟被盗,往日的风光已然不再。一九五七年成立国营九峰垦殖场,崇福寺整体建筑由于年久失修,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因无人看管,年久失修而倒塌。
一九八二年崇福寺被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五年,九峰林场拨款二十余万及各界募捐共三十余万元,在原址上重建,寺庙占地一千多平方米,砖石木结构,殿堂二进一天井,两侧上下有双重厢房,砖砂混合墙。殿内供奉著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
中兴大德
印空长老
印空老法师,现任江西省佛教协会资议委员、抚州市政协常委、抚州市佛教协会会长、金山寺慈善协会会长、江西省尼众佛学院院长、大金山禅寺住持。
老法师出生于一九二一年九月,临川长岗乡人。一九四0年四月初八,礼上本下焕大和尚剃度出家。一九五五年,于江西云居山受具足戒,戒和尚为上虚下云老和尚。一九四八年创办中医传习所,一九五五年文革前往广州太平莲社参加佛教工厂工作,一九八五年回到金山寺重建寺庙。一九八七年于上本下焕大和尚座下接法,成为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人。大和尚喜赐偈云,常培无量诸福慧、真如法性永长存、印理明心广度众、空了一切化大千。一九九四年创办江西尼众佛学院任院长,一九九八年成立金山寺佛教慈善事业协会任会长。法师还亲赴各灾区开展救灾工作,成效卓然,二00三年担任为抚州市佛教协会会长。
老法师还多次被聘请为各地传授二部僧戒,担任得戒和尚尼,曾应邀至台湾中台禅寺任亚部和尚尼,一九八六年临川市政府特授予他爱国爱教的荣誉称号。
顿成法师
顿成法师 ,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宜春市佛教协会第一副会长,曾执教《禅林宝训》、《虚云和尚年谱》、《金刚经》、《坛经》、《楞严经》、《四分比丘尼戒》等课程。
一九八九年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
一九九0年五月 ,于江西临川金山寺礼上印下空老法师披剃出家。
一九九0年八月 ,于江苏常州天宁寺求受三坛大戒。
一九九四年九月,任江西尼众佛学院教务长,并任金山寺监院。
二0一0年五月 ,任末山九峰禅寺住持。
主要景点
林中别墅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30 09:08
目录
概述
禅寺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