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叹·远逝》是汉代
文学家刘向创作的一首诗,为《
九叹》的第四篇。此诗叙写了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屈原空怀理想与德才,却不被楚王信任,遭受去国离家、放逐江南的厄运。其抒情主要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屈原遭受奸邪谗言和君王的猜疑被排挤出郢都,被迫流放,远离朝政;二是屈原不信于楚王,虽哀愁忧伤,但忧国忧民之心,矢志不渝,宁肯远逝,自沉汨罗,也不同流合污,改弦易辙。
西汉的刘向对屈原的忠信节操深为追念,感慨屈原被放逐在山川之间,尚且思念君王,悲叹自己不能为君出力,于是作《九叹》借以表白自己的志向。 《九叹·远逝》是其中的第四篇。
《九叹·远逝》全文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是从首句到“建黄纁之总旄”。这一层诗人写屈原因为受谗于奸邪,见疑于君王,而被排挤流放,不堪受辱,因此忧愁哀伤,忧思郁结。屈原飞天向“上皇”“五岳”“八灵”“九鬿”“六神”“列宿”“五帝”“北斗”“太一”等多方神灵,指天发誓,恨不能剖析心肺,呈上楚王,以明白屈原忠直、报国之心。这样的写法,一是极力证明屈原的公道;二是也是暗示悲哀屈原的公道无人能证。
第二层是从“躬纯粹而罔愆兮”到“蹇骚骚而不释”。这一层写屈原遭排挤被放逐后,走南闯北,汨罗、长江、湘水、岛屿、群山、黄河、郢都......直写屈原去国日多,思国却日盛。“欲酌醴以娱忧兮,蹇骚骚而不释。”想自斟自饮借酒消愁啊, 但愁绪满怀难以解脫。这就是屈原流放生涯心态的真实写照。
此诗以愁怀起笔。点出“愁”意之后,作者便将笔锋一转而及于消愁、解愁的话题。全篇叙写了屈原空怀理想与德才,却不被楚王信任,遭受去国离家、放逐江南的厄运。在内容安排上,作者摹拟《惜诵》的笔法,召集了“上皇”“五岳”“八灵”“九鬿”“六神”“列宿”“五帝”“北斗”“太一”等多方神灵,向神灵们倾诉心事,让神灵们为其导泄忧思。于是神灵们教之以神仙家之道,令其从此飞升羽化,远走高飞。
全诗叙写了屈原空怀理想与德才,却不被楚王信任,遭受去国离家、放逐江南的厄运。其抒情主要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屈原遭受奸邪谗言和君王的猜疑被排挤出郢都,被迫流放,远离朝政;二是屈原不信于楚王,虽哀愁忧伤,但忧国忧民之心,矢志不渝,宁肯远逝,自沉汨罗,也不同流合污,改弦易辙。
刘向(约前77年—前6年),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汉皇族楚元王(
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曾任散骑谏大夫,汉元帝时擢为宗正等。用阴阳灾异推论时政得失,屡次上书弹劾宦官、外戚专权。汉成帝时任光禄大夫,终中垒校尉。曾受诏校阅群书,撰成《别录》,为中国目录学之祖。又辑录《楚辞》十六卷。所作辞赋三十三篇,今多亡佚,唯存《九叹》为 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