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性肝炎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一种肝脏损害,可发展为乙醇性脂肪肝和乙醇性肝硬化。
疾病定义
乙醇性肝炎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一种肝脏损害,可发展为乙醇性脂肪肝和乙醇性肝硬化。
疾病症状
乙醇性肝炎按其临床症状轻重可分为无症状型(无黄疸型)、慢性持续型、慢性活动型、暴发型及胆淤型等类型。轻者无症状,仅有肝肿大及轻度肝功能损害,或仅有乏力, 食欲不振、 肝肿大及压痛。重者有严重肝脏失代偿表现,如发热、黄疸、恶心、呕吐、 腹痛,迅速出现腹水、 出血倾向。亦有的病患表现为肝内胆汁淤积。患者肝脏均明显肿大,光滑而坚实, 压痛明显。除非已有乙醇性肝硬化,脾脏一般不大。
疾病病理
基础病理
乙醇性肝炎约有1/5患者,肝活检发现乙醇性肝炎时也可有乙醇性肝硬化同时存在;半数无肝硬化患者可保持慢性持续性肝炎状态。戒酒后约10%患者的肝脏可恢复正常结构。30%—40%左右可演变为乙醇性慢性活动性肝炎,经数年左右进展为肝硬化,约10%—15%患者可发生暴发性乙醇性肝炎而死亡。
病理表现
病理表现为小叶中心性细胞变性、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及乙醇性透明小体(Mallory body),后者在乙醇性肝炎有一定特征性意义。有的病患可同时见到脂肪变或肝硬化的表现。有的可因小叶中央坏死及门脉周围炎造成肝内循环障碍,而出现门静脉高压。
病理生理
乙醇可造成肝细胞坏死,也可改变肝细胞膜的抗原性,引起机体继发性免疫反应,如出现循环肝细胞膜抗体、抗透明小体抗体及淋巴细胞对肝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等而产生继发性免疫损害。因此有少数病人在戒酒后仍发生持续性肝损,且其病理形态表现酷似慢性活动性肝炎,有大量单核细胞集聚与碎屑样坏死。
并发症
少数患者可因肺脂肪栓塞或低血糖而猝死。
诊断鉴别
西医诊断
对长期大量饮酒的病患,要考虑乙醇性肝炎的诊断,但确诊则有赖于肝穿刺组织学检查。乙醇性肝炎应与病毒性、药物性及中毒性肝炎相鉴别。详细询问病史及作有关病毒性肝炎的血清学检查可助鉴别。有发热、腹痛、血白细胞增高时应与急性胆囊炎、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等鉴别。
实验室诊断
血液:除无症状的轻型以外,患者一般有血清胆红素与转氨酶升高,AST/ALT往往>2,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与碱性磷酸酶(ALP)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清IgA明显升高,白蛋白结合的锌明显减少。血尿酸、乳酸、甘油三酯升高,血糖、血钾、血镁则降低。外周血白细胞增多,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平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多>95fl(9.5 μm3)。
治疗用药
氨基酸;维生素;胰升糖素;胰岛素,等。
保健预防
1、严禁喝酒:喝酒是导致酒精肝的罪魁祸首,所以一旦确诊为酒精肝,那么一定要禁止喝酒,如果能彻底戒酒,消除病因,则可提高酒精肝的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防止疾病的复发或者恶化。
2、合理饮食:酒精肝患者应以多食素食,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宜清淡,富营养,忌油腻,易消化为原则,多餐少食,禁忌生冷、甜腻、辛热及生痰助湿之品。多吃蔬菜水果,常吃奶类、豆类,清淡少盐膳食,并注意补充含维生素B、C、K及叶酸类较多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
3、调畅情志:对于酒精肝人群而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免因心理压力和精神因素导致病情的加重,影响整个疾病的康复过程和治疗效果。
4、劳逸结合:对于酒精性肝病的患者要注意休息,做到起居有节,劳逸适量。在康复过程中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以及体质强弱不同,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
肝炎患者尿黄是什么原因
相当一部分肝炎患者在发病的早期甚至未出现消化道症状之前,无意中发现自己小便的颜色加深,初为淡黄色,进而黄色,最后为浓茶色。有的人以为自己过度紧张,进水较少即出现“上火”现象。进水后尿色有所变浅,但第二日的晨尿仍然颜色较深。此时出现的尿色加深就不是偶然现象了,极有可能是肝脏出现“毛病”导致黄疽。
肝脏病变为何出现尿色加深,这与肝脏转化、排泄胆红素有关。体内产生的间接胆红色必须运到肝脏进行转化,转化后的直接胆红素通过胆道系统排至肠道。绝大部分胆红素变成粪胆素随粪便徘出体外。另有一小部分胆红素经肝—肠循环后变成尿胆素经肾脏随尿液排出。如果肝脏出现病变,其转化、排泄胆红素出现障碍,粪便、尿液中的粪胆素和尿胆素含量出现改变,尿色加深也就不奇怪了。如果尿色加深的同时伴随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多数情况下为急性黄疽型肝炎的早期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