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神经氨酸,又称涎酸,唾液酸。晶体。分解温度185~187℃,
旋光度-32°(水)。不溶于丙酮、氯仿、
乙醚等有机溶剂。分布于整个动物界,存在于黏蛋白、
黏多糖和黏脂中。
主要用于化学和生物化学研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
碳水化合物,也是许多糖蛋白、糖肽和糖脂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生物功能,如血蛋白半衰期的调节、多种毒素的中和、细胞粘附、免疫的
抗原抗体反应和对细胞溶解的保护。唾液酸的生化衍生物也常用于药物的合成。 ;
乙酰神经氨酸 系唾液酸(N-酰基神经氨酸)在自然界分布最广的,主要是动物细胞膜或分泌液的糖蛋白、糖脂质或细菌
荚膜物质等的组成糖。在糖蛋白或糖脂质中,由于2位的酮基形成糖苷键而使它位于糖侧链的非还原性末端,其阴电荷或特有的化学结构使其具有各种生理特异性。在自然界中从病毒直至动物都非常广泛地分布着水解除去末端
N-乙酰神经氨酸的酶(
神经氨酸苷酶)通过处理这个酶所发生的生理活性变化,已明确了这个末端酸性糖残基的作用。例如这个糖残基构成
红血球细胞膜的流感病毒的结合部位,并在
血浆糖蛋白与肝细胞的相互辨认或
淋巴细胞对循环途径的辨认机制方面起主要作用。生物合成途径虽在动物与细菌里多少有些不同,但都经过N-乙酰甘露糖胺或它的6-磷酸酯,由特异性的焦磷酸酶催化与CTP反应生成CMP-N-乙酰神经氨酸后,由糖基转移反应纳入糖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