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福雷斯特(George Forrest,1873年3月13日-1932年1月5日):是一名
英国植物学家和探险家,以20世纪初在
中国云南采集了大量
植物标本而知名。
人物生平
1873年3月13日出生于苏格兰福尔柯克的格雷厄姆路(Grahams Road)。是这个家庭的13个孩子之一,也是父母最小的儿子。
1876-80年代后期,福雷斯特的父亲老乔治的健康出现问题,他将企业搬到了
基尔马诺克(Kilmarnock),在这个小镇上,福雷斯特完成了他的教育。
1889年,福雷斯特16岁,从基尔马诺克学院毕业后,他跟随一位化学药剂师工作。其间,他掌握了一些药物知识,了解了许多植物的药用价值,也学会了做一些简单的手术;同时,作为培训的一部分,他还学会了如何干燥、分类和制作植物标本,这在后来他的植物采集活动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1891年(18岁),背上了行囊,随着淘金的人流到澳大利亚,随后去了南非。1902年回到英国,结识了英国
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包尔非教授,再次学习了生物学知识,尤其是掌握采集植物标本的技能和知识。
1903年,英国商人亚瑟·基尔平·布利(1861-1942)(A·K·Bully)经营着麦克威尔植物园,他也想为自己的植物园引进一些收藏品,于是决定靠自己的财力雇佣植物猎人,1903年,他委托巴尔弗推荐一位植物猎人到中国采集植物。在巴尔弗的心目中,首当其冲的恰当人选,就是福雷斯特。希望找人到远东采集生物种子丰富英国植物,他通过包尔非教授找到了乔治·福雷斯特。
1904年,他来到云南,并深深地为云南尤其是滇西壮丽的山川和丰富的生物资源所吸引,便以腾冲为基地,开始了对云南尤其是高黎贡山的动植物的系统调查和掠夺。自1904年-1932年的28年中,他先后兴师动众地组织了7次大规模的采集活动,寄回英国3万多号、10万多份植物标本和相应的种子及大量的鸟兽标本和昆虫标本。其中有很多重大的发现,使得无论是中国生物学界还是外国生物学界在研究喜马拉雅区域及高黎贡山的植物区系、动物区系及其名目时,都不得不借助他的采集研究成果作为基础。中国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云南保山管理处于21世纪将临之际欲整理、编撰一本《高黎贡山植物名录》时,也不得不前往大英博物馆查询资料,与之合作。
1905年的夏天,福雷斯特开始了他第一次真正的植物采集探险。因为1904年英国皇家陆军军官荣新鹏在西藏亚东、江孜等地大规模灭绝性屠杀藏族同胞,导致许多藏族同胞居住区变成无人区,而后英军在这些地方插上迎英国旗便宣称是英国占领的无主土地,英军如此作为引起藏族对外来者极度仇视,不仅对西方人敌视也对汉族人不满。
1906年,他乘船返回英国,带着收集到的大量种子、树根和植物,包括著名的将军百合、
大树杜鹃、
橘红灯台报春和高穗报春等。
1913年8月,他又回到大里杙。
福雷斯特1917-1919年的第四次行程和接下来的几次(1921-1922、1924-1925和1930-1932),都是由英国杜鹃协会赞助的。第四次,他大获成功,收集了近300个新品种的标本,其中包括红色马缨杜鹃。在这个基础上,巴尔弗重新修订杜鹃属植物的分类。
1918年,福雷斯特在中国云南
腾冲高黎贡山的森林中发现了一种高达20多米的杜鹃花,后来被人们称作
大树杜鹃。为了想办法把它运回英国,他雇来工人砍倒了一株高25米,树龄280年的老树,并将树干锯成圆盘运走。时至今日,这块从“杜鹃花王”身上取下的巨大圆盘仍陈列在
大英博物馆中。
1920年
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曾授予福雷斯特“
皇家维多利亚勋章”及许多荣誉,以表彰他七次远征,对植物界做出的卓越贡献。
1930年11月,最后一次前往中国。
1932年3月5日,福雷斯特在猎杀一只小鸟的时候死于心脏病,葬在腾越的一个墓地。
主要成就
乔治·福雷斯特(1873-1932年)又译傅礼士,是英国的“杜鹃花之王”,当年盛传于中国云南保山腾冲民间的“采花领事”,
植物学家。从1904年开始在中国云南高黎贡山采集生物标本。1932年因心肌梗赛死在荒野。曾7次来华,足迹几乎遍及中国西南地区,为西方植物研究机构采集了30000多份干制标本,也为西方园林界收集了1000多种活植物,其中不乏大量的杜鹃花。乔治.福雷斯特采集的中国杜鹃花标本曾被作为新种描述过的达400多号,经过近百年的研究至今仍被接受的名称有150多种,这些种类的模式标本(主模式,holotype)主要保存在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标本馆,是从事
杜鹃花分类、区系等领域研究的重要材料和依据。
历史钩沉
福雷斯特具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和狂热而执着的事业精神。他的工作方法是先确定一个区域,然后集中精力对其进行系统的调查、采集和研究,全面地收集和整理该地区的各种资料,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成果。他在腾冲的一个村庄里雇佣了许多当地人进行培训,教他们懂得了一些关于植物的基本知识和采集方法,然后将他们派到各地去采集,从而获得了非常丰富详细的资料、标本-至今仍陈列在大英博物馆的“世界杜鹃花王”大树杜鹃的腊叶标本和巨大的树干圆盘,便是他所采获的数以万计的标本中的两件。
20世纪之初,英国殖民者恃强傲物,从印度出兵入侵中国西藏,激起藏族同胞的强烈反抗。1905年春,福雷斯特带着他在腾冲雇佣的17名民工深入到迪庆及西藏东南部一带采集标本,遇上了激怒中的藏族同胞的追击。逃命途中他被猎户安置的竹签扎伤,后负痛跋涉,躲进一河边石隙才捡得一条性命。
大树杜鹃1907年被发现,到发表定名后,就作为一个模式标本陈列在大英博物馆里。并一直被英国人引以为荣、为圣物。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杜鹃树标本。英国人为此整整自豪了60年。树的直径为87厘米,这是人类对杜鹃花最著名的发现之一。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生物学家仍然不知道杜鹃花具体情况也不知道生长在什么地方。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
冯国楣先生在5个助手的协助下,发现了一棵直径达到305厘米的大树杜鹃,树高是30米以上,据估算这棵大树已经有800多年的寿命。
1932年,福雷斯特在腾冲野外打一只鸟时,可能因心肌梗塞之故,突然倒地而亡,终年59岁。南保山腾冲来凤山林木幽深之处有一个俗称“渔翁撒网”的地方,静卧着三冢立着十字架的“洋人坟”,其中一冢为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生物学家、举世知名的“植物猎人”福雷斯特的灵魂栖息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