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
英籍德国作曲家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e Friedrich Handel,1685年~1759年),出生于德国哈雷,巴洛克时期英籍德国作曲家。
早年经历
1685年,亨德尔出生于德国哈雷,其父亲是外科医生兼理发师,母亲是一位牧师之女,比前者小30岁。1692年,父亲受魏森费尔斯公爵的指示,聘请哈雷的管风琴师弗雷德里希·威廉·察豪为亨德尔的音乐教师。
1695年,第一次自己作曲。1696年,11岁的亨德尔前往柏林,以其在古钢琴演奏上的技艺得到了勃兰登堡选帝侯的认可。1698年至1700年,在哈雷的拉丁学校念书。
1702年2月10日,亨德尔为遵从已去世的父亲遗志,进入哈雷大学法学院学习;3月30日,即入法学院的一个月后,与哈雷的天主教堂签订年约,担任管风琴师的职位,自此远离了法律课程;在此期间,他除了每天在教堂内担任管风琴演奏外,还在一个改革派学院里担任音乐课程。
1703年,进入汉堡歌剧院担任第二小提琴师,自此与歌剧结下不解之缘。1704年,完成《圣约翰耶稣受难去》,并于复活节前在汉堡演出。
1705年1月8日,他的第一部歌剧《阿尔米拉》在汉堡上演,脚本由作家浮士金根据洛普·德·维伽德的一出喜剧改编;同年,他还创作了歌剧《尼禄》,该剧脚本也由浮士金撰写,这两部歌剧的成功,使亨德尔在汉堡崭露头角,并获得了一笔收入,于是辞去乐队演奏员的职务,开始专心从事于作曲。
主要作品
歌剧
相关配乐
清唱剧
颂歌与假面剧
其他声乐作品
协奏曲
协奏曲
大协奏曲
管弦乐
室内乐
以上主要作品参考资料来源
人物评价
没有任何一个作曲家能像亨德尔这样忠于自己的曲风。他奠定了音乐的基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堪称和声和赋格方面的大师,同时是一位出色的管风琴手。在当时那个和谐性至高无上,几乎将旋律遗忘的时代,人们在亨德尔的作品中读到更多艺术性的加工而非自然流畅的歌声也不足为奇。他超过旁人,也被旁人赶超,不过无论如何,他的合唱是很难超越的。(作曲家约翰·亚当·席勒评)
在所有前辈、同人和后代的音乐家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有亨德尔这样准确的把握力,抓住灵感的天赋;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像他那样在所有时候以艺术的远见牢牢紧扣音乐的正确核心。没有任何人像他这样稳稳把握自我,从来不曾迷茫;更没有任何人可以像他环游感觉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直至极界。他能达到这片富饶田野中最内在的中心,也能开掘其中最丰富的矿藏,任何哪怕再勇敢的对手比起这位环游旅行家和征服者来说都不过是近海航员和垦殖者。(历史学家格奥尔格·戈特弗里德·格维努斯评)
人物经历
意大利时期
1706年,在意大利研究歌剧院作3年;同年秋,启程前往意大利,经威尼斯去弗洛伦萨。1707年,去往罗马、佛罗伦萨;同年,演出了歌剧《罗德里戈》。1708年,完成了清唱剧《复活》与《时间的胜利》;同年,与音乐家科莱里、斯卡拉蒂父子过从甚密;6月,去那波里避暑。
1709年春,在罗马结识了德国汉诺威宫廷作曲家史太法尼,当他得知亨德尔要返回德国时,便将其在汉诺威的音乐职务让给了他;12月26日,歌剧《阿格丽品娜》在威尼斯首演。
初涉英国
1710年,离开意大利,就任汉诺威的宫廷乐长;秋天,前往英国。1711年至1712年,两度前往伦敦,后乐而忘返。1713年1月10日,歌剧《忒修斯》在伦敦剧院演出;7月7日,为庆祝乌德勒支和平条约的签订,在圣保罗大教堂演出《乌德勒支感恩赞》。
1714年,英国安妮女王去世,汉诺威选帝侯此后成为乔治一世,他对亨德尔的久假不归耿耿于怀,但出于惜才,后两人和解,亨德尔亦从此定居英国。
1715年5月25日,歌剧《高卢的阿马迪吉》首演。1716年,随乔治国王返回汉诺威,遇见其好友史密斯,此后史密斯终生伴随他,成为亨德尔的重要助手。
1717年开始,到达伦敦,开始在钱多斯大公爵的府邸任职,直至1719年为止。1719年,任皇家歌剧院总监。
歌剧高峰
1720年4月27日,在皇家歌剧院的开幕典礼上,上演了亨德尔的歌剧《拉达米斯托》;8月29日,演出清唱剧《以斯帖》。
1721年3月,歌剧《穆齐奥·谢沃拉》首演;12月19日,歌剧《弗洛里丹特》首演。1723年1月20日,歌剧《奥托内》首演。1724年2月20日,歌剧《尤里乌斯·凯撒》首演;10月21日,歌剧《塔麦诺拉》首演。1725年2月13日,歌剧《罗德琳达》首演。
1726年2月13日,正式入英国籍;5月5日,为意大利女演员福斯蒂娜与库佐妮所创作的歌剧《亚历山德罗》首演。
1727年1月31日,歌剧《阿德梅托》首演;10月11日,值国王乔治一世加冕典礼之际,上演了亨德尔的《加冕赞美歌》。
1728年2月17日,歌剧《西罗》首演;4月30日,歌剧《托洛梅奥》首演;同年,伦敦皇家歌剧院停办。1729年,重新筹组歌剧院;同年,在意大利、德国旅行,到过佛罗伦萨、米兰、威尼斯、罗马,返回伦敦途中经过故乡哈雷;12月,新歌剧院开幕,演出了他的歌剧《托洛梅奥》。
1730年2月,歌剧《帕特诺普》首演。1731年2月,歌剧《波罗》首演。1732年1月27日,歌剧《奥兰多》首演;同年,第二个歌剧公司解散。
转战清唱剧
1733年,开始经营第三个歌剧公司,上演歌剧《阿里阿德涅》;同年,转向清唱剧创作;3月17日,清唱剧《底波拉》首演;7月10日,清唱剧《德博拉》首演;同年,牛津大学想将音乐博士学位送给亨德尔,被其拒绝。
1734年1月26日,歌剧《阿里安娜》首演;同年夏,去科文特花园剧院寻求发展;11月9日,歌剧《特普西科尔》首演。1735年1月8日,歌剧《阿廖丹特》首演;4月16日,歌剧《阿尔辛娜》首演。
1737年4月12日至13日,瘫痪;8月,到爱斯拉沙伯温泉治疗,并于10月康复;年底的3个月,创作两部歌剧、一首悼念王后驾崩的葬礼圣歌。
1738年4月,发起成立音乐家协会;7月23日,开始创作清唱剧《扫罗》,并于9月27日完成;10月7日,开始创作清唱剧《在埃及的以色列人》,于10月28日完成;10月4日,他的第一部《管风琴协奏曲》交出版社出版;同年,第三个歌剧公司结束。
1739年,歌剧演出面临困境;3月20日,为帮助音乐家协会,他演出了《亚历山大的宴会》和一首新的管风琴协奏曲;11月29日,写完《圣西西利亚颂》。
1741年,上演了亨德尔的最后一部歌剧《戴达米亚》;8月至9月,完成清唱剧《弥赛亚》;9月至10月,完成清唱剧《参孙》;11月,离开伦敦,前往都柏林主持几次音乐会。
1742年4月12日,清唱剧《弥赛亚》首演于都柏林。1743年2月28日,清唱剧《参孙》首演于伦敦科文特花园剧院;6月至7月,完成《德丁根感恩歌》;8月至9月,创作完成清唱剧《约瑟》。
1744年7月至10日,创作清唱剧《伯沙撒》和《大力神海格力斯》。1745年初,陷于破产;11月14日,在苏格兰大军进攻伦敦之际,于德鲁里街剧院演出了他的《献给伦敦绅士志愿军之歌》。
1746年2月,演出《应时神剧》;7月9日至8月11日,写出清唱剧《犹大·马加比》;同年,由于战时表现,被称作“英格兰民族音乐家”。1747年6月1日至7月4日,写成清唱剧《亚历山大·巴卢斯》;7月30日至8月18日,写出清唱剧《约书亚》。
1749年4月27日,管弦乐作品《焰火音乐》首演于格林公园;5月27日,在孤儿院指挥演唱他的《孤儿院圣歌》;6月28日至7月30日,写出清唱剧《狄奥多》;年底,最后一次回到家乡哈雷。
晚年生涯
1750年8月,在拉哈依于阿姆斯特丹之间的路上受重伤。1751年,亨德尔康复;1月21日,开始创作清唱剧《耶弗塔》;2月,眼疾严重;年底突然失明。
1752年11月3日,最后一次作眼科手术,无效。1753年至1759年,他的清唱剧继续演出,亨德尔亦照常在演出时演奏管风琴。
1757年,改编清唱剧《时间与真理的胜利》。1759年4月6日,在演出《弥赛亚》时最后一次公开露面;4月14日,逝世,终年74岁;4月20日,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葬礼。
创作特征
总体特征
亨德尔的作品数量庞杂,包括40余部歌剧,26部清唱剧,近80首康塔塔和大量宗教音乐作品;各类器乐组合的协奏曲、奏鸣曲、键盘音乐以及管弦乐曲。他的音乐气息宽广,节奏鲜明有力,多为自然体系,预示了18世纪中叶以后日益重要的新风格。同时他广泛吸收融合了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国的音乐特点,兼有德国的严肃、法国的和意大利的华丽优美,以及英国的合唱传统,是巴洛克时期具有国际性的作曲家。例如,亨德尔是德国人,但对意大利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当他来到英国后,又继承了拜尔德、亨利·普赛尔开创的英国合唱传统,写出了优秀的清唱剧。
亨德尔的音乐清澈、透明,简洁又不失之于浑厚,具有清晰的主题和节奏,主调织体中时而插入明了的复调段落。他的一些作品是为娱乐助兴而作的,连其代表性作品也处处洋溢着欢乐的基调,这也是他的作品与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作品较为不同的地方。此外,亨德尔善于采用简洁的手法得到宏伟的效果。他的音乐如同演说,又像是雄辩,具有某种鼓动的性质。在这一点上,它与巴洛克音乐的精神相吻合。
歌剧
亨德尔的歌剧延续了意大利正歌剧的传统,但有他的个人特点。一般选取英雄故事和奇幻故事,台本以意大利语居多,有的主角是为阉伶歌手写的。常采用带伴奏的宣叙调,咏叹调的类型多样,从华丽的花腔到凄婉的歌唱,从雄浑又富于英雄气概到节奏生动的舞蹈性歌曲等等。他重视管弦乐队的作用,有对战争场景、田园景色、奇幻场面的描绘音乐。
他的歌剧大多以意大利整个剧的形式来表现的,用宣叙调铺叙剧情,用咏叹调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他的咏叹调是多样的,一般宽阔而舒展,而且常带技巧性。其中重要的一类是英雄性的咏叹调,它的特点是音域广、跳动大、节奏强、有进行曲的风格。另外一类常见的咏叹调是西西里舞曲式的,它优美而抒情。广板也是他常用的咏叹调。
清唱剧
清唱剧是为他带来持久声誉的音乐体裁,主要作品有取自圣经故事的《扫罗》《弥赛亚》《参孙》《犹大·马加比》和取自希腊神话的《赛默勒》《海格力斯》等,它们集中体现了亨德尔对这一时代各种声乐体裁、技术手段的综合和创造性的运用。这些清唱剧在音乐厅里演出,所以不属于宗教音乐,内容也不全是宗教体裁。
此外,他把歌剧创作所探索得到的手法用于清唱剧,与歌剧一样,他的清唱剧也由宣叙调、独唱或重唱的咏叹调、合唱、管弦乐构成。《扫罗》《参孙》《犹大·马加比》等不仅结构与歌剧一样,并有清晰的故事情节,形象鲜明的戏剧人物和较强的戏剧性。《弥赛亚》写的是关于基督的诞生、受难、复活,但没有故事情节,用一种间接的、象征性的方式叙述。其咏叹调丰富而独创,旋律常加上非常动听的华饰和拖腔,以加强情感的抒发;合唱简朴浑厚,常让复调与主调织体交替出现,和声坚实有力。例如“因有一个圣婴为我们诞生”“哈利路亚”等分曲。
器乐
键盘音乐
亨德尔的键盘音乐大多是供王室子弟学习用,很少是为公开演出。主要有羽管键琴组曲,每首组曲乐章不一,结构送塞,除各类舞曲外还有前奏曲、咏叹调、赋格等。他的管风琴协奏曲是在清唱剧幕前或幕间弹奏,以增加观众兴趣的独奏音乐,当时他自己演奏,音乐的即兴性较强。
管弦乐
亨德尔的大协奏曲遵循的是科雷利而不是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的传统,以速度为慢-快-慢-快的四个乐章为基础,第一乐章常为法国序曲,并可以加上其它乐章。大协奏曲两个乐器的对比性不强,织体自由简洁,音响丰满。两组管弦乐组曲:《水上音乐》《焰火音乐》属于他较常演出的作品之一。
后世纪念
诞辰纪念活动
1784年,在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为亨德尔诞辰100周年举办了大型的纪念活动。2009年,值亨德尔逝世250周年之际,时任英德两国元首,共同出任2009在亨德尔家乡——德国哈雷市举办的“亨德尔节”活动监护人;此外,在哈雷市的市场教堂(这里也是亨德尔出生后受洗的教堂),举办了亨德尔的纪念音乐会。
维也纳古典乐派
海顿凭借对伦敦的亨德尔音乐会的印象,完成了他的《四季》和《创世纪》;莫扎特把《弥赛亚》和其它清唱剧用此时的乐器改编配器,并写了亨德尔风格的组曲;在贝多芬去世的房间里摆放着1787年伦敦出版的40卷亨德尔作品全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5 11:29
目录
概述
早年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