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帕里西
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乔治·帕利西(Giorgio Parisi),1948年8月4日出生于意大利罗马,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意大利猞猁之眼国家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罗马大学量子理论教授。
人物经历
1948年8月4日,乔治·帕里西出生在罗马的一个建筑工人家庭。小时候,家人希望帕里西成为一名工程师,但是他通过阅读科普书,培养了对更抽象的科学的兴趣,发现科学演讲有挑战性,因此希望从事科学研究。最初,帕里西在物理和数学专业之间左右为难,但是他看到20世纪物理学的辉煌成就,而数学比较神秘。因此决定学习物理。
1970年,在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尼古拉·卡比博(Nicola Cabibbo)指导下获得了罗马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1971年至1981年,在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院的弗拉斯卡蒂国家实验室研究院(Laboratori Nazionali di Frascati)担任研究员,期间还先后担任了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成员(1971-1973)、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院研究员(1973-1981)。
1973年至1978年,先后担任了哥伦比亚大学(1973–1974)、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1976–1977)、巴黎高等师范学院(1977-1978)的访问学者。
1980年4月至5月,担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客座访问教授,与当时在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的吴咏时进行了合作。
1981年至1992年,担任罗马第二大学理论物理学正教授。
1987年,当选意大利猞猁之眼国家科学院通讯院士。
1992年,担任罗马大学量子理论教授,并当选意大利猞猁之眼国家科学院院士。
1993年,当选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3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9年,当选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
2010年,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2011年,获得普朗克奖章。
2013年,当选美国哲学学会会士。
2018年至2021年,任意大利猞猁之眼国家科学院主席。
2021年,获得沃尔夫物理学奖;10月5日,因“发现了从原子到行星尺度的物理系统中无序和涨落的相互作用”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0月8日,被授予意大利共和国功绩勋章
2023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乔治·帕里西最重要的工作是给出平均场自旋玻璃模型(Sherrington–Kirkpatrick model,简称SK模型)的严格解,其他重要工作包括部分子密度的QCD演化方程(也称为Altarelli-Parisi方程或者DGLAP方程)、描述界面生长的动力学标度的卡达尔-帕里西-张(Kardar-Parisi-Zhang,KPZ)方程、鸟群中的涡动等。帕里西在场论、计算物理等方面有重要建树,比如场论中的平面图大N-展开、统计场论等等。他的《统计场论》也是领域里十分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1980年在中国访学期间,乔治·帕里西和吴咏时合作,用统计物理来做量子场论,理解量子化和量子涨落。他们的合作论文发表在《中国科学》期刊上。这篇论文的主要内容是从随机过程的朗之万方程出发,建立量子场论的微扰论展开。这篇论文发表后,在国际粒子物理学界引起了重大反响,被同行命名为随机量子化
用来描述无序磁性系统的自旋玻璃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被提出。1975年,菲利普·沃伦·安德森和戴维·索利斯提出自旋玻璃的EA模型(Edwards–Anderson model):
在该模型中,自旋相互作用网络是规则的晶格,而且只有近邻自旋之间才有相互作用。如果自旋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无限长程,即每个自旋与其他个自旋都有相互作用,那么该模型就成为了平均场自旋玻璃模型(Sherrington–Kirkpatrick model,简称SK模型)。帕里西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基于统计物理的方法(复本理论,replica theory)精确求解了SK模型,得到了的极小值为。
基于复本对称假设的理论虽然可以给出自旋玻璃相变,但是其本身存在不自洽之处。复本对称理论得到的熵在零温极限下为负数,,而根据熵的微观定义(熵等于微观构型数的对数),离散变量体系的熵不可能为负,因而复本对称的假设会导致“负熵灾难”。
1980年左右,帕里西意识到只有全复本对称破缺理论(replica symmetry breaking)才会给出SK模型在低温下的正确解。全复本对称破缺理论不但完美解决了负熵灾难,给出,而且与模拟的结果吻合很好。另外,帕里西的解在数学上非常优美,其对应的交叠矩阵具有超度量性(ultrametric),即对于任意3个复本两两配对形成的3个交叠量只能出现两种情形:三者相等,或者两者相等且小于第三者。超度量性是三角不等关系的一种强化版本。超度量性也意味着在自旋玻璃相中,微观构型以树的形式组织具有分形(fractal)特征。
几十年后帕里西提出的SK自旋玻璃模型的解被数学家严格证明。无序体系的性质极其复杂,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理解这些复杂性质。如果说自旋玻璃模型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一个出发点,那么帕里西解则是其理论上的基石。帕里西的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在无序体系的各类问题中,包括玻璃化转变、颗粒物质的非平衡相变、优化问题、物种的进化、人脑的建模、机器学习模型以及引力理论等。
1977年,乔治·帕里西和圭多·阿塔雷利(Guido Altarelli)一起发现了核子中的夸克和胶子分布的演化方程(又称DGLAP方程,为独立发现这个方程的三组工作的五个人姓氏首字母)。强相互作用的QCD理论中,部分子(夸克和胶子的统称)的分布函数随能标和参考能标(截断)相关,这个分布函数是描述深度非弹性散射截面的重要因子。帕里西与阿塔雷利用简洁的微扰场论办法给出了分布函数随能标变化的演化方程,是QCD理论与强子实验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结果。
根据AMiner2023年12月数据,乔治·帕里西在《自然》《物理评论快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欧洲物理快报》《数学物理通讯》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了980多篇论文,被引用86000余次,H指数为117。他于1977年在《核物理B》(Nuclear Physics B)上发表的文章《Asymptotic freedom in parton language》被引用超过10000次。
乔治·帕里西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一直保持着联系,包括与郝柏林院士和于渌院士等。2006年,理论物理所成立了卡弗里理论物理交流合作平台,2008年3月帕里西来卡弗里所参加“信息系统的集体动力学”科研项目活动期间,为研究生讲授统计物理系列课程。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应理论物理所科研人员邀请,帕里西也曾多次来理论物理所交流访问。
2022年12月7日,香港城市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举办HK Tech Forum系列量子物理及复杂系统论坛。乔治·帕里西发表题为《复制对称破缺及其应用》的专题演讲。
2023年3月29日下午,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诺奖大师讲座在线举办。乔治·帕里西作了题为《跨尺度“复杂系统”:探略世界中最简科学规律》的讲座。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60余所高校的近6000名师生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
人才培养
乔治·帕里西曾担任瑞士弗里堡大学资深教授张翼成的博士导师;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金瑜亮的博士后导师。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乔治·帕里西的父亲和爷爷都是建筑工人。
乔治·帕里西已婚,有两个女儿。
希腊舞蹈;给孩子写短篇故事。
人物评价
他(乔治·帕里西)是近几十年来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他的工作对物理学不同分支有极大的影响,包括粒子物理、临界现象、无序系统、以及优化理论和数学物理。(2021年沃尔夫奖颁奖词)
帕里西是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的天才物理学家,他在理论和计算机计算方面都有着相当深厚的功力,可以将解析的方法和数值的方法完美的结合起来。(美国犹他大学物理天文系终身教授吴咏时评)
帕里西教授的研究对于加深对气候危机的认识做出了显著贡献,为人类行为以及低效利用自然资源的后果敲响了警钟。(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评)
参考资料
Giorgio Parisi.欧洲科学院.
47 new Fellows elected to TWAS.发展中国家科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8 18:44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