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大壮
中国近代词人、篆刻家
乔大壮(1892年1月16日-1948年7月3日),原名乔曾劬,号波外居士,四川华阳县(今成都市)人。成都写旧体诗词成就最大的当数他。民国4年(1915年),乔大壮在北京政府教育部任图书审定专员期间,与鲁迅对桌办公达4年之久,深受鲁迅影响,他们情谊也很深。民国16年,乔大壮经人介绍曾一度到南昌周恩来身边工作。抗战爆发后,乔大壮在重庆担任实业部秘书和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他不但为官清廉,而且有着正直知识分子“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概,抗战胜利后,他不愿继续看到中国的内战悲剧,遂于1947年7月3日自沉于苏州,终年55岁。
人物生平
乔大壮父亲早年逝世,他在祖父乔树楠的亲自指导与管教下,少年时即在经史、古文、小学、书法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求学前,祖父还领他拜成都名宿、湘人王闿运的学生顾印愚为师,打下了金石篆刻的功底。 清末,乔大壮求学于北京辞学馆(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前身)译学馆,专治法文。时任译学馆外文总教习的辜鸿铭对他很是赞赏。1912年毕业后,他在京师图书馆就业,精研目录版本学。在教育部工作时,他和时任教育部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分管京师图书馆的鲁迅同事,共事多年中,与鲁迅成为志同道合的好友。从1915年7月19日至1929年6月1日,这15年间的鲁迅日记中,都有“乔大壮来”的记录。由于他少时博习经史诗文,精诸家,创诗填词、书法篆刻,无一不精,被唐圭璋称誉为“一代词坛飞将”。上述这副对联,就是他于1924年9月8日应鲁迅之邀,专门为之题写,由鲁迅挂于“老虎尾巴”西墙自勉。
乔大壮是一位很有骨气和才气的学者、艺术家,面对当时世道艰难、命运舛错,他不甘当局黑暗统治,毅然于1927年冬天弃文从戎,前往江西南昌,投奔中国共产党,乔大壮赴南昌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秘书,直接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工作。1935年春,经徐悲鸿推荐,乔大壮受聘中央大学,任教授,讲授书法与词学。同年12月,为抗议冀东22个县在日本的唆使下成为日本殖民地,北平爆发了“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乔大壮随学校迁至重庆,先后辗转兼任平汉铁路局秘书、南京实业部秘书。时势艰苦,光靠教授的一点薪金难以维持家计,于是,乔大壮利用教学之余,悬润治印,用篆刻换取补贴家用。 乔大壮的篆刻初学两汉,再上溯到秦玺,从传统印风中汲取营养;后师法黄牧甫的挺拔锐利之神,对印稿的设计必三思后下墨定稿。如遇到难刻之印,往往要设计二三百稿才决定,所以他的篆刻印章新奇高雅,意境深邃、不入俗流,而且实用,所以很快名声远播,誉及西南。后有印家对他的印章有“如长枪大戟,尖锐挺拔,有豪雄之气”。乔大壮也自有心得:“篆刻乃以字写意,最能表明艺人心迹。刀、石俱为硬物,宁折不弯,起刀驻刀之间,犹豫不得。” 乔大壮的为人,确也有这种宁折不弯的品格。当时孔祥熙、章士钊、孔令仪等一些名人要员也纷纷向他求印,因此他在经济上也有点积蓄。然而,当他得悉老友徐森玉在上海宁愿饿死,也不当汉奸,致使生活陷入绝境的消息时,他便慨然把自己所积蓄的一万元寄给了徐森玉,以示对老友爱国精神的赞赏和支持,同时发誓“从此不再刻治名章,即使是蒋介石的印,也决不奏刀”。蒋介石后来果然慕名托人向他索印,乔大壮推却不成,便叫弟子代刀,敷衍了过去。 国画大师傅抱石很欣赏乔大壮的人品,曾把乔大壮画成一个古装醉客,长袍飘逸,且歌且行,深得乔大壮的欢喜。
抗战胜利后,乔大壮随中央大学复员回南京,后遭遇解聘教师风潮而请辞。 1947年夏,乔大壮应台湾大学校长陆志鸿先生和国文系主任、译学馆时的老师许寿裳先生之邀,赴台湾大学任中文系教授。期间,钱锺书经历史学家李宗侗介绍,执弟子礼前往拜访。乔大壮与钱锺书一见如故,很是投缘,此后常有诗文酬唱。1948年2月,许寿裳在台北遇刺,乔大壮心情低落,辞去台大中文系主任之职。4月,教育部派次长田荣到台北邀请乔大壮回南京担任教育部顾问。乔大壮谢绝了田荣的邀请,只身回到南京中央大学任教。 然而,就这年7月3日,乔大壮突然在苏州溺水自杀身亡,留下一谜。次日,有人在河中发现了他的遗体,并在其身上搜得一上面写有“责任自负”的名片与另写有“速付火葬”的纸片。一代才华横溢的词学家、篆刻家就此烟消云散,成为了民国末年名士圈里留在苏州的一个传奇。 当年11月,乔大壮的遗骨由三子乔无竞奉回,并葬于家乡双流金桥潘家沟祖墓。
关于他自溺的原因,众说纷纭,熟知其为人品性的挚友曹聚仁归结为知识分子内心的矛盾:“新旧两个时代的交替之际……没有力量改旧的,也没有勇气接受新的……不幸在这彷徨的路上,受了不大不小的刺激,便无法调和这种矛盾,而自己又良知未泯,在这时候,便也只有将这无可奈何的生命,干脆了结。” 2018年,乔大壮墓在他家乡得到重建,墓碑上刻有乔大壮生前好友、著名文物和文献学家徐森玉所题碑文:故国立台湾大学教授乔大壮先生之墓,吴兴徐鸿宝敬书。
参考资料
乔大壮:刀石其人.中国青年报.2006-05-31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09 16:0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