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以钢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
乔以钢,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祖籍山西。1969年赴辽宁农村插队。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982年本科毕业,在天津轻工业学院任教。1986年南开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97年至2000年兼任南开大学中文系党总支书记,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2000年兼任文学院党委书记、中文系主任。
学术兼职
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女性文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开大学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负责人。
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主要从事性别与中国文学文化研究。著有《中国女性的文学世界》(1993)、《中国的风流才女》(1995)、《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上下卷,合著,1995)、《低吟高歌——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论》(1998)、《多彩的旋律——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研究》(2003)、 《中国女性与文学——乔以钢自选集》(2004)、《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文化探析》(2006);主编《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A、B卷,2004),《女性文学教程》(2007)等。
研究课题
1、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性别视角下的中国文学与文化”,首席专家。(结项鉴定:优秀)
2、教育部“985工程”二期“中国思想与社会”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基地项目“性别观念与中国文学批评”,项目负责人。(已结项)
3、天津市“十五”社科规划项目“女性观与现代女作家创作研究”项目负责人。(已结项)
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文化研究”项目负责人。(已结项)
5、天津市“九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主题演变研究”项目负责人。(已结项)
6、天津市“八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课题组主要成员,副主编。(已结项)
7、天津市面向21世纪教学体系改革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教学体系改革研究”项目负责人。(已结项)
出版图书
出版著作
《多功能义类成语大辞典》 副主编 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年
《简明华夏百科全书 文学卷》 副主编 华夏出版社,1998年
《古代诗词曲名句精华》 主编 天津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中国诗词名句赏析大典》 主编 台北三思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0年
《诗词赏析句典》 主编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
《增订注释全唐诗》第二册(杜甫、李益、戎昱诗歌注释)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
《高考话题作文应试对策》 主编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
《高考话题作文得分方略》 主编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
《高考话题作文佳作赏析》 主编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主要论文
《近百年中国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8期转载)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观的初建及其反思》 《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试论孙犁小说的意境》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3年第2期
《读朱淑贞诗词札记二则》 《天津师大学报》1987年第3期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文化反思》《天津社会科学》1988年第1期 (《人民日报》1988年4月3日、《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988年第6期、《文史知识》1989年第2期转载 )
《李清照的自我艺术形象与古代妇女文学》 《天津师大学报》1989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989年第6期转载)
《光明.黑暗.怎么办》 《读书》1991年第1期
《中国古代妇女文学的感伤传统》《文学遗产》1991年第4期
《灵魂苏醒的歌唱――论五四时期女性文学》《天津社会科学》1992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992年第6期转载)
《醒世之文,坦诚之心――评孙犁〈芸斋小说〉》 《孙犁作品评论续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
《丁玲小说对妇女人生道路的探索》 《天津师大学报》1993年第1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993年第5期转载)
《论陈衡哲及其创作》 《南开学报》1993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993年第7期转载;收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3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推荐论文目录》)
《中国女性现代精神的高扬――论新时期女性文学》《南开学报》1993年第6期
《论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 《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第6期
《论庐隐及其创作》 《庐隐代表作》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女性人生与文学》 收入《女性与持续发展》天津科技出版社1995年
《论冯沅君的小说创作》 《南开学报》1995年第2期
《当代纪实文学中的妇女问题》 《文学自由谈》1995年第3期,收入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95北京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 中国论文选》,中国妇女出版社,1998年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的文学选择》 《南开学报》1996年第3期
《中国古代女性的文学选择》 《天津师大学报》1996年第3期
《有斜阳处有春愁--沈祖棻及其创作》 《程千帆沈祖棻学记》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998年第5期转载;收入《当代中国女性文学文化批评文选》,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
《张爱玲的女性观及其前期创作》 《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第3期
《当代文坛新景观―― 女性主义文学在中国》 《升华与超越》(第1辑)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关于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学科建设的思考》 《南开学报》1999年第2期
《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开展多学科妇女学研究》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
《论中国女性文学的思想内涵 》 《南开学报》2001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1年第11期转载)
《谈女性文学的基础性建设》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2年第5期转载)
《女性写作与文化生存》《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文艺理论》2002年第5期转载)
《女性视角与文学》 《百花洲》2002年第5期
《论女性文学的学科建设》 《南开学报》2003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6期转载;收入《中国妇女研究年鉴(2001~200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多姿的飞翔--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 《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世纪之交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略论》 《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女性:思想舞动三月》(访谈录) 《中国妇女报》2004年3月23日
《“与男共舞”的理论演进》 《社会科学报》2004年4月8日
《两性问题断想》 《中国女性文化》2004年第4期
《试论<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的性别策略》《南开学报》2005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5年第7期转载)
《关于高校女性文学课程建设的理论思考》《妇女研究论丛》2005年第2期
(收入《妇女/性别理论与实践——《妇女研究论丛》(2005-2009)集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五四”传统与新时期女性文学》《江汉论坛》2005年第7期
《不谈“身体”》 《百花洲》2005年第5期
《世纪之交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新进展》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第5期(收入《2005北大文选:批评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胸襟 视角 心态——近十年女性文学研究反思》《天津师大学报》2006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9期转载)
《新时期女性文学的爱情书写与现代启蒙叙述》《长江学术》2006年第1期
《<周易>的家庭观念及其影响论略》 《南开学报》2006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15期摘要)
《新时期女性文学与现代国家意识》 《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4期摘要)
《博客上的女性写作与女性形象》 《上海文化》2006年第6期
《论北美华文文学“离散”内涵的演变——以女性创作为中心》《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7期转载)
《性别:文学研究的一个有效范畴》《文史哲》2007年第2期
《“人”的主体性启蒙与女性的自我追求》《中山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性别视野中的“小女人散文”批评话语》(台北)《中国现代文学》2007年第2期
《自恋与自审间的灵魂历险》《江汉论坛》2007年第3期
《性别批评的构建及其基本特征》 《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文艺理论》2008年第3期转载)
《海派文学中的尤物叙事》《湘潭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漫谈女性文学研究的若干问题》 《扬子江评论》2008年第1期
《当身体不再成为“武器”——“80后”部分女作家身体书写初探》《天津师大学报》2008年第1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
《当代女性小说中的流产叙事》 《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第1期
《沉郁悲怆 凝重苍凉——评张洁〈无字〉》 《名作欣赏》2008年第3期
《关于<女性文学教程>编写的思考》 《中国女性文化》第9辑 2008年
《论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空间概念》《文艺理论与研究》 2008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12期转载)
《“女国民”的兴起:近代中国女性主体身份与文学实践》《南开学报》2008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12期转载;译文收入《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2月)
《打开语文教育的一扇新窗——尝试将性别视角引入大学语文教育》,《母语?文章?教育——大学语文研究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
《西绪弗斯式的悖谬——张洁新时期创作中的女性观》《东方丛刊》2009年第1期
《〈为奴隶的母亲〉小说叙事的性别分析——兼及与〈生人妻〉的比较》《湘潭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日常化情欲的指归——论早期新海派文本的题旨转换》 《南开学报》2009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11期转载)
《追寻与建构:现代女性文学史书写》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年8月11日
《现代女性文学史写作的最初实践》 《中国女性文化》2009年第2期
《茅盾女作家论的性别因素》《东岳论丛》2009年第1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7期转载)
《晚清“女国民”话语中的性别想象》《中山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女人作为“人”与女人作为“女”:现代中国女性文学中的性别意识》,谭国根、叶少娴编《性别、话语与文学中的自我:中国大陆、台湾与香港的议题》,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0年
《<周易>与<礼记>家庭观念之比较》,《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第3期
《论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及其本土实践》,《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舒芜的妇女观及其性别批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5期
《近三十年“城乡交叉地带叙事”中的“新才子佳人模式”》 《南开学报》2011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2年第3期转载)
《民族﹒性别﹒历史叙事——重读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 《社会科学》2011年第9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2年第2期转载)
《萧红与百年中国文学》 《文学与文化》2011年第3期
《性别文化与文学研究》 《华夏文化论坛》第六辑, 吉林出版集团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年8月
《史铁生的女性观及其〈务虚笔记〉》,《当代作家评论》2012年第3期
《问题与挑战:女性文学学科建设之思》,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新华文摘》2012年第2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6期转载)
《“性别”:在“文化政治”的视野中》,《妇女研究论丛》2012年第6期;
《超越时代的爱情歌吟——重读林子<给他>》,《南方文坛》2013年第3期
《近年来女作家“乡村女性进城”的常态叙事》,《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3期
《当代蒙古族文学性别研究述评》,《江汉论坛》2013年第4期
《“女性文学”随想》《长江文艺》2013年第6期
《坚持男女平等核心价值观 推动先进性别文化建设》,《妇女研究论丛》2013年第6期
《试论周作人早期女性观的发生与迁变》,《南开学报》2014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4年第5期转载)
《“被发明的传统”:当代蒙古族文学的蒙元女杰想象》,《文艺争鸣》2014年第3期
《民族传统与现代文明纠葛下的性别叙事》,《求是学刊》2014年第5期
《葛水平的创作与女性散文的生命力》,《名作欣赏》2014年第7期
《文学领域的性别研究实践:2006—2010》,《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4年第7期转载)
《中国近代小说兴起新论》 (与宋声泉),《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5年第9期转载)
《跨文化视野与女性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612
《20世纪80年代女性批评主体的文学实践》《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6年第3期转载)
《在实践和反思中探索前行————近20年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简论》,《妇女研究论丛》2015年第6期
《多重视角下的乱伦叙事——以《父亲》《打出幽灵塔》为中心》,《南开学报》2016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6年第8期转载)
《近代革命话语中的“女医生”及其文学形象》,《江汉论坛》2016年第6期
《新旧杂糅的时代表征》,《求是学刊》2016年第6期
【译文】《论嵇康的自我——关于嵇康的生活和思想》 [日] 福永光司著,乔以钢译,刘柏青、张连第主编《日本学者中国文学研究译丛》(古典文学专辑)第5辑,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
参考资料
乔以钢.南开大学文学院网站.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南开大学文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15 13:41
目录
概述
学术兼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