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垒,古
西域国名。 《
汉书·乌垒传》载:“乌垒,户一十,口千二百,
胜兵三百。城
都尉、
驿长各一人。与
都护府同治。其南三百三十里至渠犁。”乌垒在今
轮台县东北,是当时汉
西域都护的治所。人口很少,但地理位置很重要,处在西域的中心。
《新唐书·地理志》载唐安西置有
乌垒州,但没有说明其具体位置,至于乌垒州治及其有关的问题则更无明确记载。现一般认为其地望在今
轮台县东境策大雅附近。但是建国以来该地区的考古调查资料的积累表明:上述地区似乎没有存在唐安西乌垒州城的可能性。
笔者就平日读史所见史料和亲身的考古调查材料,就唐安西乌垒州治所及其有关问题略述己见,不妥之处,期待识者指正。一、汉唐轮台、乌垒的变迁 清代学者著述的
《新疆大记》中认为唐安西鸟垒州城是在今轮台县东境策大雅。近年编绘的
《中国历史地图集》同样将它划在今
轮台县东境的阳霞至策大雅。
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派李广利将军率军数万征发大宛国,从
匈奴手中夺取了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的
楼兰、
姑师。公元前60年,
匈奴发生内讧,本该继承单于位的日逐王先贤掸受到排挤,率众归降汉朝。汉朝朝廷认为统辖西域的条件基本成熟,便任命负责屯田的侍郎郑吉为西域都护,设都护府于乌垒城,也就是今天的轮台。轮台又名布古尔,是古民族语言的汉字谐音,原音为
维吾尔语“雕鹰”之意。
乌垒域位置适中,当北路要道所经,由此去
龟兹(今新疆库车)、
姑墨(今新疆
阿克苏)、
疏勒(今新疆
喀什市),逾葱岭可到
大宛、
康居等地;往南有道通鄯善(今新疆
若羌)、
且末(今新疆
且末)、
于阗(今新疆
和田)、
莎车(今新疆莎车),越
葱岭便是
大月氏、
大夏、安息诸国,即所谓“南道”;往北经焉耆(今新疆焉耆)、车师可去山后六国和乌孙。
乌垒国地。
西汉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灭轮台国,太初四年置使者校尉屯田,宣帝本始二年(前72年)复国为
乌垒国。东汉神爵二年(前60年)于乌垒(今策大雅)设西域都护府。
魏晋南北朝时期属龟兹,隋属西突厥。唐为安西都护府下的
乌垒州。
北宋属高昌回鹘,南宋属西辽,元属别失八里。清
乾隆二十四年(
1759年)在轮台设阿奇木伯克官职,隶属喀喇沙尔办事大臣。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置布古尔县,隶属焉耆府。宣统年间改称
轮台县。
民国年间先后属焉耆道、焉耆行政区、焉耆专区。1954年属库尔勒专区。
1960年属
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