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力吉苏木,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地处
阿拉善左旗北部,东与
敖伦布拉格镇为邻,南与
吉兰泰镇接壤、西南与
巴彦诺尔公苏木相连,西与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敖包镇毗邻,北与蒙古国交界,东北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连接,行政区域面积7707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1957年前,该地区分属巴润沙日扎和宗沙日扎2巴格。
1958年,公社化时撤销巴格,建立乌力吉笋布尔公社。
1961年4月,阿拉善旗分设左、右2旗,该公社划归阿拉善右旗。
1962年,将其划分为乌力吉、笋布尔2公社。
1969年,阿拉善左旗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乌力吉公社划归阿拉善左旗。
1983年,乌力吉公社改苏木。
2006年6月,银根苏木并入乌力吉苏木。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6年,乌力吉苏木下辖3个行政村:温都尔毛道、乌力吉赛汉、沙日扎。
2005年,乌力吉苏木下辖3个行政村:温都尔毛道、沙日扎、乌力吉赛汉。
2006年,乌力吉苏木下辖6个行政村。
2011年末,乌力吉苏木下辖6个行政村:温都尔毛道、乌力吉赛汉、沙日扎、查干扎德盖、科伯、达兰图如,下设14个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乌力吉苏木下辖3个行政村:温都尔毛道村、沙日扎村、乌力吉赛汉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乌力吉苏木地处
阿拉善左旗北部,东与
敖伦布拉格镇为邻,南与
吉兰泰镇接壤、西南与
巴彦诺尔公苏木相连,西与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敖包镇毗邻,北与蒙古国交界,东北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连接,行政区域面积770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乌力吉苏木地处天山、阴山巨型纬向构造带中段及阿拉善弧形构造东翼的西侧。地势南高北低,地形东西走向的阴山余脉断裂后形成的条状丘陵与砾石戈壁相间分布,平均海拔1050米。山体南、北两侧为戈壁平原,局部戈壁或荒漠平原多呈波状起伏,以较大的坡度向山体南北倾斜,余者坦荡无垠。
气候
乌力吉苏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干旱少雨、夏热冬寒、昼暖夜凉、日照充足、蒸发强烈、风大、无霜期短。多年平均气温8.6℃,极端最高气温38℃,极端最低气温-30.7℃。昼夜温差十分显著,一般可达20℃—30℃,极端昼夜温差达40℃—50℃。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900—3500小时之间。年平均降水量7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极端年最大雨量198.8毫米,极端年最小雨量41.1毫米。降雪较少,最大积雪深度小于15毫米。
自然灾害
乌力吉苏木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沙尘暴等。旱灾般一年一遇,最严重的可连续几年没有降水,人畜饮水和植被维持生命用水主要靠地下水。沙尘暴年均发生5次,主要发生在3—5月。
自然资源
乌力吉苏木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金、铁、铜、铀、水晶石、石油、冰洲石、花岗岩、硅石、铅、萤石、煤等12种。铁、铅、铜储存量大,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地上资源有戈壁奇石、玛瑙石等。
人口
2011年末,乌力吉苏木总人口175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17人,城镇化率18%。另有流动人口77人。总人口中,男性886人,占50.36%;女性873人,占49.63%;14岁以下201人,占11.4%;15—64岁1445人,占82.1%;65岁以上113人,占6.42%。总人口中,以蒙古族为主,达1466人,占83.3%;汉族293人,占16.7%。2011年,人口出生率5.11‰,人口死亡率8.58‰,人口自然增长率3.4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0.12人。
2017年末,乌力吉苏木常住人口为675人。
截至2018年末,乌力吉苏木户籍人口890人。
经济
综述
2005年,乌力吉苏木财政收入达23.2万元,牧业生产总值达1150万元,牧民人均收入为3215元。2005年末,牲畜总头数110238头(只、峰),其中骆驼5755峰,小畜104747头(只)。
2011年,乌力吉苏木财政收入630万元,比上年增长34.11%。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405万元,增值税797万元,企业所得税53万元,个人所得税10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9%、22.62%、-28.37%、158.33%。牧民人均纯收入7507元。
2018年,乌力吉苏木有工业企业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个。
农业
乌力吉苏木畜牧业以饲养羊、牛、骆驼为主。2011年,羊饲养量8.6万只,年末存栏5.9万只,收购山羊板皮2.03万张,绵羊板皮3158张;牛饲养量41头,年末存栏29头;骆驼饲养量6589峰,年末存栏5865峰。2011年,生产肉类717.7吨,其中牛肉0.075吨,羊肉657.7吨,驴肉1.6吨,驼肉58.3吨;畜牧业总产值2019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乌力吉苏木有幼儿园1所,专任教师3人;初中在校生4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高中在校生12人。
文化事业
2011年末,乌力吉苏木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97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8个,建筑面积350平方米,藏书16000册;档案室1个,建筑面积50平方米。文化行业事业单位从业人员3人。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蒙古族民歌长调、传统游戏等。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乌力吉苏木有医疗卫生机构1个;病床8张,固定资产总值119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2人,其中执业医师4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2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800人次。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0,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436人,参合率99%。
社会保障
2011年,乌力吉苏木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9户,人数27人,支出133106元,比上年增长64.54%,月人均410.8元,比上年增长76.7%;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8人次,共支出540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3户,人数141人,支出48.03万元,比上年增长24.54%,月人均283.8元,比上年增长20.25%;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人,支出3720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2人,支出47190元;农村医疗救助33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41人次,共支出15230万元;农村临时救济25人次,支出6200元。自然灾害受灾人口654人,直接经济损失206.3万元,救灾支出33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人,安置义务兵、士官等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0375元,比上年增长28.33%。新增就业人员123人。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40人,参保离退休人员2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110人。
交通
乌力吉苏木有218省道、312省道过境,其中218省道境内长71千米。
历史文化
乌力吉苏木以境内乌力吉赛汉山之首词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