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兹府
民国时期街道名
原名奶子府,明清时专为皇室征用乳母的机关在此街,故而得名。现名灯市口西街,位于东城区西部,地处东华门街道办事处辖区,为东西走向,东起王府井大街,西到东黄城根南街,南侧和北官场胡同相通,北侧和康健胡同丰富胡同富强胡同相通。
基本介绍
此街原名奶子府,据说明熹宗朱由校乳母奉圣夫人的府第在这条街上,故由此得名。朱由校从小生母早亡,乳母客氏与朱由校朝夕相伴,感情笃深。在朱由校做皇帝期间,客氏被封为奉圣夫人,作为一个乳母所受到的隆遇,是前所未有的。每逢客氏生日,朱由校一定会亲自去祝贺。客氏每出行,其排场都不亚于皇帝。出宫入宫,必定是清尘除道,香烟缭绕。
不过客氏平时居于宫中,此处如有她的府第,估计也是客氏的临时住所。也有说法认为,明朝皇宫内的乳母都在该府居住,所以附近街道才称为“奶子府”。
奶子府,到清宣统时,时人认为其名称不雅,就其谐音改称乃兹府(一称“迺兹府”),民国后沿称。建国后,1965年北京市整顿地名时,将如意胡同并入,改称为“灯市口西街”。
史料记载
据史料记载:“每年四仲月选乳妇,生男十口,生女十口,月给食料,在奶子府居住。及报生皇子,则用生女奶口,生皇女,则用生男奶口。”《宛署杂记》也有记载:“奶子府隶锦衣卫,其制每季精选各里良家妇,年十五以上二十以下四十名养之内,曰坐季奶口。别选八十名籍于官,曰点卯奶口。季终则更之。”后来因奶母奇缺,因此,这些奶母一旦被选中,就终身留在宫中。明代旧制,宫中所用奶母,均在灯市口西街居住,因而该街遂称为奶子府。到了清代,宫廷对于乳母的需要更多,这不仅是因为清朝皇帝的子嗣较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清朝宫廷内盛行用人乳增寿养颜。据说慈禧太后每天都要吃一碗人乳,以保持她姣好的容颜和圣体健康。
参考资料
灯市口西街.东华流韵.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6 23:54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史料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