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箱
专供举报人投递举报、控告违法犯罪信函和书面材料的设备
举报箱是指专供举报人投递举报、控告违法犯罪信函书面材料的设备。
意义
设置举报箱是一项广开言路,方便和鼓励群众打击各种不利用国家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贪污、腐败、受贿、渎职、营私等职务犯罪的有效措施。纪委、检查、监察等许多机构在全国各地都设有举报箱,举报箱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定期开启,并及时拆阅、登记、处理举报的案件并上报处理。
举报箱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发展过程
尧舜时期的“诽谤木”
据史籍记载,远在尧舜之时,举报箱就有了雏形。有了让百姓议政的“诽谤木”、“进善旌”、 “敢谏之鼓”。人们在交通要道上埋设木柱,作为辨认道路的标志,并利用木柱刻写意见,向执政者进言或表达诉求,“政有缺失,民得书于木”。因此,这种路标又称作“诽谤木”,当时的“诽谤”意为“责过失、论是非”。
尧设立诽谤木,是让人们把意见写在上面或者敲击出声,让他出宫当面听取意见,以便改进政务。“诽谤木”,后来又被称为“华表”,发展到后代,成为宫殿门前的装饰物。
除了“诽谤木”还有“进善旌”和“敢谏鼓”都代表古时信访和纪检工作的开端。
战国时期的“蔽竹”
公元前403年,魏文侯任李悝为相,李悝任相10年,主持变法,是战国法家的代表。为稳定社会秩序,李悝帮助魏文侯建立了举奸揭凶、惩污治吏的举报制度,于“僻巷”设立“蔽竹”。在“僻巷”——人们不常到的街道设立“蔽竹”。所谓“蔽竹”,即现代的举报箱,就是一个圆形的筒,长约尺许,上方有一个大约三寸见方的小口,以便检举人将写有揭发内容的竹简塞入筒内。
西汉时期的“缿筒”
西汉时期的名人赵广汉在颍川都任郡守时,颍川官府与豪强勾结,结党营私成风 。为抑强惩恶,赵广汉从存钱罐中受到启发,制作成“状如瓶,为小孔,可入不可出”的“缿[xiàng]筒”,起到能够“及得投书,削其主名”(保护举报人)的作用。“缿筒”制成后,各地悬挂,并张贴告示鼓励民众投书举报,保证为吏民保密。一段时间后,收到很多举报信,赵广汉根据举报的线索,组织力量及时查处,从而使奸党散落。
到了西汉,出现了一种叫“垢筒”的举报箱。汉宣帝时期,颍川土豪结党营私,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无人敢治。上吏出身的赵广汉出任颍川郡太守。赵广汉到任后,决定进行彻底治理,为民除害。他从存钱罐中受到启发,制作成“状如瓶,为小孔,可入不可出”的垢筒,起到能够“及得投书,削其主名”(保护投诉人)的作用。垢筒制成后,赵广汉便令部下拿到各地悬挂,并张贴告示,鼓励民众投书举报,保证为吏民保密。经过一段时间,收到很多举报信,赵广汉根据举报信提供的线索,组织力量打击罪犯,终于使奸党散落,社会得到稳定。
晋代的“表木”
“诽谤木”一直流传到了晋代,不过当时叫“华表木”。我们常见的装饰性建筑“华表”名称就是源自这种表木,所谓的表木,类似是路标,然后在柱子上面增加一块横板,跟我们路标的样子很相似。这块横板的作用是记事,当然也可以供大家举报时所用,想举报某某官员的话,半夜没人时候搭把梯子,把内容刻到表木上横板上。
崔豹《占今注·问答解义》:“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王者纳涑也。亦以表识衢路也。秦乃除之,汉始复修焉。今西京谓之交午木。”
南北朝的“谤木函”
“表木”流传到了南北朝的时候,梁武帝萧衍觉得举报人半夜爬梯子上去刻字不太方便,为了方便百姓,畅通言路,便推出了一项便民之政。就是在诽谤木的旁边装一个木匣,叫做“谤木函”,老百姓的举报信、意见书都可以投进去,再交由专人处理并上报。
梁武帝萧衍衍做皇帝之后,初期的政绩是非常显著的。他吸取了齐灭亡的教训,自己很勤于政务,为了广纳众见,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门前设立两个盒子(当时叫函),一个是谤木函,一个是肺石函。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没有因功未能受到赏赐和提拔,或者没有良才使用,都可以往肺石函里投书信。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给国家提什么批评或建议,可以往谤木函里投书。
唐朝的“铜匦”
公元686年,武则天执政时期,在朝堂上设置了“铜匦[guǐ]”,《资治通鉴》中记载“铜匦”:“其器共为一室,中有四隔,上各有窍,以受表疏,可入不可出”。铜匦有专人开启,面呈武则天亲览,使举报真正上达。由补阙、拾遗与御史等人充任理匦使,在朝堂执掌匦事,专门受纳臣民的“进书”或诉状。武则天设置“铜匦”本意在于接受臣民谏议时政,自陈冤屈;还有治国谋略方面的投书,从而得到真实的情报,以加强皇权,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反腐败的作用。可以说“铜匦”与今天的举报箱,有些相似了。
公元686年,武则天执政时期,在朝堂上设置了“铜匦”(即铜制匣子),《资治通鉴》中记载“铜匦”:“其器共为一室,中有四隔,上各有窍,以受表疏,可入不可出”。由补阙、拾遗与御史等人充任理匦使,在朝堂执掌匦事,专门受纳臣民的“进书”或诉状。武则天设置“铜匦”本意是接受臣民谏议时政,自陈冤屈,以及治国谋略方面的意见书,从而得到真实的情报,以加强皇权,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反腐败的作用,但后来任用酷吏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所以说武则天时期的“铜匦”是只是维护其自身统治的一种工具。
建国时期
我们党用于反腐败的举报箱则设置于1931年,当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皱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政府下设各部门,其中的工农检查部控告局于同年制作了一个小木箱,将这个小木箱挂在了江西兴国县高兴区苏维埃政府。木箱体积为16×18×18.5立方厘米,正面用毛笔工工整整地书写着三个大字——控告箱。这一历史文物揭示了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开始了反腐。
网络时代
今天网络电子信箱和电子信件产生了,网络以其公开透明等的特性,成为反腐的天然利器,深刻地影响着和改变着传统的反贪的手段和模式,充分发挥了网络的效用,实现了反腐与网络的良性互动。网络时代利用电子方式与网络的便利让举报无比快捷,超越以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4 22:16
目录
概述
意义
发展过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