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主:指推荐别人的人,相对于被推荐人而言的。保举别人的人,被称为“举主”,这是旧时说法。
名词解释
定义
旧时对被推荐者而言,推荐者为其举主。《晋书·应詹传》:“今凡有所用,宜随其能否而与举主同乎褒贬,则人有慎举之恭,官无废职之吝。”《旧唐书·魏玄同传》:“今欲务得实才,兼宜择其举主。”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二》:“保举即古之荐辟也,其法不始於今日,即不称而坐其举主,亦不始於今日。”
详细介绍
旧时,保举别人的人,被称为“举主”。《晋书·应詹传》:其奏疏曰:“今凡有所用,宜随其能否,而与举主同乎褒贬;则人有慎举之恭,官无废职之吝。”侯方域《南省试策二》:“保举即古之荐辟也。其法不始于今日;即不称而坐其举法,亦不始于今日。”
记载书目
《清史稿·选举志四·荐擢》,专门叙述了一些在有关举主的事。咸丰五年,大学士文庆保举曾国藩。国藩“战失利,谤议纷起。文庆独谓国藩:忠诚,负时望,终当建非常功”。国藩又保举胡林翼:“才堪大用,胜己十倍。”林翼又保举左宗棠、沈葆桢等人。“曾、胡知人善任,荐贤满天下”,以致形成了以后的“中兴”。曾、胡和文庆都是保举贤才的举主。这时,清廷还比较明白事理。又:光绪二十四年,侍读学士徐致靖保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未几,党祸起,慈禧皇太后训政。有为窜海外,”启超亦窜海外,嗣同被害。举主徐致靖获罪,褫职坐系。所有保举变法人才的举主,御史宋伯鲁、湖南巡抚陈宝箴、大学士翁同和都削官,永不叙用。这时,清廷是昏乱糊涂到了极点。
名词分辨
举主与被保举者同褒共贬:这个制度,只有在统治者较为清醒时,不失为一个监督官员的重要制度之一,发挥有其积极作用;。大凡举主,当是某方面具有特长者,或是德兼备者。借用他们的法眼慧心,识良璧于石璞,掖隽才于尘世。此所谓“英雄爱英雄,惺惺惜惺惺”也。这比起专职的人事部门的发现人才,更容易,更省力,也更省钱。
明确谁是举主,可以有助于反贪。现在,惩治贪官,只是追究本人的罪责,同时也追究同案犯的罪责;至于他的举主是谁,却从来无人过问。日前,陈良宇被判刑18年。他从小科员,到黄浦区区长、上海市老干部局局长,直到上海市市委书记、政治局委员;一路上顺风顺水,春风得意。是谁发现他的卓越才干的,是谁赏识他的济世英才的,又是谁荐擢他连任要职的?这该查问查问:查问出他的举主是谁;清楚了,总结出一些教训,引以为戒,也好防微杜渐。
若是发现一个贪官,贪财有术而办事无能;即可查问“谁是举主?”查问到后来,也许会发现:他这个官原来是买来的。若是发现这个地区的一些贪官,都是贪得无厌而又无才无德;查查他们举主,就极有可能是卖官者。所以,明确谁是举主,也有助于清查买官卖官。
建立举主与被保举者同褒共贬的制度,可以使被保举者兢兢业业,如履薄冰,不敢连累举主,辜负其保举之美意;也可使举主慎之又慎,如临深渊;不敢埋没被保举者,而不得志于世。这样的制度,不知现在是否可以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