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电影
时代潮流中具备主导因素的电影的泛称
主流电影是指那些在电影创作和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电影类型。包含了广义和狭义的两方面。就广义而言,主流电影即对我们时代潮流中具备主导因素的电影的泛称,对其所包容的类别会有不同的理解。但对于狭义而言,其实有约定俗成相对明晰的认识,即以主旋律为中心的创作。即便对主旋律创作已经呈现出更为多样的表达,但主导指向应当是公认的,对此不妨借用“一种感觉、多种表述”来描述。
基本含义
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电影,也可以说是商业电影,其内容可以迎合大部分的观众,并且以娱乐为重要目的,称之为主流电影。
本文对于主流电影的认识集中在狭义上,在我的表述中包括了:主流意识形态认可、国家政策倡导、主导文化价值观体现、情态表现积极向上,表现历史与现实健康的电影创作。显然,至少我们讨论的主流电影应该是以时代主旋律要求为中心的积极向上的时代艺术创作。
发展趋势
2007年以来,人们注意到以《云水谣》为代表的、公认属于主流电影的创作在中国几大奖项中频频获奖的现象,这显示了电影艺术创作的重要走向。而2008年,因为《集结号》的出现和多重胜利,主流电影再次获得多样认同的事实,提醒我们思考其中的合理走向和有可能被掩盖的深入可能。
毫无疑问,主流电影的悄然兴旺,是和中国电影的整体兴旺相匹配的,而主流电影的相对成功,又伴随着三个并行的现象,即大片受挫却依然创作坚挺、小片难以担当市场支撑角色但生存顽强、艺术性创作仍然缺乏大众呼应,在这一背景下昂扬出头的主流电影,获得的成绩实在值得赞扬。我们需要为已经具有“良好”基础,却未必是“强好”状态的主流电影提供有益思考。
一、需要探讨主流电影身处的现实以及全球化文化视野对于中国主流电影发展到底有何意义。首先要判断全球化视野的本质何在?显然,主流电影的生存,已经不是西方侵扰与东方简单对峙的阶段,而进入互溶、互包、在竞争中寻找生机的阶段。与世纪初相比,主流电影境界的扩大带来的创作姿态提升为主流电影的自信。
于是:1、主流电影踏出早期期望得到保护的意识,获得了不小的成绩。只有简单的义愤显然无益于自身生存,最终也会被市场淘汰。但我们看到有一些电影人依然在卑弱中等待保护,而不是寻找强盛自身之道,显然不能成为生存竞争的胜者。2、共生还要面对必然的竞争,本土艺术必须坚持自身特色,没有特色就难以被接纳和被看重。3、全球化视野中的发展观也意味着必要的舍弃和一定的坚持,这是生死把握的重要因素。一些影片侈谈狭隘的民族创作传统而缺乏现代发展意识,似乎保全了特色其实却丢弃了生存;而坚持本土策略,坚持自己国家利益与长远利益也是赢取最大价值的重要因素。但显然,这里的关键是什么需要保存什么可以放弃。《云水谣》、《张思德》、《集结号》等创作给予我们的启发就是:东方情感的礼赞,主流精神的保有,丰富人性的把握,宣教意味的舍弃等等。
二、在此基础上,关于主流电影的文化认同与发展,需要进一步探讨。应该看到,一些主流电影在相当程度上已经超越了被观众冷落、被艺术看轻、被地域所隔的三种尴尬状态,进入了新的文化认同阶段。这一认同其实是主流电影创作观念转变所致的结果。而认同观是相互的,只有自身观念开放了才能逐渐融入世界,外界也开始看重带有意识形态性状的主流电影,说明主流电影内涵与外延都上了新台阶,这是令人可喜的事情。
由此,在中国电影逐步爬升的历史机遇面前,已经具有开放视野的主流电影如何成为多样化格局中的中流砥柱,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中国电影应该有更高的诉求,高张主旋律也是明确的目标,于是,下述目标需要进一步思考:
(一)文化诉求。电影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招牌,文化诉求是主流电影发展的关键所在。能够坚持电影的文化传播属性,就能够确立主流电影中心的地位。不打文化牌而打商业牌的危险,肯定是先失领地,后失特色。我们从冯小刚的技术主义至上的《夜宴》遭受批评,到人本主义的《集结号》收到赞誉,就可以看到文化诉求的重要性。文化传播一定要成为主流电影的主心骨,诉求文化比诉求政策支持来得更为迫切、正经和长远。
(二)情感诉求。前面已经提到,在期求商业回报和受众认可的大潮中,坚持艺术方向,将情感作为艺术表现的核心,是主流电影进一步的追求。《云水谣》已经显示了成效,《集结号》更展现了情感的丰富性,一个坚忍不拔的军人为了死难战友的英名而不懈努力的精神深深打动人心。从政治主题外在符号层面进入人心的内在层面,让主流电影加深情感的魅力,主流的宽泛包容性就更广了。所以,主流电影应该扬起时代的情感大旗,在或细腻或磅礴的民族情感张扬上确立自己的方向。
(三)现实诉求。主流电影应当多样化,但对于现实社会的表现,对于大众对电影反映现实问题的期望,是主流电影应当注意的问题。毫不避讳现实矛盾,是《天狗》、《香巴拉信使》等一批电影坚持的方向。主流电影坚持现实表现既是艺术发展的需要,也是主流电影保持“主流”地位根本所在。现实表现的多样化更是主流电影不能不坚持的方向,既有对时代英雄的弘扬,更要有对于百姓生活现实的多样性展示,主流的“泉流”才能不枯竭。
(四)道德诉求。主流电影的性质决定了要去表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而英雄人物、道德楷模成为重要对象也属自然,但还需要采纳更为切近大众的表现手法。亲近大众是保证主流电影生存的重要前提。在这一类创作中,给予百姓道德感染,既是艺术表现策略,也是艺术表现对象的需要。道德不是直露说教,而是心灵感化,从上世纪90年代的《孔繁森》开始,主流电影做了许多亲近观众的努力,由此扩大了影响,也拉近了观众缘,进一步拓展电影的感染教育效果,是主流电影扩大影响的必要措施。另外,《集结号》通过情感渲染宣扬了个人诚信和利他主义,并获得了大众认可,从中可以看到主流电影选取的方向。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5 13:46
目录
概述
基本含义
发展趋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