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干交换机就是在计算机通信主干网络或骨干网络中使用的交换机,主干交换机肩负着信息交换“中枢”的重担,所以必须是一台全线速、无拥塞的交换设备。而且随着端口数和负荷的增加,其功能呈上升趋势,这就要求中心主干交换机具有很高的设计参数。
交换技术介绍
端口交换
端口交换技术最早出现在插槽式的
集线器中,这类集线器的背板通常划分有多个
以太网段(每个网段为一个
广播域),不用网桥或路由连接,网络之间是互不相通的。以太主模块插入后通常被分配到某个背板的
网段上,端口交换用于将以太模块的端口在背板的多个网段之间进行分配、平衡。根据支持的程度,端口交换还可细分为:
·端口组交换:通常模块上的端口被划分为若干组,每组端口允许进行
网段迁移。
·端口级交换:支持每个端口在不同
网段之间进行迁移。这种交换技术是基于OSI第一层上完成的,具有灵活性和
负载平衡能力等优点。如果配置得当,还可以在一定程度进行容错,但由于没有改变共享传输介质的特点,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交换。
帧交换
帧交换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局域网交换技术,它通过对传统传输媒介进行
微分段,提供并行传送的机制,以减小
冲突域,获得高
带宽。一般来讲,各个公司的交换机产品的实现技术会有差异,但对网络帧的处理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直通交换:提供线速处理能力,交换机只读出网络帧的前14个字节,便将网络帧转发到相应的端口上。
·存储转发:通过对网络帧的读取进行验错和控制。
前一种方法的交换速度非常快,但缺乏对网络帧进行更高级的控制,缺乏智能性和安全性,同时也无法支持具有不同速率的端口的交换。因此,各厂商把后一种技术作为重点。
信元交换
有的厂商对网络帧进行分解,将帧分解成固定大小的信元,对信元的处理用硬件实现,处理速度快,同时能够完成高级控制功能,如优先级控制。
ATM技术采用固定长度53个字节的信元交换。由于长度固定,因而便于用硬件实现。ATM采用专用的非差别连接,并行运行,可以通过一个交换机同时建立多个
节点,但并不会影响每个节点之间的通信能力。ATM还容许在源
节点和目标节点建立多个虚拟链接,以保障足够的
带宽和容错能力。ATM采用了统计时分电路进行复用,因而能大大提高通道的利用率。ATM的
带宽可以达到25M、155M、622M甚至数Gb的传输能力。但随着
万兆以太网的出现,曾经代表网络和通讯技术发展的未来方向的ATM技术,开始逐渐失去存在的意义。
各层交换机的区别
二层交换
二层交换技术的发展比较成熟,
二层交换机属于
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
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
1) 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
数据包,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MAC地址,这样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口上的;
2)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
3)如表中有与这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把
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
4) 如表中找不到相应的端口则把
数据包广播到所有端口上,当目的机器对源机器回应时,交换机又可以学习目的MAC地址与哪个端口对应,在下次传送数据时就不再需要对所有端口进行广播了。不断的循环这个过程,对于全网的MAC地址信息都可以学习到,
二层交换机就是这样建立和维护它自己的地址表。
1) 由于交换机对多数端口的数据进行同时交换,这就要求具有很宽的交换
总线带宽,如果
二层交换机有N个端口,每个端口的带宽是M,交换机总线带宽超过N×M,那么这个交换机就可以实现
线速交换;
2) 学习端口连接的机器的MAC地址,写入地址表,地址表的大小(一般两种表示方式:一为BUFFER RAM,一为MAC表项数值),地址表大小影响交换机的接入容量;
3)
二层交换机一般都含有专门用于处理
数据包转发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芯片,因此转发速度可以做到非常快。由于各个厂家采用ASIC不同,直接影响产品性能。
以上三点也是评判二三层交换机性能优劣的主要技术参数。
三层交换
下面先来通过一个简单的网络来看看
三层交换机的工作过程。
使用IP的设备A------------------------
三层交换机------------------------使用IP的设备B
比如A要给B发送数据,已知目的IP,那么A就用
子网掩码取得
网络地址,判断目的IP是否与自己在
同一网段。如果在
同一网段,但不知道转发数据所需的MAC地址,A就发送一个ARP请求,B返回其MAC地址,A用此MAC
封装数据包并发送给交换机,交换机起用二层交换模块,查找MAC地址表,将数据包转发到相应的端口。
如果目的IP地址显示不是
同一网段的,那么A要实现和B的通讯,在流
缓存条目中没有对应MAC地址条目,就将第一个正常
数据包发送给一个
缺省网关,这个缺省网关一般在操作系统中已经设好,对应第三层
路由模块,所以可见对于不是同一
子网的数据,最先在MAC表中放的是缺省网关的MAC地址;然后就由三层模块接收到此数据包,查询
路由表以确定到达B的路由,将构造一个新的帧头,其中以缺省网关的MAC地址为源MAC地址,以
主机B的MAC地址为目的MAC地址。通过一定的识别触发机制,确立主机A与B的MAC地址及转发端口的对应关系,并记录进流
缓存条目表,以后的A到B的数据,就直接交由二层交换模块完成。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一次
路由多次转发。
以上就是
三层交换机工作过程的简单概括,可以看出三层交换的特点:
1)由硬件结合实现数据的高速转发。这就不是简单的
二层交换机和
路由器的叠加,三层路由模块直接叠加在二层交换的高速背板总线上,突破了传统路由器的接口速率限制,速率可达几十Gbit/s。算上
背板带宽,这些是
三层交换机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
2)简洁的路由软件使路由过程简化。大部分的数据转发,除了必要的
路由选择交由路由软件处理,都是由二层模块高速转发,路由软件大多都是经过处理的高效优化软件,并不是简单照搬
路由器中的软件。
二层交换机用于小型的局域网络。在小型局域网中,
广播包影响不大,
二层交换机的快速交换功能、多个接入端口和低廉价格为小型网络用户提供了很完善的解决方案。
三层交换机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加快大型局域网络内部的数据的快速转发,加入
路由功能也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如果把大型网络按照部门,地域等等因素划分成一个个小局域网,这将导致大量的网际互访,单纯的使用
二层交换机不能实现网际互访;如单纯的使用
路由器,由于接口数量有限和路由转发速度慢,将限制网络的速度和网络规模,采用具有路由功能的快速转发的
三层交换机就成为首选。
一般来说,在内网数据流量大,要求快速转发响应的网络中,如全部由
三层交换机来做这个工作,会造成三层交换机负担过重,响应速度受影响,将网间的路由交由
路由器去完成,充分发挥不同设备的优点,不失为一种好的组网策略,当然,前提是设备采购资金充裕,否则退而求其次,也可用三层交换机兼做网际互连。
四层交换
第四层交换是一种功能,它决定传输不仅仅依据MAC地址(第二层网桥)或源/目标IP地址(第三层
路由),而且依据TCP/UDP(第四层)应用
端口号。
第四层交换功能就象是虚IP,指向物理服务器。它传输的业务遵从的协议多种多样,有HTTP、FTP、NFS、Telnet等等。这些业务在物理服务器基础上,需要复杂的载量平衡算法。
在IP世界,业务类型由终端TCP或UDP
端口地址来决定,在
第四层交换中的应用区间则由源端和终端IP地址、TCP和UDP端口共同决定。 在
第四层交换中为每个供搜寻使用的服务器组设立虚IP地址(VIP),每组服务器支持某种应用。在
域名服务器(DNS)中存储的每个应用服务器地址是VIP,而不是真实的服务器地址。当某用户申请应用时,一个带有目标服务器组的VIP连接请求(例如一个TCP SYN包)发给服务器交换机。服务器交换机在组中选取最好的服务器,将终端地址中的VIP用实际服务器的IP取代,并将连接请求传给服务器。这样,同一区间所有的包由服务器交换机进行映射,在用户和同一服务器间进行传输。
OSI模型的第四层是
传输层。
传输层负责端对端通信,即在网络源和目标系统之间协调通信。在IP协议栈中这是TCP(一种
传输协议)和UDP(用户
数据包协议)所在的协议层。
在第四层中,TCP和UDP标题包含
端口号(port number),它们可以唯一区分每个
数据包包含哪些应用协议(例如HTTP、FTP、Telnet等)。端点系统利用这种信息来区分包中的数据,尤其是
端口号使一个接收端
计算机系统能够确定它所收到的IP包类型,并把它交给合适的高层软件。
端口号端口号主机端口号。分配
端口号TCP/UDP
端口号提供的附加信息可以为
网络交换机所利用,这是
第四层交换域名系统上注册。在发出一个服务请求时,
第四层交换机通过判定TCP开始,来识别一次会话的开始。然后利用复杂的算法来确定处理这个请求的最佳服务器。一旦做出这种决定,交换机就将会话与一个具体的IP地址联系在一起,并用该服务器真正的IP地址来代替服务器上的VIP地址。
每台
四层交换机都保存一个与被选择的服务器相配的源IP地址以及源TCP端口相关联的连接表。然后
四层交换机向这台服务器转发连接请求。所有后续包在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重新映射和转发,直到交换机发现会话为止。在使用四层交换的情况下,接入可以与真正的服务器连接在一起来满足用户制定的规则,诸如使每台服务器上有相等数量的接入或根据不同服务器的容量来分配传输流。
1) 速度
为了在企业网中行之有效,
第四层交换必须提供与第三层线速交换机可比拟的性能。也就是说,
第四层交换必须在所有端口以全介质速度操作,即使在多个
千兆以太网连接上亦如此。
千兆以太网速度等于以每秒1488000 个
数据包的最大速度路由(假定最坏的情形,即所有包为以太网定义的最小尺寸64字节)。
2) 服务器容量平衡算法
依据所希望的容量平衡间隔尺寸,
四层交换机将应用分配给服务器的算法有很多种,有简单的检测环路最近的连接、检测环路时延或检测服务器本身的闭环反馈。在所有的预测中,闭环反馈提供反映服务器现有业务量的最精确的检测。
3) 表容量
应注意的是,进行
第四层交换的交换机需要有区分和存贮大量发送表项的能力。交换机在一个
企业网的核心时尤其如此。许多第二/
三层交换机倾向发送表的大小与
网络设备的数量成正比。对
第四层交换机,这个数量必须乘以网络中使用的不同应用协议和会话的数量。因而发送表的大小随端点设备和应用类型数量的增长而迅速增长。
第四层交换机设计者在设计其产品时需要考虑表的这种增长。大的表容量对制造支持线速发送第四层流量的高性能交换机至关重要.
第四层交换机内部有支持
冗余拓扑结构的功能。在具有双链路的网卡容错连接时,就可能建立从一个服务器到网卡,链路和服务器
交换器的完全
冗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