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性充血
生理现象
主动性充血为一种生理现象,指局部器官组织由于动脉血输入量增多而发生的充血,又称动脉性充血(active hyperemia),简称充血。充血是一主动过程,表现为局部组织或器官小动脉毛细血管扩张血液输入量增加。
基本介绍
局部器官或组织由于动脉血输入量增多而发生的充血,称为主动性充血(arteial hyperemia),血液输入量增加。
原因
凡能引起细动脉扩张的任何原因,都可引起局部器官和组织的充血。细动脉扩张是神经体液因素作用于血管,使血管舒张神经兴奋性增高或血管收缩神经兴奋性降低的结果。
类型
各种原因通过神经体液作用,使血管舒张神经兴奋性增高或血管收缩神经兴奋性降低,引起细动脉扩张,血流加快,造成动脉血灌注量增多。常见的充血可分为以下两类:
生理性充血
为适应器官和组织生理需要和代谢增强而发生的充血,称生理性充血,如进食后的胃肠道黏膜充血,运动时的骨骼肌充血和妊娠时的子宫充血等。
病理性充血
病理性充血指各种病理状态下的充血。
(1)炎症性充血:炎症性充血是较为常见的病理性充血,特别是在炎症反应的早期,由于致炎因子的刺激所导致的轴索反射和组胺等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引起细动脉扩张充血,局部组织变红和肿胀。
(2)侧支性充血:动脉阻塞时,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代谢产物堆积,刺激血管运动神经,导致缺血组织周围的动脉吻合支扩张充血,称为侧支性充血。侧支性充血具有一定的代偿作用,可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3)减压后充血:局部器官或组织长期受压,当压力突然解除时,细动脉发生反射性扩张引起的充血,称减压后充血。如绷带包扎肢体或腹水压迫腹腔内器官,组织内的血管张力降低,若突然解开绷带或一次性大量抽取腹水,局部压力迅速解除,受压组织内的细动脉发生反射性扩张,导致局部充血,严重时可造成脑缺血而发生晕厥。
病理变化
肉眼观察
肉眼观察主动性充血的组织、器官体积轻度增大。充血若发生于体表时,局部组织颜色鲜红,局部温度增高。
镜下观察
镜下观察局部细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病变及后果
主动性充血的器官和组织内血量增多,体积可轻度增大。充血如发生于体表,可见局部组织的颜色鲜红,温度升高。主动性充血是短暂的血管反应,原因消除后,局部血量恢复正常,不遗留不良后果,对机体无重要影响。主动性充血通常对机体是有利的。因为充血时局部组织氧和营养物质供应增多,物质代谢和功能活动增强,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因此,临床常用透热疗法或拔火罐等方法造成主动性充血来治疗某些疾病。炎症反应的主动性充血,是一系列血管反应的初始,它参与炎症血管现象,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在有高血压或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基础上,由于情绪激动等原因可造成脑血管(如大脑中动脉)充血、破裂,后果严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2 22:47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原因
类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