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着眼于对时代精神的把握,提出我们的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应以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生成与确立为目标,实现向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转向,使道德教育,进而使整个教育获得与时代发展的主旋律相一致的品性与意蕴。
作者认为,主体性道德人格是现时代中国社会的理想人格。市场经济呼唤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生成与确立,因而为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提供了社会基础;在“物的依赖”的时代,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也肩负着对人的物化的抗拒;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而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确立是现时代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无论是说“人性向善”,还是“人性趋善”,都与本文所说的“人性本善”是同一个意思,因为它们都只是价值判断、价值追求和价值预设,而不是一个事实判断、事实命题。“人性本善”作为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价值预设,在理论上使个体的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生成成为可能。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概述: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力图建构一个
概念系统:个体主体性、个体道德(人格、道德人格)、主体性道德人格、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它们虽非递进的关系,但有着内在的关联。这一概念
系统力图凸显在现时代社会与个人关系之中个体主体性的独特价值和内涵。本文认为,教育学应该从个性的角度来理解主体性。个体主体性的内在规定性为:自主性、能动性和超越性。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作为主体性教育的深化与具体化,表达的是一种价值理想,和在应然的意义上,对道德教育所作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