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宋中丞祭九江文
唐代李白创作的散文
《为宋中丞祭九江文》是唐代李白所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为宋中丞祭九江文
谨以三牲之奠,敬祭于长源公之灵:惟神包括乾坤,平准天地,划三峡以中断,疏九道以争奔。纲纪南维,朝宗东海,牲玉有礼,祀典无亏。今万乘蒙尘,五陵惨黩⑴,苍生悉为白骨,赤血流于紫宫。宇宙倒悬,欃枪未灭⑵,含识结愤,思翦元凶。而况参列雄藩,各当重寄,遵奉王命,大举天兵。照海色于旌旗,肃军威于原野。而洪涛谲渤,狂飙震惊。惟神使阳侯卷波,羲和奉命,楼船先济,士马无虞。扫妖孽于幽燕,斩鲸鲵于河洛⑶。惟神祐我,降休于民。敬陈精诚,庶垂歆飨⑷。
作品注释
⑴惨黩(cǎn dú):昏暗貌。惨,通“ 黲 ”。
⑵欃枪(chán chēng):彗星的别称。旧谓彗星为重大灾难的征兆。
⑶鲸鲵(jīng ní):即鲸。雄曰鲸,雌曰鲵。此处比喻凶恶的敌人。
⑷歆飨(xīn xiǎng):同“ 歆享 ”,神灵享受祭品、香火。
作品鉴赏
这篇《为宋中丞祭九江文》,别具一格,全文拟人化,赋予江神以人的性格。
宋中丞,名若思,对李白晚年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李白自遭永王璘之祸,深得宋若思的援救,并参加了宋的幕府。这篇祭文就是在宋中丞幕府时所作,文章的气势极为雄壮,等于一篇有声有色的誓师表。
安史之乱”造成国家的悲惨局面是“万乘蒙尘,五陵惨黩”。人民遭受的灾难是“苍生悉为白骨,赤血流于紫宫”。形势的危急是“宇宙倒悬,欃枪未灭”。这些诗一般的文字,凝聚着诗人非常深厚的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因此“含识结愤,思翦元凶”。虽是代宋中丞表态,其实包含着作者杀敌报国的思想。
写到出师讨贼的军威之盛,说“照海色于旌旗,肃军威于原野”。可是大军为大风浪所阻,“洪涛谲渤,狂飙震惊”。于是以祈祷而带命令的口吻要求江神“使阳侯卷波,羲和奉命,楼船先渡,士马无虞”,以达到“扫妖孽于幽燕,斩鲸鲵于河洛”的出师目的。
每两句概括一项重要内容,措词得体,句式整饬,完全显示了大军出师的正义性,使江神不得不服从其命令。
李白写得如此出色,除了他杀敌报国的爱国思想外,还得力于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如不博览古代的神话传说,庄子寓言,屈原九歌,是很难写出具有如此动人艺术魅力的作品的。
这篇文章既得力于继承前人的遗产,也对后世产生一定的影响。像韩愈的名篇《祭鳄鱼文》,可能就是借鉴了这篇文章的表现手法。
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李白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4 08:18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作品注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