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船帮会馆
建筑遗址
丹凤船帮会馆清代由水手和船工集资建起的会馆,在当时供帮员食宿、聚会、娱乐之用,是现在国内保存最完整的船帮会馆之一。
基本概况
丹凤像船帮会馆这样的会馆在这里大概有12座,其中包括盐帮会馆、马帮会馆等,而船帮会馆在规模和雕刻艺术上,比其他的帮会的会馆更显宏伟和壮观。它的建筑风格既有北方的雄伟又有南方的纤秀,色彩浓烈,建筑华丽,被当地人称为“花庙”。尤其是会馆南面的戏楼,因其布满了精细的镂空图雕和用图案组成的对联,而闻名于世,与安徽渤州的南戏楼并列于国内最有代表性的戏楼,所以又被称为北戏楼。每当晨夕阳光照耀在屋顶覆盖的琉璃瓦上,显得金碧辉煌,十分壮观。每年农历六月六日庙会,都有戏班演戏。
丹江航道
丹江航道,自春秋战国始即为“贡道”;为建都长安之历代王朝主要补给线,百艇连樯,水走襄汉,龙驹寨江岸是水陆换载的著名码头。现在的船帮会馆,是从船上每件运货中抽取三枚铜钱,日积月累,于清朝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建成船帮会馆,以供帮员食宿、聚会、娱乐之用。由于他的建筑华丽,又被称之为“花庙”,或“花戏楼”,一个“花”字,囊括这座古建筑全部的风貌和艺术特色。安徽亳州曹操故乡)著名的花戏楼被称之为南戏楼,龙驹寨花戏楼被称为北戏楼。两坐戏楼南北辉映。
会馆构造
戏楼
船帮会馆位于丹凤县城西南隅,又名“平浪宫”,“明王宫”,“花庙”,始建于清嘉庆二十年(一八一五年)。建筑雄伟,高27米,巍峨壮观。会馆面临丹江,北靠凤冠山,现保留戏楼和大殿个一座,呈南北对峙状。戏楼是会馆的主要建筑,有它集南北建筑之精华,使其有北方建筑庄重大方的格调,又有南方建筑华丽、细腻的特点。
神秘画联
会馆现在的名字由鬼才作家贾平凹(籍贯丹凤县棣花镇)手书,乐楼正面木雕精品荟萃,大禹耕田,文王访贤,囊萤映雪,赤壁怀古等数十典故,数十画面,数百人物栩栩如生。尤其是“和声鸣盛”题额两边之八组浮雕人物组成一副画联,迄今尚无人能够破译,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百年之谜。
船帮会馆,犹如一颗璀璨明珠,在丹凤县城西南隅的江岸山熠熠闪光。多少年来,它以自己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四海游客,已使自己的名字脐身于中华名胜之林。
历史痕迹
船帮会馆位于丹凤县城西南隅,又名“平浪宫”,“明王宫”,“花庙”,始建于清嘉庆二十年(一八一五年)。建筑雄伟,高27米,巍峨壮观。会馆面临丹江,北靠凤冠山,现保留戏楼和大殿个一座,呈南北对峙状。戏楼是会馆的主要建筑,有它集南北建筑之精华,使其有北方建筑庄重大方的格调,又有南方建筑华丽、细腻的特点。
会馆现在的名字由鬼才作家贾平凹(籍贯丹凤县棣花镇)手书,乐楼正面木雕精品荟萃,大禹耕田,文王访贤,囊萤映雪,赤壁怀古等数十典故,数十画面,数百人物栩栩如生。尤其是“和声鸣盛”题额两边之八组浮雕人物组成一副画联,迄今尚无人能够破译,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百年之谜。
船帮会馆,犹如一颗璀璨明珠,在丹凤县城西南隅的江岸山熠熠闪光。多少年来,它以自己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四海游客,已使自己的名字脐身于中华名胜之林。
花庙之花
花庙之花,主要表现在它的整体建筑笼罩在千姿百态的画图之中,其中尤以镂刻透雕刀工细腻,巧夺天工。前门之“八仙过海”、“丹凤朝阳”、《封神》人物、花卉图腾,无论是石刻、砖雕、彩塑、瓷镶,形神真切,独具匠心。乐楼之梁柱门窗无木不雕。山水人物,车马仪仗,楼阁亭台,树木花草,鱼虫鸟兽,神来之势,栩栩如生。乐楼正面,更是木雕精品荟萃,君臣聚会,豪情勃发,一片升平气象。两军鏖兵,水陆血战,刀光剑影逼人。大禹耕田,文王访贤,囊萤映雪,赤壁怀古……数十典故,数十画面,数百人物,依形就势,布满梁栋,布满楣楹,布满檐板。其构图之奇妙,场面之恢宏,运刀之精确,造型之独特,无一不使人叹服。尤其是“和声鸣盛”题额两边之八组浮雕人物组成一副画联,迄今尚无能破译者,给人们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谜。在诸多造型中,龙的形象最为耀眼,梁栋上、花脊上、飞檐上、峙墙上无不有龙。足见船工们对龙的情愫至深,信仰至诚。以千万计细瓷碎片镶嵌而成的群龙,在阳光下一个个鳞光闪烁,异彩纷呈,似真非真,似动非动,或对空长吟,或呼风唤雨,或凌波欲飞,或布泽惠民,似将游人导入“龙宫”。
秦镜
乐楼正面顶端高悬“秦镜楼”牌匾。“秦镜”典出 《西京杂记》 :“秦始皇有方镜,照人灼见心胆”。唐朝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以古为镜,可知兴替。”看戏为高台教化,“古事犹今事,戏情即世情”。以“秦镜”题楼名,旨在于娱悦之中,以史为鉴,以人为镜,抑恶扬善,修身养性。乐楼坐南向北,三面均可容纳观众,为舞台发展史上的第二代,为今日“梨园”所罕见。乐楼北面正对大殿,彩绘木雕相映生辉。殿内曾塑有平水明王像,现已像毁殿空,但丞相陆秀夫身背文天祥所率客家军拥戴的南宋末代幼帝赵昺(bing,音丙)。跳海,以身许国,后封明王的传说,至今脍炙人口。船帮会馆大门石联:“后元夷受封德昭千古,继夏禹称王福庇九江”,即隐此典。横披“安澜普庆”,寄托着船工们对自己的保护神的信赖与企冀。
现状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经此,曾在会馆进行整训,并创建了龙驹寨苏维埃,从而为这一文物古迹增添了红色光环。星移斗转沧桑变迁,现在,这儿的江面上已没有了古老的木船,徐霞客从这里南游的登舟处,也已浪推沙移。新中国成立后,几经修葺,今日的船帮会馆已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院内建起了博物馆,馆藏千百件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基地。又投资建成历史文物、贾平凹文学艺术成就、龙驹寨水旱码头三个展室,成为来丹观光游览的重要窗口。
马帮、盐帮、青瓷器帮三个留存的古建筑保护较为完整,为砖木结构,硬山顶,梁架式,青砖砌体,屋面覆灰色筒瓦、猫头、滴水、花脊、曾脊,饰有木刻和砖雕各种花纹图案。马帮会馆古建位于西街小学院内,现有大殿两座8间,厢房10间,现占地1018.2m2,原占地11833.6m2。盐帮会馆古建位于县党校院内,现有大殿两座8间,现占地390m2,原占地4429.8m2。青瓷帮会馆古建位于城关粮站院内,现有大殿两间,厢房4间,现占地377.2m2,原占地4320m2。
历史价值
丹凤龙驹寨之船帮会馆位于丹凤县城西南隅,始建于明代,又名明王宫、平浪宫。龙驹寨自古是“北通秦晋,南结吴楚”的交通要冲,久有水旱码头称誉。而此地因丹江水运优势船帮势力很大,众水手和搬运工每运一仵货物都从中提取三个铜钱聚资建馆,日积月累,集腋成裘,建起这座宏伟壮观的会馆,以供帮员食宿、聚会、娱乐之用。其戏楼有人美其名“花庙”。其上彩龙雄踞、高山河谷,点点江帆,亭台楼阁,车马仪仗,鸟兽虫鱼,树木花草,人物雕像无不维妙维肖,栩栩如生。
在陇海铁路未通之前,龙驹寨(今丹凤县)自古是“北通秦晋,南接吴楚”的交通要道,东路贷物沿长江入汉江逆水而上至龙驹寨镇,然后由北向西驮运分散至西安、甘肃,北经洛南转运至潼关、山西等地,所以旧有水旱码头称誉。当时,商贾云集,帮会众多。船靠丹江水运,势力发展较大,却无会馆,为不使其他马帮、盐帮、青瓷器帮、黄帮等人岐视,艄公、搬运工五百多名,决定集资建馆。他们团结一心,从每个运件的报酬中提取三个铜钱,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终于在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建起了这座闻名遐迩的会馆。在规模和雕刻艺术上,比其它帮会的会馆宏伟壮观。
会馆保留戏楼和大殿各一座,呈南北对峙状。戏楼是会馆的主要建筑,它集中南北建筑风格之精华,使其具有北方建筑庄重高大的格调,又有南方建筑花丽、细腻的特征。戏楼坐北向南,砖木结构,长36米,进深11米,台口8米,雕刻有山川河流,亭台楼阁、车马仪仗,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士农工商等。其中人物雕像更为精巧,有大舜耕田、夏禹治水、牛角挂书、文王访贤,有农夫挥锄、村姑喂猪、樵子负薪、行旅赶车;也有映雪夜读、赤壁夜游;还有两军交战的场面等。此外,尚刻有图案花纹、二龙戏珠、凤凰展翅。争奇斗艳,五彩缤纷
会馆面临丹江、背靠凤冠山,环境优雅宜人,是历史上劳动群众集会、娱乐的场所。一九七六年和一九八八年省文物局曾两次拨专款维修。现已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4 10:52
目录
概述
基本概况
丹江航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