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丹乌里克遗址,维吾尔语译为“象牙房子”,位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策勒县达玛沟乡政府驻地东北120千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以东直线距离40千米处为克里雅河,是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遗址。
历史沿革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考察时发现该遗址。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英籍考古学家斯坦因在遗址调查、发掘。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美国考古学家亨廷顿在遗址考察。
民国十七年(1928年),瑞士博士哈特在遗址考察。
20世纪末,新疆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策勒县北部约90千米的沙漠中,发现了隐匿近百年的丹丹乌依里克遗址,中国学者从而首次进入该遗址。
1995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业人员再次找到丹丹乌依里克遗址。
2002年—2006年,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田地区文物管理所和日本友人小岛康誉先生等在丹丹乌依里克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遗址特点
丹丹乌里克遗址始建于北朝至唐代,散布在各个孤岛沙丘上约有十余处,均为木骨泥墙的木框架式建筑形式,有民居、佛寺、畜圈等,遗址内还有渠道遗迹。这里的佛寺平面呈“回”字形,中央土台塑有佛像,土台四周建回廊,在回廊的墙壁上绘有壁画,有菩萨、小千佛等形象以及婆罗迷文题记。在唐朝之后,因为克里雅河道的东移,这座城镇被掩埋在了沙丘之中。
丹丹乌里克遗址西约60千米是和田河,东约35千米是克里雅河。遗址南北长10千米,东西宽3千米。遗址位于一沙山环绕的狭长地带,干涸的古河道自南向北贯穿而过,遗迹沿河分布。重要遗迹集中在南部,其余散布在各个孤岛沙丘上,约有十余处,均为木骨泥墙的木框架式建筑形式。有民居、佛寺、畜圈等,大部分被流沙掩埋。遗址内还见有渠道遗迹。
房屋建筑遗迹以佛寺为最多。佛寺平面呈“回”形。中央土台塑有佛像,土台四周围回廊,在回廊的墙壁上绘有壁画。壁画中有佛、菩萨、小千佛、供养人、动物等等形象以及波罗迷文题记。沙丘间空地上地表散布有陶器残片、石膏残片、石磨盘、木器残片等。陶器均为夹沙红陶器,轮制。石膏残片均为佛寺墙壁上贴塑的佛像和装饰用的图案等。
文物遗存
丹丹乌里克遗址的文物有木版画、古钱币、众多的汉文、梵文、于阗文、和婆罗谜文文书。其中有两幅版画,一幅为一个由光环护持的鼠头神像;另一幅为两组人物。《龙女图》壁画、《传丝公主》、《鼠王传说》等木版画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唐代木板画《传丝公主》是丹丹乌里克遗址中发现的众多木板画和壁画中最著名的一幅。画中人物脸部主要轮廓线用红色描绘,上睑和眉毛上加以墨色。画面上,一位黑发高冕的公主身旁有两位侍女,一女手指公主之冕,公主的胸前是一只大筐,筐中盛满了蚕茧,身后是一架木制纺车。这幅木板画所描绘的是蚕种西传的故事,主要讲述了蚕丝如何传入于阗,发展到后来的和田有了艾德莱斯。《传丝公主》的故事虽然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是和田遍种桑树养蚕却是不争的事实。和田人视桑树如神木,自古就有“桑木不可砍,砍桑如杀人”的说法。
文物价值
丹丹乌里克遗址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遗址内出土的大量的佛像、雕锦图案、古文书、佛经、木版画、壁画、日用品等文物,具有科考和历史价值。
保护措施
1999年7月29日,丹丹乌里克遗址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丹丹乌里克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丹丹乌里克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策勒县达玛沟乡东北。
从策勒县人民政府驾车,大约4小时到达丹丹乌里克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