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涣县
安徽省濉溪县西南七十里古城乡
临涣县是一个旧县名。北朝北齐天保四年(553年),废临涣郡、涣北县,置临涣县,属谯州谯郡,治所在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西南七十里古城乡)。
以临涣水为名。南朝陈太建五年(573年)十二月入陈,没有恢复临涣县建制。北朝北周,设临涣县,属谯州谯郡。
隋朝大定元年(581年)二月,隋代北周,临涣县仍属谯州谯郡。开皇三年(583年),废谯郡,临涣直属谯州。大业初(约605年),废谯州,临涣县改属亳州。三年(607年)四月,改属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从此,今淮北市北部属萧县,南部属临涣县)。隋大业十年 (614年),移治今安徽省濉溪县西南临涣集。
唐武德四年(621年),以临涣县、永城县、山桑县、蕲县置北谯州,治临涣(在今安徽省濉溪县南)。贞观十七年(643年),废北谯州。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临涣县属河南道亳州。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亳州属临涣县划入宿州。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废宿州,复属亳州;太和七年(833年),复置宿州,复属宿州。
五代时期,属后梁(907年—923年)、后唐(923年—936年)、后晋(936年—946年)、后汉(947年—950年)、后周(951年—960年)的武宁军节度(治今江苏省徐州市)辖下的宿州。
北宋临涣县属淮南道宿州。北宋灭亡后,临涣县初属金附庸伪楚(1127年3—4月)、南宋(1127年5月—1130年7月)汴京路、金附庸伪齐(1130年7月—1137年11月)、金。绍兴十年(1140年)为南宋收复,后复入金,改属山东西路。
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废临涣县,并入宿州。
参考资料
临涣县.国学大师.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0 11:11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