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市城西中学坐落在浙江省临海市括苍镇,是一所由
临海市教育局主管的全日制公办完全中学。
历史沿革
1926年秋,辛亥革命知名人士
屈映光先生出资购买台州府署旧址(位于城关西大街,现台州医院内)。以此为校址,委任
徐逸樵(字颂薪)为校长,创办了临海县私立振华中学,不仅招有初中班级,还招了高中班级,开创了台州办完全中学的先河。
1927年,国民党右派制造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临海国民党党部指挥军警闯入振华中学,搜捕进步师生,学校遭劫停办。
1947年夏,屈映光先生重组校董会,邀请王式智先生出任校长,重办振华中学。1948年底王式智另任他职,屈彦远接任校长。
1949年5月,临海和平解放,振华中学成批学生参干参军。
1950年春,屈映光与屈彦远迁居香港。为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师生成立临时校委会,推沈敦五先生为代校长,实行民主管理。为克服办学经费困难,教师义务任教,学生以工养读。开荒地、办农场,炼樟油、设工场。是年夏,振华中学首届高、初中学生毕业。
1951年,学校在办好普通高中、初中班的同时,还创设条件,开办会计、银行等高级职业班,为当时的台州培养了大批急需的财经专业人才。时由专署文教科委任命余用惠为学校主任委员。
1954年,学校移迁到北固山磊落岩(现恩泽医院集团公司处),扩招初中,停办高中,学校改称“临海县私立振华初级中学”。郑化铭担任校主委。1955年寒假,学生参加解放一江山伤员护理工作。
1956年,私立振华中学由政府全面接收,学校更名为“临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县人委发文,任命陈明登为校长,郑化铭、金伯里为副校长。
1958年秋,根据地委指示,县人委决定该校迁移城西区张家渡公社井头村,次年学校改名为“临海县城西中学”。年后复设高中,移初中于东侧桥头之新建分部。师生勤工俭学,积极参加建校劳动。1961年秋开始贯彻《中学工作条例》。
1963年春,教育局领导宣布该校为县重点初中。胡新苗任校党支部书记,金伯里任教学业务副校长。
1966年秋,“文化大革命”开始,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冲击。“大串连”,办“抗大附中”,“停课闹革命”,师生分裂互斗,混乱一片。
1969年,“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城西中学延伸到各公社,全校教师职工一分为六:张家渡中学(设在原城西中学)、更楼中学、小岭中学、大岭中学、白毛中学、永安中学。
1971年秋,贯彻上级整顿方针,办在井头村的张家渡中学重新改称城西中学,各公社中学的原城西中学教师陆续调回,在全区招收两班高中学生,学校重新成为完全中学,正常的教学秩序逐渐得以恢复。
1979年,张家渡公社在蚂蝗溪(马横溪旧称)畔新建中学,招收初中学生。
1980年底,城西中学与张家渡公社中学签订了两校合并协议(决定在井头村部分称城西中学本部;在蚂蝗溪畔部分称城西中学分部)。合并后的城西中学党支部书记为张忠良(兼城西教办主任),校长为金伯里。学校全面贯彻三中全会精神,教育质量全面提升,一时被誉为“临海五朵金花”之一。
1989年秋,调整校网,高中部从本部(井头村)移迁到分部(蚂蝗溪畔)。留在井头村的初中,始称城西振华中学,翌年秋改称城西中学分部。何达初任城西中学校长。
1997年,校网再次调整,井头村的城西中学分部撤销,师生并入城西中学本部。鲍继淼任城西中学校长。
2003年,原爱国中学并入城西中学。
2016年12月3日,学校举行建校90周年庆典活动。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截至2016年1月,临海市城西中学校园总占地面积45949平方米(东至中学路,南至旺人灯村机耕路,西至马横溪大坝,北至溪东路),绿化用地面积8600多平方米,共有在校学生1200多名。
硬件设施
截至2016年1月,临海市城西中学建立了校园网络系统,校内实现了计算机有线和无线联网,设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美术室、舞蹈室、音乐室、剪纸工作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教室,所有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图书总量达5万多册。
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1月,临海市城西中学共有教职员工91名,拥有教育部国培指导师、全国优秀劳技教师、台州市名师、台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台州市优秀班主任、临海市名师、临海市优秀教师、临海市师德标兵、临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临海市优秀班主任等30余人。
学校荣誉
截至2016年1月,临海市城西中学先后获“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台州市基本教育现代化学校”、“台州市创安先进单位”、“台州市廉政教育示范点”、“临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临海市3A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现任领导
校长:戴日
副校长:徐小明、胡锦新、蒋行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