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国际雕塑公园
临沂市公园
临沂国际雕塑公园,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北城新区,三面环河,其东侧为阳光沙滩浴场,南侧为商业酒吧街及观光电视塔
心园区
中心园区环境以自然为主题,将根据公园的空间结构,分为以鉴赏为主的“中心雕塑园区”和以参与性为主的“L型带状雕塑园区”两大区域。其中“中心雕塑园区”按照雕塑的性质与特征,共分为六个主题雕塑区:和平主题雕塑区、著名大师雕塑区、奥运主题雕塑区、爱情与亲情主题雕塑区、现代抽象主题雕塑区、著名城市标志雕塑区。“L形带状雕塑园区”按照空间结构分为:林下休闲区、沙滩主题区、入口区、雕塑花园,所选用的雕塑,主要是趣味性和参与性强的世界著名雕塑。
设计要义
雕塑公园,从命题上理解,是一个展示雕塑的场所,通过环境烘托雕塑,一方面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享受,另一方面形成人与雕塑的互动。作为一个城市公园,它同时要面对这个时代中的系列人与环境的问题,一方面是生态问题,另一方面是人性化的问题,所以说艺术、生态和人性,是本项目需要解决的三个基本命题,我们将设计理解为表达与平衡三者关系的过程。
三者分别有不同的出发点,从生态的角度讲,自然界懂得的是最好的,最少的利用资源,最少的人工介入以及运用自然做功,是生态的出发点;从人性的角度讲,人们总是试图在特定的环境中获得更多的感官体验,以及便捷性,所以趋向于较多的人工介入;从艺术的角度来讲,艺术的表达源于对语言的组织,无论是复杂的艺术语言还是极简的艺术语言都能产生美,源于其语言的整体性和完整性,从生态的角度出发看艺术,则趋向于简约的艺术形式,而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对艺术的要求是美,无论繁简。
处理三者的关系,首先多与少的问题,应该辨析地看待,如人工场所,在总体结构上趋向于较少介入,也即将平面上的空间降至最低,而场所本身的繁与简则与人性化与艺术表达有关,在既定的空间中,丰富人们的体验,则是设计的方向,艺术的表达主要与形式相关。
本方案利用控制节奏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构图,布局关键的体验点,再运用线连接不同的点,实现连续性和完整性。同时,充分发挥点的作用,点即场所,丰富既定场所的空间,使其带给人们丰富的体验。
本项目的总体布局包括中心园区和L型带状园区。在公园中心区,利用一条曲线的路径兼廊桥串起六个“灯笼”主题场地。一条曲线加六个点解决中心园区的参与问题,以及艺术表达问题。曲桥利用极简主义方式,从最基本的结构出发,符合安全的需求;而点状“灯笼”的设计则趋向丰富性,以增加体验的魅力,“灯笼”的造型以及光作为艺术表达的媒介。L型带状园区也同样利用点线面的对话,因其紧邻沙滩浴场,场所被强化,并与可参与性的雕塑相结合,使其成为活跃的公共空间。
生态、人性与艺术三者相互摩擦,相互妥协,最终相互渗透,我们无法做到生态的原教旨主义,同时我们也无法一切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而不顾及生态与可持续问题,而艺术的表达必须兼顾两者,在繁简之间游弋。
而三者的共同取向又是什么呢?设计最终创造了什么?设计的终极创造是被赋予一贯的历史中的永恒呢?还是可持续语境中的变化呢?
我们创造的空间,是遵循“自然懂得的是最好的”,让自然做功,充分赋予其变化,还是以永恒不变为表达的主体呢?同样应该辨析地看待这一问题。我们将其最终的问题理解为材料的问题,从广义上讲,也即资源的问题。回顾人类历史中的伟大空间的创造及文明遗存,大多符合维特鲁威的“坚固、适用、美观”的三原则,人们追求恒久的建筑与大地景观。
当代景观,抑或说现代景观较之传统景观的巨大变化,便是现代景观的可变性,恒久、坚固、耐用,不再是设计的核心,这源于新材料获取的便捷性和施工工艺的提高,具有原始力量的材料的特性被抛弃或被掩盖。在本项目中,材料的原始性是表达的核心,尽量减少材料的加工环节,就地或邻近取材。对植物而言,保持植物自然的生长状态是设计的核心,也就是低维护性,所以“野草之美”是取向之一,但更多的是生长自由,并具有自我选择性强的次生林的运用。具有原始状态的材料以及自由生长的植物之间的对比存在于诸多场所之中,入口广场中石阵与野草的对比,林下广场中乡土多年生宿根植物与锈钢板花池的对比,清水混凝土与杂灌木的对比,等等,都体现了原始和狂野的力量,以及生命力的表达。
公园总体布局
公园所处位置为城市新区中心区,三面环河,其西侧为沙滩浴场,南侧为商业酒吧街及电视塔。故沿公园外围设计L型带状园区,内部为中心园区。L型带状园区主要为林下雕塑参与区,表现为高度参与性的活跃的公共空间,由系列主题园和点式建筑及林下绿地构成。中心园区以自然和生态为设计核心,由坡地、湿地、水系、系列点式主题空间和一条贯穿园区的廊桥构成。
中心园区
中心园区是雕塑的主要展区,环境亦作为雕塑的背景存在,交通及竖向系统也围绕着雕塑展开。有两条主要的线穿过了中心园区,一条是曲线路径及廊桥,一条是湿地水系。中心园区地形低于城市干道,三面环河,园区内还有一个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所以水成为了重要的环境因素。
中心园区环境以自然为主题,雕塑的展示被分为不同的主题园区,所以园区平面采用了细胞式的布局,利于游览的曲线路网发挥了作用,而穿越园区的主路网和其上的廊桥居于曲线路网的中心,并连接了六个灯笼场地,每一个主题园有分母园与子园,利用密林围合开阔场地,作为雕塑展示的背景。
湿地系统
湿地系统与污水处理厂紧密相连,污水处理场中经过处理过的排放达标水首先被引入公园的湿地系统中,通过生态水池、湿地泡的净化,流入到园区的中心水域当中,最后再经过湿地泡,流入到临近的柳青河中。湿地系统整体下沉,这也增加了雕塑园的地形效果,同时,湿地系统又是整个园区的雨水收集及净化系统。
廊桥
廊桥作为整个中心园区最主要的人工构筑,廊桥的运用源于便捷地穿越整个园区的密林,使人们在空间上可以很好的掌握整个场地。同时又与灯笼一起,带给人们丰富的空间体验。廊桥的形式被简化,运用H钢作支撑,运用简洁的扁钢作为栏杆,一切从结构出发,去除装饰,桥面运用橙色塑胶铺地,和红色的栏杆一起与绿色的环境形成强烈对比。
灯笼
灯笼,是对六个主题园区的提示,同时也作为曲桥的出入口,充分利用不同的材料营造出变换的光线,石材、钢材、玻璃是三种主要的材料。除灯光效果之外,日光和自然光线下的观影效果也被精心地设计。
L型带状园区
入口区
台地广场中的石阵形成雕塑空间,石阵中种以生命力旺盛的乡土植物,与场地中的现代元素形成强烈的对比。
林下雕塑区
林下雕塑区,位于带状公园宽阔地带,一条林下路径连接了系列参与性极强的主题雕塑。林下雕塑区的植物基底采用织锦的方式,运用多种乡土草本植物及野草,作为林下的基础植物。系列场所围绕参与性雕塑展开,备具城市活力。
系列主题园
A雕塑花园:
雕塑花园,雕塑花园为方形庭院,透空式围墙围合了整个空间。围墙上侧可以登临俯瞰庭院。园中均布方形种植池,陈列雕塑作品。
B户外雕塑展花园:
户外雕塑展览雕塑花园位于雕塑展览馆和管理中心两侧,为两个长方形花园,基底由系列方形种植池组成,放置展览雕塑。
C 迷宫雾园:
迷宫雾园以片石阵列其中,间以野草,以螺旋的方式营造妙趣横生的魅力空间,在迷宫中心,则设置雾喷营造梦幻的空间。
D儿童游戏园:儿童游戏园与活跃的沙滩浴场形成互动,橙色的丘陵地形和游乐设施吸引儿童的参与。
餐饮及酒吧建筑
餐饮与酒吧建筑,平面布局上采用围合式院落,建筑立面采用取景框的设计理念,注重建筑造型的错落感和开窗的方式,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和具有个性的立面材料,营造丰富的变化。
管理中心
雕塑展览馆与管理服务中心利用当地乡土材料与现代建筑设计语言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围合式院落,增加使用者与参观者的体验。
系列构筑
一条贯穿公园南北的支线路经,串起了系列特色构筑,特色构筑可兼作厕所、咖啡吧等功能。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5 11:54
目录
概述
心园区
设计要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