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专业,属临床医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
发展历程
2004年10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教高〔2004〕3号),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属医药卫生大类、临床医学类专业,专业代码为630101。
2015年10月26日,教育部发布《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临床医学专业名称保留不变,专业代码由630101变更为620101K,属临床医学类专业。与
口腔医学、
中医学、
蒙医学、
藏医学、
维医学、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
中医骨伤共同组成临床医学类专业。
2018年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高等职业学校临床医学专业顶岗实习标准》。
2021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
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名称保留不变,专业代码由620101K变更为520101K。与口腔医学专业共同组成临床医学类专业。
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预防能力,以及危、急、重症的初步判断和处理能力,从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培养规格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1)具备城乡基层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的诊断和处理能力。
(2)具备对危、急、重症病人进行初步判断、处理和转诊的能力。
(3)掌握临床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4)掌握全科医学、预防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从事社区卫生保健与管理、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
(5)了解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临床医学专业共设置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三个课程模块。
理论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大学英语、体育、国防教育军事理论、国防教育军事技能、劳动教育、大学入学教育等。
(1)专业基础课程
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生理学、医学心理学、卫生法律法规等。
(2)专业核心课程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预防医学、全科医学等。
实习实训
学生通过临床医学专业顶岗实习,了解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运作、组织架构、规章制度和医疗文化;掌握岗位的典型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及核心技能;养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总实习时间不少于42周,其中综合性医院实习不少于38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少于4周。学生在实习单位不同科室按计划轮转,各科室根据情况安排门诊、病房、检查室和治疗室等岗位的实习时间。
应符合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部)等部门颁布的文件要求;包括二级甲等及以上的学校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等综合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习单位要有专门的实习管理部门和专职管理人员,制度健全,管理规范。
综合医院的实习岗位应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感染科、五官科的门诊和病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习岗位必须包括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
在校内实验实训室进行医学基础和专业课等实训。在附属医院或有资质、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学医院进行临床见习和实习。
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入院教育和专业科室实习,共9个阶段。入院教育在实习生进入实习单位后由实习单位统一组织进行;其余8个实习阶段,实习生分组后分别从不同的科室开始,依次轮转。
教学条件
教师队伍
指导教师应具有执业资格、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5年以上从事该专业工作经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带教意识;能按照实习计划讲授专业理论知识、训练专业技能、指导临床实践,检查督促学生完成各项实习任务。
设备资源
实习单位应该科室分类齐全,各种医疗设备、教学设备和技能培训中心等能够满足临床教学需要;用于实习教学的床位数不低于接纳该专业实习生总数量的5倍;具备示教室、学生自习室等专门的临床教学场所;具备满足临床实践教学需要的图书资料和网络信息资源。
质量保障
实习结束后,每位实习生需提供以下实习成果:
(1)实习总结报告
内容包括实习时间、实习单位、轮转科室、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对专业的认识和实习体会。
(2)完整住院病历
内科、外科典型病历各1份,要包含病例讨论或病例分析,并附指导教师的修改意见和评价。
(一)考核内容
包括实习行为考核、专业知识考核、实践技能考核、专业素养考核;考核内容要涵盖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理论和实践技能考核的全部内容。
(二)考核形式
包括日常实习工作评价、专业知识笔试和技能操作考核按实习阶段分出科考核和综合考核,出科考核包括专科出科考核和大科出科考核。
(三)考核组织
(1)成立考核组织
实习单位成立以实习管理部门为主的考核工作小组,具体成员应包括科教科(医务科)负责人、主要临床科室主任和教学秘书、指导教师代表、实习队长等,统筹安排考核内容、时间、地点,督促检查各科室实习质量并进行反馈,协助科室改进实习管理,提高实习带教质量。各科室应成立该科室的实习考核小组,组织实施该科室的实习考核并及时向学生反馈考核成绩,检查学生日常实习过程,随时了解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实践技能训练和专业素质培养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实习质量。
(2)实施考核
专科出科考核在学生完成某专科(如呼吸内科、骨科、泌尿外科等)实习时由该科室考核小组组织实施考核学生该专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对实习过程中的工作态度、医学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养成进行评价,综合形成考核成绩。大科出科考核按照学校统一的实习进度,在学生完成某一大的专业(如内科、外科、急诊科等)实习时,由学校与实习基地协商确定统一的考试内容和形式,由各实习基地的考核工作小组组织相应科室实施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该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和综合应用能力,并结合该科内各专科出科考核成绩,确定大科考核成绩。综合考核在学生完成全部实习时进行,由实习基地的考核工作小组组织实施,对学生的临床知识、技能和素质进行全面考核评价;综合考核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合格以上等次的学生获得学分,并记入学籍档案;综合考核不合格者,不予毕业。所有考核成绩均记入实习鉴定手册。
(一)管理制度
(1)学校管理制度
学校要有专门的实习管理部门,制定各项实习管理制度。要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实习单位递选办法,并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各方职责和任务;要与实习单位共同制定详细的实习教学计划,确定实习时间和科室轮转要求,明确实习阶段应达到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要制定实习学生管理规定,规范实习过程和实习行为,明确学生考勤考核的职责和要求;要建立定期检查考核制度,健全与实习单位的交流沟通机制,加强实习督导,确保实习生安全和实习任务顺利完成。实习开始前要对学生进行培训,使学生了解各实习阶段的学习目标、任务、考核标准和相关规章制度。
(2)实习单位管理制度
实习单位要建立健全临床教学日常管理和学生安全等实习管理规章制度。要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认真组织、实施临床教学,严格按照实习计划安排实习轮转、组织考核:要做好实习生考勤,严格请销假制度;要定期检查督导各科室的带教工作和实习教学计划完成情况,要建立指导教师考核激励机制;要定期召开由分管领导、科教(医务)科及相关科室负责人、指导教师和实习生代表等人员参加的实习工作座谈会,广泛听取师生的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实习质量。
(3)实习科室管理制度
各实习科室要制定实习带教的相关规定;要安排专人负责学生实习管理工作,落实实习带教教师;要制定详细的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病例讨论、技能训练及业务辅导课等教学活动实施计划;要规范学生的实习行为,指导学生完成各项实习内容;要做好学生实习期间的过程性考核工作,及时向学生反馈考核情况,指导学生弥补知识和技能的不足;要加强实习带教内部质量控制,定期进行考核评价,不断改进工作;科室教学管理和带教过程记录要齐全。
(二)过程记录
实习鉴定手册是学生实习操行的基本记录材料,应包括学生实习过程中的科室轮转、学习态度、医德医风、理论和技能水平、实习任务完成情况等。实习生完成科室轮转和实习结束时,要按时、认真撰写相应科室的实习总结和自我鉴定;指导教师和有关科室要认真负责地为实习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阶段性评价,实习单位要在学生实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分别记入实习鉴定手册。
(三)实习总结
学校与实习单位要建立定期沟通交流机制。学生在医院实习期间,医院应定期将学生实习情况向学校实习管理部门进行通报;学校实习管理部门要定期到医院走访检查,了解学生实习表现,考查学生知识、技能学习和医院带教等情况,听取医院管理部门、指导教师等对学校教学和学生管理的意见建议。
实习结束后,学校要征求实习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召开由实习单位参加的实习工作总结会议,对实习全过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调整实习安排,改进实习管理方法,提高实习质量。
培养模式
将原来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主线的综合模式,将“2+1”模式改革为“1+2”模式,即1年学校基础教学,2年临床教学(含实习1年);临床教学采用“双循环强化式”教学模式,这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创新点。“双循环强化式”教学模式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将专业课和临床见习课、毕业实习紧密结合,实施一体化教学,进行课程整合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双循环强化式”教学模式的第一次循环为学生在县级综合医院分两学期进行小组循环教学,小组成员跟着临床老师一边实践一边学习,学习方法灵活多样,以床边教学为主,打破了过去“理论课+见习课”的临床教学模式。第二次循环为毕业实习。内容有临床医疗实践、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实践、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实践。实习地点除医院外,拓展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
通过双循环教学,使学生早期、长期融入临床实践,又使学生在临床循环式教学中有一个渐进提高的过程。学生用两年时间在临床“摸爬滚打”,边当“医生”边学习,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充分利用临床教学资源,早期接受临床工作环境的熏陶。通过两次循环教学,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拓宽实践教学层面;通过教、学、练结合,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临床工作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代表院校:甘肃卫生职业学院
构建“结构合理、任务明确”的师资团队。通过内培外引,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行为,引导教师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建立学校、附属医院技术能手互兼互聘制度,实现“双向流动、兼职兼薪”;以业绩贡献、能力水平为导向,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激发教师发展内生动力。
课证融通,提高教材质量。完善教材选用机制,优先选用最新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教材或国家级、省部级获奖的高职教材;聚焦书证衔接融通,将国家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核内容与课程的教学内容全面对接,开发了《机能实验学》、《临床技能实训》等实训特色教材;充分应用信息资源,将教材建设和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虚拟仿真平台等信息化教学资源相结合,开发相互融合、互为补充的新形态立体化教材。
积极探索,改革教法、考法。以核心课程为基础,重视医学生临床思维训练,在授课中开展问题导向、案例导向的小班讨论式教学;强调早期、多次、反复接触临床,实施学校、医院分段式教学,利用临床技能模拟教学加强临床技能训练,强化床边教学,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合作沟通交流能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引入智慧课堂互动平台,积极探索移动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虚拟现实互动教学等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需要。同时,改革考核方法,实施线上无纸化考核,节约资源;改进考核模式,实施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的评价制度,真正实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
代表院校: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发展前景
职业证书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专业衔接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临床医学
就业方向
主要面向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疗、保健及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
开设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