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埔寨纸花技艺
流传于梅州市丰顺县埔寨镇民间的传统技艺,广东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丰顺埔寨纸花技艺是流传于梅州市丰顺县埔寨镇民间的传统技艺,广东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纸花是丰顺县埔寨镇独特的民间工艺品,其制作技艺迄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制作过程选料讲究,技艺好,具有民间风格。
据《丰顺县志》记载,早在清乾隆六年(1741年),当地已开始制作没有枝叶的纸花朵,民国九年(1920)后,发展成花、枝、叶、茎齐备的盆花。1957年冬,丰顺县召开劳模大会,举办工农业成就展览会,埔寨纸花在会上展出,管理人员误以为是真花,一一为之浇水。1963年,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召开,选送30盆埔寨纸花展出,引起轰动,有德国等几个国家的客商当场签订合同,定购埔寨纸花。1987年,“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专门向埔寨艺人定制了75朵特大型号的木棉花,每朵高2.5米,宽2米。近年来,埔寨纸花曾在香港、澳门、台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展出。《人民日报》、《广东农民报》、《梅州日报》等媒体报道了埔寨老艺人的纸花制作技艺,登载了纸花作品的照片。
埔寨纸花多用于乡村民间节日活动,当地每年元宵节都要举办迎纸花游行比赛。他们以房亲为主,在春节前后农闲时间,由民间艺人组织青年制作纸花,到元宵节那天抬出比赛。元宵节下午开始,各房亲纸花代表队抬着花台,每台分三阶、每阶三盆纸花,在赛花锣鼓的引路下,一簇簇排成长队,穿街过巷地游展,游行直到翌日的早晨才结束。广大村民及来宾争相观赏、品评,虽无颁奖,亦蔚然成风。
工艺特征
埔寨纸花,用料独特,花瓣必须用台湾特产的通草纸制作,涂色颜料要求上乘,用料还需宣纸、丝绸、好蜡、松香等,制作工艺精细,费工时。
工艺流程
埔寨纸花有牡丹、兰花、九里香、玫瑰、水 仙、芍药、菊花、茶花、古榕等40多个品种,几乎以假乱真。用料独特,花瓣必须用台湾特产的通草纸制作,涂色颜料要求上乘,用料还需宣纸、丝绸、好蜡、松香等,工艺精细。制作时先按需要将各种纸张染色,铜纸、铁线打上一层纸,按各种叶花形、花辨形剪好,再规形、过腊,用铜丝接好各种花叶柄。用通草纸、棉丝纸做好各种花蕾、花心、花朵、花瓣、花叶、茎、根等组合,定形、过腊。组花先组小枝,后组大枝,再组正头。做花盆用硬纸组,过光,画画。先染树枝、树身,最后落盆,整理好花形、调好色。
传承保护
传承现状
由于埔寨纸花必须选用台湾产的通草纸,用料购买比较困难。目前,制作纸花的能手仅有2、3位年近古稀的老艺人,而中、青年外出务工经商较多,承传面临青黄不接状况。
保护措施
2007年4月丰顺埔寨纸花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10月丰顺埔寨纸花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11月,张立绳同志被评为梅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丰顺埔寨纸花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2009年10月16 日,丰顺埔寨纸花技艺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入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人物
张立绳,男,1947年生。1962年开始跟父亲张正余学习制作纸花,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熟练掌握传统埔寨纸花染色、绕铜丝、剪花瓣、规花形、制花朵、组花、过蜡等2000多道制作工序,其技艺好,能见过什么花就做出什么花,且单凭肉眼难以分辨真假,足可做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多年来,积极参加各项地方各级部门组织的宣传展示活动,并着力办好技艺传承培训班,通过带徒传艺等方式促进埔寨纸花技艺的传承,为弘扬、发展丰顺埔寨纸花技艺作出了贡献。
社会影响
埔寨纸花,已有260多年的历史,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象征。1957年冬,丰顺县召开劳模大会,结合举办工农业成就展览会,埔寨纸花在会上展出,管理人员误以为是真花,一一为之浇水。1963年,“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州召开,选送30盆埔寨纸花展出,引起极大轰动,有德国等好几个国家的客商当场签订合同,定购埔寨纸花。1987年,“全国运动会”在广州沙河体育馆举行,省文化厅专程派两位干部到埔寨镇,要求制作75朵特大型号的木棉花,每朵高2.5米,宽2米,为全运会开幕式增光彩。埔寨艺人制作的木棉花依时运到羊城文化公园展出,再次引起轰动。当时的广东省文化厅陈厅长高兴地说:“感谢丰顺人民为‘全运会’送来一席文化美餐”,并亲授奖旗和奖金。
改革开放以来,埔寨纸花飘洋过海,到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作客。《人民日报》、《广东农民报》、《梅州日报》曾经报道过埔寨老艺人的纸花制作技艺,登载了他们制作的玫瑰、菊花、古榕盆景等作品的照片。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6 09:09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