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赐墩
历史上著名的范公堤的起端头
丰赐墩位于阜宁县三灶镇丰墩中学校园内,阜沙路东侧,是历史上著名的范公堤的起端头(北端起点)。
传说
宋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范仲淹任西溪盐监,了解到沿海盐场常被海水冲垮,良田受淹,人畜丧生,他上书发运使张纶,建议修筑捍海堤,张纶上疏朝廷获准,即任命范仲淹主持修筑。
宋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秋,范仲淹组织通、楚、泰、海四州四万余民工修堤,终于在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完成这条以阜宁三灶起端经建湖、亭湖、大丰、东台的堤海大堤挡住肆虐的海潮,从此堤东煮海为盐,堤西从事农桑,沿海灶场产盐骤增,地方农户安居乐业,人们为感恩范仲淹的功绩,便把这条堤称为:“范公堤”。
《峰墩夕照》曾是阜宁八景之一,清乾隆年间阜宁知事冯观民普有:《峰墩晚照》诗颂之“夕阳斜照画图中,野外峰墩景不同,隔水横缠千树锦,平原遥望半村红,须知文彩呈天象,错认妖气起暮空,缓步登临远望望,余晖犹在射阳东。”(县志,乾隆十一年本),可知昔年胜景之美!如今的丰赐墩因岁月之沧桑,风雨之侵剥,人为之破坏已不复当年的风采。
为保存阜宁为数不多的历史人文遗迹,恢复阜宁八景《峰墩夕照》景观,2006年原丰墩村曾做出过规划。
1、在丰赐墩项建八角听潮亭一座,相传范仲淹曾夜登墩顶望海听潮,制订筑堤计划。
2、在墩下南侧建范公祠,让游人凭吊这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造福沿海人民的先贤。
3、丰赐墩大塘四周驳岸植树并建曲桥与阜沙路相连。
4、丰赐墩西下船塘边建长廊,西北角接长廊处建六角凉亭,供游人歇息。
5、东北角空地栽竹造林,并建碑亭,记述历史的兴衰变迁。
6、沿阜沙路、墩南建牌楼,书峰墩晚照。
7、东南方叠假山,彰显园林之美。
8、栽花种草,植松柏常青树木。
参考资料
丰赐墩的传说.中国阜宁政府网.2013-01-30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06 09:13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