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汉语词语,拼音:fēng bēi,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伟大的功业,有永久价值的证物或著名的事例,尤指值得记载或保存的艺术上或智慧上的成就;古代殡葬天子或诸侯,用以下棺的工具;立于宫庙前以观日影、辨时刻。
[monument;(fig) monumental work] 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伟大的功业,有永久价值的证物或著名的事例,尤指值得记载或保存的艺术上或智慧上的成就。
《
礼记·檀弓下》:“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
郑玄注:“丰碑,斲大木为之,形如石碑,于椁前后四角树之,穿中于间,为鹿卢,下棺以纤绕。天子六纤四碑,前后各重鹿卢也。”
《
仪礼·聘礼》曾说:“上当碑南陈”。郑玄注:“宫必有碑,所以识日影,引阴阳也”。
北周
庾信《周柱国楚国公歧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邑里萧索,宅惟荒凉;丰碑下柩,题凑迁丧。”
唐 · 李延寿、李大师 《南史·王琳传》:“丰碑式树,时留
堕泪之人。”
鲁迅《南腔北调集·<守常全集>题记》:“他的遗文却将永住,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
革命史上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