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事件
日军在丰台制造的军事滋扰事件
日军在抗日战争前夕进行的两起滋事事件。结果导致丰台陷入日军手中。
第一次丰台事件
丰台镇位于北平西南,卢沟桥东面。丰台自建火车站后,客货运输畅通,北宁、平绥、平汉等线路均以此为枢纽,交通四通八达,客货运输畅通,被称做平津的南大门。抢占军事、政治上的战略要地———丰台,自然成了日本侵略者侵占北平乃至控制华北的重要步骤。《塘沽协定》和《何梅协定》签订后,蒋介石政府的中央军和党政人员即由平津冀察等地撤走。1935年夏的白坚武叛乱失败后,日本人便开始策划占领丰台。
在“七七事变”前约两年的时间内,丰台一带由二十九军的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兼河北省政府主席)驻防。当时正值侵华日军积极推进所谓“华北自治”。1935年11月12日,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到北平,企图“以二十九军宋哲元为中心,策划与华北五省自治相关的建立新政权的工作”,并企图禁止华北的白银南运,破坏南京国民政府的货币改革。为配合土肥原的行动,日本关东军命令大批部队集结山海关,然后分批乘火车南下,以对二十九军进行武力恐吓。
1935年11月28日,由山海关开到北平的日兵67人,由队长了戒大尉率领,于清晨6时许到达丰台火车站。了戒到站后,当向北宁、平汉两站站长提出要求称:近日来北宁路货车车皮由丰台转往平汉路后多被中方扣留,不予放还。日军此来系监视北宁、平汉两路货车车皮“不准过轨”。此后了戒等人在丰台站北的大兴货栈看定房屋9间,限下午2时前让出,并称日给租金4元。几经交涉,该货栈允将临街铺面房6间让出驻兵。
1936年5月,日本为了进一步向宋哲元施加压力,决定以“防共”、“保护侨民”为借口,大规模向平津增兵。而日本陆军省次官梅津美治郎坚持将增兵一部部署在丰台。从6月21日到30日,日军分批进入丰台,并开始在丰台构筑兵营,与二十九军驻丰台部队相距只有约300多米。
1936年6月26日,一列满载中国士兵的列车开进了丰台站,火车汽笛声惊动了二十九军的军马,其中一匹军马跑进了日本兵营的建筑工地。中国士兵来到日军营房门口,要求他们放还军马,遭到无理拒绝,双方争吵起来。这时,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几名军官闻讯赶到现场,要求大家采取克制态度,一场争端才告结束。然而第二天,一群日军闯进三十七师驻军的马厩进行挑衅,与中国守军发生械斗。中国士兵被迫奋起自卫,双方都有人受伤。
事件发生后,日方要求宋哲元“道歉”、“赔偿”并“撤出丰台”。宋哲元答应“道歉”,但拒绝从丰台撤兵,只将与日军发生冲突的官兵调往北平西郊颐和园,将三十七师一一跂旅的部分官兵调往丰台。此为“第一次丰台事件”。
第二次丰台事件
8月31日,日侨森川太郎闯入二十九军驻丰台军营无理取闹,与卫兵殴斗,被刺伤。日军立即以“驻丰台日军感受到了二十九军的威胁”为由,要求二十九军撤出丰台。宋哲元只是派人前去交涉有关赔偿、道歉、惩办打人者了事。
此后,丰台日军更不断向二十九军寻衅。9月15日,日本参谋本部甚至发布命令宣称:“在华北,万一发生有关帝国军队威信的事件,中国驻屯军应立即断然给以惩罚。”9月18日下午,二十九军丰台驻军的第五连孙香亭部在营房外铁道附近演习,回营途中与日军中队相遇,日军小队长岩井带领两名日本骑兵冲入孙香亭连行进的队列中,孙部士兵以枪托击马。日军以此为借口,将孙香亭连包围,并要解除其武器。孙香亭上前交涉,遭日军扣押。双方对峙。此时,日军队长牟田口廉也闻讯率一个大队从北平赶来增援,行至大井村,与二十九军展开枪战,日军趁机将丰台通北平的电话线切断,强占丰台重要地点,威逼二十九军,双方对峙一整夜,此为“第二次丰台事件”。事后,日军要求:“在丰台地区之中国军队最后应撤至南苑或西苑”,但宋哲元只答应中国军队移防到丰台东南方赵王庄、新林庄。
此后,日军用卑鄙手段非法占领丰台后,以宛平城、卢沟桥为攻击点的“军事演习”日益频繁地举行。面对日军的疯狂挑衅,二十九军也积极调整了部署,尤其加强了卢沟桥等地的戒备。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12 14:56
目录
概述
第一次丰台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