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黄猎蝽
猎蝽科犀猎蝽属动物
中黄猎蝽,拉丁名为Sycanus croceovittatus Dohrn,是异翅目猎蝽总科猎蝽科的生物。
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体长23-26mm,雄虫体长19-21mm。体黑色,前翅革片端半部金黄瓦谈草黄色。头细长,约为前胸背极与小盾片之和。眼后区长于眼前区。触角细长,纯黑,4节,第一节与前腿节约等长。啄基节长于头的眼前部分,短于第二节,端部栗色。小盾片刺较长,端部二岔状,半竖立。前胸背板后叶长于前叶,小侧角有小突起,前叶基狭于后叶,后叶有桔皮状皱纹。侧接像甚扩张,第三、四节特别宽,第二、三节后稍尖,第二至第五节下面节缝隆起呈脊状。腹下气孔淡褐黄色,内侧有一圆白色绒毛块。足多细毛。
卵:长圆筒形。褐色,初产时淡红色,孵化前红褐色。
若虫:初孵时淡桔红色,渐变为粉红色,最后红褐色。腹部背面有3个黑色瘤状突起。足灰黑色。腹部冬节两侧及中央有黑斑。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国外分布于缅甸、印度等国。
生物简介
生活习性:分散活动取食
生物学特性
在广西1年发生2代,以3-4龄若虫在向阳干燥的地被物及枯枝落叶层中、树皮下及杂草丛中潜伏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4-6月为越冬代成虫期,8-9月为第一代成虫期,10月以后若虫越冬。
若虫喜在杂灌木或乔木枝干上爬动,寻找猎物。群体饲养当食料缺乏时,偶见有自相残杀现象。
成虫或多次交尾分批产卵,或一次交尾多次产卵。每一雌虫产卵量平均为200粒左右。成虫稍有趋光性。晴天遇惊时起飞,阴天则常落地隐藏。卵产成块状,外附有蜂窝状胶状物。
若虫一生脱皮5次,第五次脱皮后即为成虫。初孵化若虫常聚集在卵壳附近,约24小时后分散活动取食。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23 15:24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