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电影合拍协议2014年7月3日,“
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与中国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当日下午在韩国正式签署了《中韩电影合拍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即日起,中韩合作拍摄的影片将在中国市场享受国产片待遇,不再受进口片条件限制。
背景介绍
早在2013年6月中旬,
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和中国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就草签了《中韩关于合作拍摄电影的协议》。根据协议,韩国与中国携手制作的影片若获得“
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的认可,在中国国内可被列为“国产电影”,相关影片不会受到进口片配额制的限制。消息传出后,韩国多家媒体转载并加以传播报道,认为这份协议可以让中韩合拍片数量猛增,加速输出韩国文化。
合作作品
其实中韩合拍在此前就已经有过先例,最开始只是简单的合作,这一阶段仅限于到相互取景,主要还是以演员输出模式为主,比如金荣俊执导的《飞天舞》就算由上影集团牵头下同韩方合作的,《
飞天舞》由当时炙手可热的韩国女星金喜善与中国演员王亚楠主演。再比如后来章子怡接拍《
武士》,张东健主演《
无极》,而中国演员汤唯因主演《
晚秋》与韩国导演金泰勇结识,更与宣布将于2014年秋完婚。
比较深度的合作是由2007年冯小刚执导的《
集结号》开启,该片启用了制作《
太极旗飘扬》的韩国特效团队,不仅赢得观众认可,也让韩国特效开始在中国“走红”,民间的合作也在近几年兴起,国纪万象电影文化研究院研究员秦磊介绍,2014年初研究院曾帮几位国内的微电影导演与韩国演员、特效团队牵线,共同投资制作微电影,可以说,这些微电影正是探索中韩合拍模式的先驱。
近两年,韩国投资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例如2009年章子怡主演的《
非常完美》,就有来自韩国的投资,2013年暑期档的《
大明猩》是华谊兄弟与韩国
SHOWBOX共同投资合拍,《
笔仙2》则为中方投资,韩国团队打造。这两部影片的共同特点都是韩国出制作团队,中方进行宣发,而且中国成为主力市场。而同样制作模式的《
笔仙3》也将于2014年暑期档在中国内地公映。另外,由韩国导演吴基桓执导,白百何、彭于晏主演的小成本爱情片《
分手合约》,2013年在中国拿下了近两亿票房。
2014年9月底,签署这份协议后的第一部以韩国为主导的中韩合拍片《
我的新野蛮女友》正式开拍。
中国电影市场正在迅速扩容,韩国电影人和公司也集体来华淘金。像希杰公司早早来到中国谋篇布局,韩国导演郭在容、安兵基、姜帝圭等人都来内地拍起了电影。在双方政策的利好形势下,中韩合拍有望迎来新高潮。
反响
韩国驻华大使馆
公使参赞、韩国驻华文化院院长金辰坤表示,韩剧是韩国的国家软实力提升的表现之一,“韩国政府一般不会直接投资韩剧,而是会为相关产业链提供创新环境和机遇。”
在韩国参加签约仪式的国纪万象电影研究院副院长杨旭认为,协议的签署对于双方都有好处,韩国电影市场的成熟度很高,并且有着数量可观的专业人员和较为适合亚洲的技法理念,这些都是中国电影界可以去学习的,杨旭不认同单纯的模仿,“单纯的模仿永远不可能带动电影水平的发展,我们的电影界跟韩国电影界取经,决不可只是照猫画虎的照搬一切,而应该去学习韩国电影的创作、制作理念,多问为什么,而不是让人家告诉你怎么做”
这些年韩国电影水平上升很快,像
奉俊昊(代表作《雪国列车》《杀人回忆》),
朴赞郁(代表作《复仇三部曲》-《复仇》、《老男孩》、《亲切的金子》)等人,不仅在韩国,在国际电影界也有很大的影响,中国电影界正可以借此机会取长补短,对于此前业内人士表示协议的签署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杨旭表示“机遇与挑战却是并存,首先我们要改变的是目前电影界的浮躁态度,踏踏实实,认真的去学习,理念、信心、认真,缺一不可,对于中韩协议的签署,这是好事,保持开放、乐观的心态,没有竞争的市场永远不会得到长远的发展”
此前有业内人士预测,协议或标志着中国电影市场分级制度的到来,
釜山国际电影节顾问、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范小青表示,合拍协议的签署有政府层面希望从韩国产业扶持政策中取经的愿景。“韩国在88年汉城奥运会后被美国强行打开电影大门,导致本土电影92年陷入谷底,韩国影人用近十年时间扛过危机,98年创出本土电影品牌,03年实现飞跃。现在韩国是全世界开放市场中,本土电影份额最多的国家,一直在50%以上。这样的成绩与政府的扶持、人才的成长和大型金主的参与有关,特别是政府主导、投入50%的电影基金令电影产业有稳固发展的可能,而电影振兴法、
电影分级制度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都值得中国学习。”
如此看来,在外界看来铁板一块的电影审查制度是否会在未来几年有所松动?范小青直言,“合拍协议预示着中国产业全面规范化,那分级就避不可免。如果2017年好莱坞大片配额增加,血腥暴力的电影进来,孩子们怎么看?将来一定要分级。”
在《中韩电影合拍协议》正式签署后,中韩合拍片会走向怎么样的合作模式?范小青认为,今后的合拍片会更多以中国主导,“比如编剧是中国人,80%台词是中文,更像是雇佣关系,雇韩国团队来做,最终的目标是向好莱坞看齐,先做好本土市场,再走向国际市场,这是中国发展电影产业的愿景。”
前景
据了解,韩国电影的票房总量稳步增长,但电影观众数量、银幕数量骤减。与之对应的是,中国电影市场大扩容,韩国电影人正在集体来华淘金,今后中韩合拍更是大势所趋。
合拍电影
(仅收录协议签署后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