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阶层
社会分层理论的概念
中间阶层,是来自社会分层理论的一个概念。自20世纪40年代起,西方几个主要的现代化国家的社会分层结构中,均先后出现了以管理人员和公职人员为主的新中间阶层,亦称“中产阶层”、“新中产阶级”、“新中间层”,约占社会职业/就业人口的40%左右,已成为推动现代化社会发展、引导社会消费、稳定社会形势、定型社会规范及主流社会价值观的社会结构的主体力量。
定义
中间阶层如何界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城市,有很大的区别。
特点介绍
1,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三地里面一个差异是广州中间阶层的经营性收入占的比重比其他两个城市要高,可以看出来广州人比较善于做生意。
2,在消费结构中,中间阶层更加注重自身的人力资本,还有子女的教育。
3,中间阶层主要是通过个人应聘的方式来求职。中间阶层在私营企业中就业的比重是非常高的,私营部门工作是绝大部分中间阶层的选择。
4,在工作时间的投入相近的情况下,中间阶层获得了更为丰富的物质回报,比如就工资收入而言,总体来看中间阶层的月收入接近13000,非中间阶层收入只有7400,每个月收入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5,住房公积金,是非中间阶层的2倍,在商业保险上,中间阶层在子女教育金和机动车保险这一块非常高,很多非中间阶层商业保险这一块几乎没有。
6,中间阶层的工作满意度“非常一般”,不是特别高。满意度最低的对中间阶层而言是晋升机会、工作收入和工作趣味性,这个评价最低,但是在工作的安全性、稳定性、工作环境和获得尊重方面相对而言中间阶层的满意度比较高。
7,中间阶层在工作、学习和交通上时间的花费略多于非中间阶层,而非中间阶层更多时间投入到了家庭生活中。
8,中间阶层更加看重生活品质,有65%的中间阶层经常使用绿色食品,55.6%的中间阶层从来不吃转基因食品。
9,中间阶层国内旅游在6次以上,境外旅游,包括港澳台2.3次以上。
10,在读书的数量上,中间阶层也显著高于非中间阶层,接近每年平均读12本书。
11,中间阶层的家庭成员教育活动更为多样,针对补习班和参与重要活动这两项,中间阶层的成员显著高于非中间阶层。
12,中间阶层都拥有比较高的社会阶层的自我认同,比如他认同中层、中上层和上层这三类的层次,选项都比较多。中间阶层对家庭层级的认同相对比较低,但是对未来的预期是比较乐观的。
13,中间阶层认为判断中间阶层的标准是什么,一般来说绝大多数中间阶层是以收入和资产来判断。
14,中间阶层对社会公平程度的正向评价略高于非中间阶层,在社会信任程度上,中间阶层的社会信任程度略高于非中间阶层。
15,中间阶层的公益活动参与度明显高于非中间阶层,尤其是在向别人捐款捐物、义务献血和参与环保活动这一块,中间阶层的参与度非常高。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3 10:50
目录
概述
定义
特点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