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运河,
京杭大运河江苏北段、淮河流域
沂沭泗水系人工河流。是在明、清两代开挖的泇运河和中河基础上拓浚改建而成。上起山东
台儿庄区和江苏
邳州市交界处,与
鲁运河最南段
韩庄运河相接。同时,
微山湖西航道——不牢河航道自西向东南至大王庙汇入中运河,也属于中运河范畴,两航道汇合后,东南流经邳州市,在新沂县二湾至皂河闸与
骆马湖相通,皂河闸以下基本上与
废黄河平行,流经宿迁、泗阳,至淮阴杨庄,下与
里运河相接,全长179公里(计算湖西航道则近300公里),区间流域面积6800平方公里。
干流概况
河道走向
中运河,是在明、清两代开挖的泇运河和中河基础上拓浚改建而成。上起山东台儿庄区和江苏邳州市交界处,与韩庄运河相接。东南流经邳州市,在新沂县二湾至皂河闸与骆马湖相通,皂河闸以下基本上与废黄河平行,流经宿迁、泗阳,至淮阴杨庄,全长179公里,区间流域面积6800平方公里。
中运河自鲁苏省界至民便河口长55公里,主要承泄南四湖和邳苍区间来水,行洪能力5000立方米每秒,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扩大10倍左右。除不牢河和邳苍分洪道汇入外,尚有老西泇河、城河、房亭河、民便河等主要支流汇入。
民便河口以下中运河长124公里,是桃汛和排涝主要出路,行洪能力1000立方米每秒。除邳洪河汇入外,无其他支流。沿线建有皂河、宿迁、刘老涧、泗阳等梯级枢纽工程(包括节制闸、船闸及扬水站)。
中运河已建成为行洪、排涝、航运、输水等综合性河道,促进了沿河地区的经济发展。
河道特征
湖西航道——不牢河
湖西新航道,沿微山湖西侧南下,经蔺家坝,由徐州北郊孟家沟东行至邳县大王庙入中运河,从而使徐州恢复了水上运输,并在新辟京杭运河徐州段上建设徐州港。徐州港下辖4个港区。
省界至民便河口
王庄至不牢河口。中运河自邳州市黄楼村北循苏、鲁两省界东南流,左纳陶沟河来水,至王庄东全入江苏境。又东南流至左岸胜阳山、右岸望母山之间穿过310公路桥。该公路桥1965年10月建成,系预应力板桥,共36孔,梁底高程31.0米,河底高程18.0米,设计洪水位29.7米。至泇口西北左岸有老西泇河汇入,又东南与右岸的不牢河相会。自王庄至不牢河口,中运河段长12公里,地面高程25.5~24.5米,河底高程20.0~19.0米,河槽宽50~80米。
不牢河口至铁路桥。中运河自不牢河口又东南流5.6公里,在滩上集东,左岸有邳苍分洪道、城河相继汇入。又东南流至徐塘北,左岸有官湖河汇入,并于徐塘东南过徐塘闸。该闸位于运河镇西北3公里处,1972年在中泓处建漫水节制闸,以拦蓄枯水发展灌溉。该闸共16孔,中间两孔每孔净宽20米,余14孔,每孔净宽6米,门顶高程24.0米,闸底高程18.0米,开敞式结构,无交通桥,左岸滩地建船闸1座(15米×210米)。南水北调工程初步形成以后,徐塘闸这一级控制已经废除。
又东南流至陇海铁路桥,该桥位于运河镇以西1公里处,改建于1959年,计32孔,最低墩台顶部高程29.41米,设计行洪流量5000立方米每秒,上下游水位差0.4米。
自不牢河口至铁路桥河长15公里,地面高程24.5~23.2米,河底高程18.5~17.5米,河槽宽80~100米,河槽内套挖底高程17.3米、底宽50米的航道。
铁路桥至民便河口。中运河过铁路桥,又东南流左岸为邳州市港及运河镇(是邳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有邳睢公路桥跨越。该桥位于运河镇南,中运河中泓内,1972年建,3孔双曲拱桥,中孔梁底高程32.27米。由于中泓偏于左岸,右岸约800米滩地只做漫水路面,行洪时不能通行。又东南流经张楼,该村系共产主义战士王杰牺牲地,建有王杰烈士陵园,右岸有房亭河来汇。又东南流至马庄,左堤入新沂县境。又东南流,左堤于二湾南,右堤于民便河口以南入淮阴市宿迁市境。自铁路桥至民便河口,中运河长28公里,地面高程23.2~21.3米,河底高程17.5~16.0米,河槽宽200米左右,局部河槽宽150米。民便河船闸以上段河底套挖底高程17.3米、底宽50米的航道。运河中泓在运河镇以下接近东堤,至窑湾镇分为两支,东支为老运河,略宽深;西支于1959年裁弯开挖,现为中运河主航道,两支至二湾汇合。
中运河自苏、鲁省界至民便河口长55公里,左堤自陶沟河口至二湾,长61公里,堤顶高程31.56~28.0米,一般堤顶超设计洪水位2.0米,堤顶宽8米。右堤省界至民便河口56.8公里,其中房亭河口至民便河口段14.5公里,堤后筑戗台,戗台顶高程26.0米,戗台顶宽10米。
民便河口至宿迁闸
民便河船闸位于邳、宿两县交界民便河口处。该闸建于1969~1971年春,闸身长60米,闸门宽8米,闸首底坎高程17米,可通过40~60吨货船。
自民便河口起南行10公里,至皂河扬水站,左岸为骆马湖,湖与运河相通。右岸为大堤,堤西为邳洪河及黄墩湖。这段运河底宽136~160米,河底高程15.9~16.4米,平均水深6~5.5米,河面宽一般为175~200米。皂河扬水站设有两台直径6米的水泵,属最大泵型之一,单机流量为100立方米每秒。
运河再南行2.8公里,至皂河枢纽,这段河道情况与上段略同。皂河枢纽工程自西向东排列为:邳洪河与黄墩湖闸,各有一通航孔,邳洪河闸结合皂河抽水站引水闸,皂河复线船闸,皂河一线船闸,皂河节制闸,1974年被洪水冲坏的皂河小船闸。
运河南行约3公里,至皂河古镇。皂河镇在明、清期间为黄、运及沂水长期相互关联处。这段河底宽185米左右,河底高程15.0米左右,河面宽一般为270米。
运河南行约4.3公里至七堡。该段河底宽一般为160米左右,河底高程14.4米,河面宽260米左右。左堤与骆马湖共堤,右堤与
废黄河共堤。1963年5月29日降大暴雨,废黄河水位猛涨,加之睢宁县庆安水库倒坝,致使七堡决口,大量泥沙冲入中运河,航运中断。后国家拨款堵口和疏通河道。在七堡对岸,骆马湖乡政府东侧300米处,1971年11月26日大堤决口。当时骆马湖蓄水位23.0米,中运河水位19米,水位差4米,由于堤基渗水导致垮堤,决口宽120米,由宿迁县及时抢堵。
运河再东行约6公里至支河口。该段河底宽约160米左右,河底高程13.8米,河面宽270米左右。左堤与骆马湖共堤,右堤与废黄河共堤。
运河东南行约8.5公里至宿迁闸。该段河底宽155米左右,河底高程13.3米,河面宽360米左右。宿迁闸位于宿迁市城北,是宿迁枢纽最南端的一座建筑物。北侧是宿迁船闸,再北是复线船闸,最北是六塘河闸。六塘河闸上游有六、运调度闸,下游有二干渠、通运河船闸、六塘河壅水闸等。
民便河口至宿迁闸段中运河长34.6公里。左堤在皂河闸以上已废,河湖相通,皂河闸以下至月堤村,与骆马湖共堤,亦为骆马湖南堤,堤顶高程26米,堤顶宽6米;月堤村以下到宿迁闸,六、运调度闸以上堤防已退化,以下与六塘河共堤。右堤长约36公里,堤顶高程28米,堤顶宽6~8米。其中皂河闸以上与邳洪河共堤,皂河闸以下至皂河镇东为封闭堤,皂河镇段设挡浪墙,墙顶高程27.8米,再下接废黄河左堤,支口以下至宿迁闸为1958年新筑的封闭堤。
宿迁闸至杨庄
运河自宿迁闸下向东而后转向南,绕宿迁城半周。在闸下1公里处建有井儿头扬水站。宿迁市区有“宿北大战纪念塔”和“楚霸王项羽故里”等名胜古迹。运河自宿迁闸南流26.74公里,至刘老涧枢纽。这段河道底宽80~100米,河底高程14.5~10米,堤距150~860米,青坎宽50~300米,滩地高程19.7~17米,堤顶高程23~21米,堤宽4~14米。刘老涧枢纽工程,自南向北为复线船闸、一线船闸、节制闸、扬水站、越闸。
运河自刘老涧枢纽东南行32.46公里至泗阳水利枢纽。该枢纽工程自右向左有:老扬水站、节制闸、抽水发电站、一线船闸、复线船闸。泗阳枢纽南岸有废黄河,北岸为泗阳城区。夏商之际,泗阳是徐国的都城,也是周代邶犹的国都。孔子曾来泗阳地讲学。秦始皇统一天下,改邶犹国置邶犹县。汉武帝元鼎元年,取泗水阳岸为名,置泗阳县。北宋时,改县名为桃源县,历经元、明、清三朝。民国初,因县名与湖南省“桃源县”重复,仍改用西汉“泗阳”之名。刘老涧枢纽至泗阳枢纽中运河段,河底宽80~60米,河底高程10~7米,堤距150~300米,堤顶高程21~20米,顶宽6~8米。滩面宽200~80米,滩地高程18~14.5米。
运河自泗阳枢纽东行30.2公里,至杨庄枢纽与二河、淮沭河、废黄河、盐河、张福河等相汇,也是中运河与里运河相接处。这段河道底宽60米,河底高程6.5米,堤顶高程19~17.4米,堤顶宽8米,滩面宽70~20米,滩地高程16~14米。
中运河的终点杨庄,古代黄、淮、运在此交汇,是元、明、清各代的治水重点。经中华人民共和国40年的治理,已建成为分洪、排涝、航运、灌溉、输水、水力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
杨庄水利枢纽(
淮阴水利枢纽)有:淮沭河船闸、淮阴闸、淮涟渠首、盐河节制闸及发电站、盐河船闸、废黄河杨庄发电站、废黄河杨庄活动坝、淮阴复线船闸、张福河船闸。
水文特征
中运河北段,行洪能力5000立方米每秒,南段,行洪能力1000立方米每秒。
据《江苏省志·水利志》载1987年前中运河运河站水文资料,运河站警戒水位25.50米,最高水位26.42米,发生在1974年8月15日,最低水位18.03米,发生在1967年6月19日,最大流量3790立方米/秒,发生在1974年8月14日。
主要支流
不牢河,原名荆山河、荆山口河。徐州旧志称:荆山河流经徐州城北二十里,河“广数百丈,有(荆山)桥跨其上”。荆山河上承微山湖,出铜山蔺家坝为茅村河,至班山分成两支,北支左合诸山溪,南支南流经洞山,右会苏家山引河。苏家山引河又称引线河、新河。清康熙年间在徐州黄河北岸建大谷山滚水坝,又建苏家山石闸,经苏家山引河入荆山河,减黄济运。茅村河会苏家山引河后,东南出荆山口。荆山口以下为荆山口河简称荆山河,经汴塘东南流,原为彭家河,1764年(清乾隆二十九年)淤废,大学士兆惠将荆山河改道东北流,别开潘家河。潘家河东流经纪渡,有靳家河向东北分出。靳家河亦称引线河,东北流经王母山前于河定闸上入运。潘家河又东南,经宿羊山北又东至不老庄前,又东南至河成闸下入运。
据《民国铜山县志》称:荆山口河至大吴砦曰溜河,至泉河砦曰泉河,至汴塘砦以下曰不老河,或曰大吴砦以下为不老河,以下游流经不老庄得名,以后谐音称不牢河,今则全河统称不牢河。
不牢河的主要支流:
顺堤河,是南四湖湖西滨湖洼地的排水骨干河道。自苏鲁边界姚楼河起,向南沿33米等高线,穿越大沙河、杨屯河、沿河、鹿口河、郑集河,至铜山县范山附近蔺家坝闸下入不牢河,全长79.2公里。顺堤河的排水范围,上起姚楼河,左抵微山湖堤,右至苏北堤河、郑集河,南至徐沛河、桃园河,流域面积326平方公里。
桃园河,是铜山县湖西地区南部的主要排涝河道,原发源于废黄河滩地油坊村,自王月铺泄入堤北,经潘屯、桃园至阎大庄入微山湖,流域面积原为260平方公里,河长30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桃园河上游废黄河滩地约50余平方公里来水,通过4处缺口注入桃园河。1970年治理后,桃园河会朱楼大沟又东经赵庄北,至权窑北穿徐沛铁路,又东于桃园村北过桃园闸。桃园河又东穿徐沛公路,其上有徐沛公路桥跨越,又东北至学庄西,原入湖故道东北流经林洼南、阎大庄南入顺堤河。桃园河主流又东北至学庄汇入徐沛河南段。桃园河自学庄北又循徐沛河南段东流,至范山东南过范山闸入不牢河,该段河长8.8公里。自王月铺水库东侧至不牢河,长24.6公里,流域面积149平方公里。
徐沛河,是南四湖西基本上沿37米等高线,于1958年开挖的南北排捞、输水、通航河道。北起大沙河南岸,南到不牢河,贯通沛县、铜山两县,在徐沛铁路西侧,与铁路平行。徐沛河自大沙河南岸起向南与杨屯河交会,再南行与挖工庄河交会,建有二堡涵洞(穿铁路),再南行在郝寨建有大王庄闸(1978年兴建,单孔宽8米双层闸门,可通航),再南行与沿河平交,在沿河上建有沛西闸,再南行与鹿口河平交,在鹿口河上建有苗洼闸。在鹿口河与郑集河之间的张庄建有张庄闸(3孔,单孔宽2米),以控制沛、铜两县用水或排水。徐沛河再南行与郑集河平交,在郑集河上建有郑集河闸,再南行与桃园河平交,转东行经范山闸入不牢河。
邳苍分洪道,是1958年开辟的一条人工河道,上起郯城县江风口分洪闸,西南流经临沂、郯城、苍山、邳州市等县(市)境,于大谢湖入中运河,全长74公里。分洪道除分泄沂河洪水,还承泄邳苍北部山区诸河来水,区间流域面积约2357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陷泥河、南涑河、燕子河、吴垣河、东泇河、汶河、西泇河,均由右岸汇入。
老西泇河,原是西泇河下游段,上起邳州市岔河镇北西泇河改道段倒虹吸,西南流至邳州市泇口入中运河,长12.96公里。为邳北地区排涝、引水河道。
城河,上起邳州市石坝窝,西南流入中运河,长24.7公里,流域面积316平方公里。城河古为武水下游,于邳州(今睢宁古邳镇)西合武原水入泗。1604年(明万历三十二年)开泇(运)河,截武水入运河。明末清初,自江风口和芦口坝引沂济运。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黄河于花山坝决口,邳州城陷,县治迁至邳州市邳城。因武水傍城而流,下游易名城河。1953年芦口坝的堵闭和1959年邳苍分洪道的开辟,使城河只承泄邳苍分洪道以东的武河、沙沟、黄泥沟、燕子河、小涑河的来水。
房亭河,位于中运河以西、不牢河和民便河之间,干流上起铜山县毛庄乡吴楼西北,东流经铜山县、邳州市境,于猫儿窝倒虹吸东入中运河,全长63公里,流域面积716平方公里。
邳洪河,是1958年开辟的一条南北向人工排水河道,上起房亭河猫儿窝倒虹吸,与中运河平行东南流,经邳洪河节制闸,于皂河节制闸下入中运河,全长26公里,流域面积530平方公里。
民便河,曾称白山河,是徐州市黄墩湖区排涝干河,上起邳州市、铜山县边界,向东经睢宁县和邳州市境,于马桥入邳洪河,全长36公里,流域面积386平方公里。沿河建有位庄节制闸、民便河节制闸及民便河抽水站。在与邳洪河交会处的邳洪河东岸(即中运河西堤)上建有民便河船闸和引水涵洞,与中运河相通。
河道变迁
东线航道变迁
元代建都北京,政治中心北移。为发展海、陆联运和缩短陆上运道,以利南粮北运,先后开凿了济州河、会通河和通惠河,形成纵贯南北的京杭运河。这条运河在济宁和淮阴之间,仍循古泗水河道。因徐州以下泗水已被黄河所夺,逐渐淤淀阻航,加之黄河洪水不断决泛冲击运道,故明、清两代相继开挖了南阳新河、泇河和中(运)河,避开了黄河,形成了泗运线路。
1411年(明永乐九年),工部尚书宋礼,再浚会通河。会通河开通后,济宁至徐州仍循泗水故道行运,徐州以南借黄行运。1566年(明嘉靖四十四年),工部尚书朱衡,开挖南阳新河。新河移至昭阳湖东,去旧河15公里,北自南阳闸下引水,经夏镇,南经留城(沛县东北)合旧河,全长70余公里。1593年(明万历二十一年),河总舒应龙,在韩庄开渠22.5公里,引湖水注泇,因渠浅窄,不能通航,但它是开挖泇河之始。1600年(明万历二十八年),河总刘东星,继续整挖泇河,于微山湖边开支河,北起西柳庄接南阳新河,下接韩庄支渠。并循韩庄故道凿良城、候迁,挑台庄及万庄,下合泇河、沂河,至宿迁董家口入黄河。因工程未完,难以通行浙江和湖广大船。1604年(明万历三十二年),河总李化龙续开泇河,历一年完工。北自夏镇李家港引水,合彭河,经韩庄湖口至泇口,又合氶(今峄城大沙河)、泇、沂诸水,至邳州直河口入黄河,全长130余公里。
1625年(明天启五年),漕储参政朱国盛开挖通济新河,以解决刘口及直河口淤淀行船之难。疏浚直河口东岸的马颊河口段接泇河,以南疏浚三汊河6公里多,开滔庄河及疏小河10余公里,又开王能庄河10余公里,至骆马湖口,1625年完工,全长23.5公里。
清初,董口入黄运口淤塞,取道骆马湖内行运。因湖浅水面宽阔,难于纤舟行运。1680年(清康熙十九年),河督靳辅开皂河,北起窑湾接泇河,南至原皂河通黄,全长20公里。次年入黄口又淤塞,再开新河9公里,把入黄口改至张庄。入黄口虽然不断改变位置,但终难避其淤塞,再加溯黄行运,既不安全又费时费钱,故于1686年(清康熙二十五年),靳辅在黄河北岸遥、缕二堤之间开中河(泇河以下),北起张庄接皂河,南经宿迁、泗阳两县,至淮阴西北仲家庄入黄,全长约100公里。后17年中又三次局部改线,把入黄口改移到杨庄。至此中河(中运河)稳定下来,完全实现了运、黄分立。泗运河水系基本形成。
泇河开通后,原来入泗(黄)的氶、武、泇等河改入运河。自明朝开始到清末,在江风口、芦口坝开口引沂河水济运。沂河洪水入骆马湖,非汛期河水经武河、城河入运河。江风口下接武河,在沟上集入城河;芦口坝下接城河,在沟上集会武河,于滩上入运河。江风口及芦口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堵闭,并建江风口分洪闸,开辟了邳苍分洪道。
西线航道变迁
春秋战国时期,邗沟、鸿沟和汴水、菏水等运河开通以后,地处汴、泗会合处的彭城(今徐州)成为江淮流域通往中原的水运交通枢纽,并逐渐发展为商业港埠。西汉初,联系东西交通的济水和汴水担负着山东和江淮流域漕粮西运的任务,彭城港成为当时漕运的通过港。
元、明之际,黄河一再冲决,徐州以北的泗水和以南的运河先后淤塞不通。直到明永乐九年(1411年)重新疏通京杭运河后,到徐州港的漕船才渐增多。每年经徐州北上的粮船为12143艘,总运输量在400万石以上。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黄河在山东单县、曹县间决口,次年开凿泇河。泇河开通之初,漕船尚有三分之一过徐州城下,三分之二改道由泇河北上。到万历三十八年徐州附近黄河决口倒灌运河后,漕船就全部由邳州直河口经泇河口运河北上。徐州附近航道从此废弃。
建国后,为解决北煤南运,1958年国家投资对京杭运河徐州至扬州段进行整治,在徐州段开辟了湖西新航道,并在新辟京杭运河徐州段上建设徐州港。徐州港下辖4个港区。
航运设施
主要港口
邳州港(原邳县港)。清宣统二年(1910年),有不定期的客货班船停靠“大榆树村”(今邳县运河镇)。民国17年(1928年),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在运河边设堆煤场,铁路运来的煤由此中转南运。煤炭装船人力扛抬。1953年,淮阴到宿迁的客轮延伸到运河镇载客,利用河坡搭跳板上下旅客。1955年,建成4座条石阶梯码头,并开始使用胶轮车搬运货物。1975年,邳县港务局货物吞吐量129.7万吨。1987年,邳县港码头总延长1147米,泊位46个,最大靠泊能力1000吨级。货物吞吐量401.49万吨,旅客吞吐量12.61万人次。在进出港主要货物中,煤炭占89.12%,粮食占1.8%,木材占1%,钢铁占0.9%。
淮阴港(淮安港淮阴港区)。秦代在泗口南岸(今码头镇)设淮阴县治,属泅水郡,居南北驰道咽喉,成为水陆交通要冲。东汉建安二年(197年),开凿邗沟西道。泗口即泗河入淮河之口(亦称淮口、淮泗口,位于今淮阴闸附近),成为长江、淮河、泗河、汴河由东南至西北水上交通的必经之路。隋唐时期,随着运河、盐河等运道的形成,淮阴地区已构成以运河、盐河、淮河为主体的水运网络,漕运、盐运、商运都很发达。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夺淮、夺泗后,淮阴水系不断发生变化,运河改由大清口北上,淮阴的交通地位已非昔比,港城逐渐衰敝。1987年,淮阴港码头总延长9282米,泊位298个,最大靠泊能力1000吨级。货物吞吐量368.74万吨,旅客吞吐量3.2万人次。进出港主要货物中,矿建材料占31.39%,煤炭占23.54%,石油占17.9%,粮食占7.2%,钢铁占3.33%,木材占2.82%,非金属矿石占1.61%,化肥及农药占1.4%,盐占0.92%。
徐州港,春秋战国时期,邗沟、鸿沟和汴水、菏水等运河开通以后,地处汴、泗会合处的彭城(今徐州)成为江淮流域通往中原的水运交通枢纽,并逐渐发展为商业港埠。西汉初,联系东西交通的济水和汴水担负着山东和江淮流域漕粮西运的任务,彭城港成为当时漕运的通过港。明代j开凿泇河,到万历三十八年徐州附近黄河决口倒灌运河后,漕船就全部由邳州直河口经泇河口运河北上。徐州附近航道从此废弃。建国后,为解决北煤南运,1958年国家投资对京杭运河徐州至扬州段进行整治,在徐州段开辟了湖西新航道,沿微山湖西侧南下,经蔺家坝,由徐州北郊孟家沟东行至邳县大王庙入中运河,从而使徐州恢复了水上运输,并在新辟京杭运河徐州段上建设徐州港。徐州港下辖4个港区。
万寨港区,位于徐州北郊,北距蔺家坝7公里。1959年开始施工,至1961年共完成644.5万元的投资。1961年停建。1984年11月17日又开工续建,至1987年已完成总投资8000多万元,建成2000吨级泊位1个和1000吨级2个,码头总延长237米,非生产用码头1个。堆场面积55000平方米,容量22万吨。铁路专用线长20490米,内装卸线长5630米;输送机26台,2279米;装卸搬运机械6台,专用机械32台(包括翻车机、螺旋卸车机、斗轮堆取料机和装船机等),装卸搬运全部实现机械化操作。港区设计的吞吐能力为650万吨,1987年港口尚未交付使用(1990年1月20日正式投产)。
双楼港区,地处铜山县大吴乡双楼村的京杭运河北岸。双楼港区于1959年开工建设,1961年停建,1969年投资续建,当年就投产使用。煤炭中转量达13万吨。1984年投资1000万元进行扩建。至此,该港总投资已达2000万元。到1987年,双楼港已建成1000吨级泊位1个,100吨级泊位5个,码头总延长144米;堆场5.2万平方米,容量20.8万吨;铁路专用线2.5公里,包括装卸线405米,铁路高栈桥卸车线长217.5米,一次可卸11节车厢。1984年,双楼港区煤炭中转量已达,到120.43万吨,为1970年的5.4倍。
徐州港区(即孟家沟港区)于1974年1月初动工兴建,到1987年,港区已建成600吨级泊位10个,100吨级泊位15个,码头总延长1000米,仓库6450平方米,容量4838吨;堆场9万平方米,容量36万吨;装卸搬运机械9台;专用机械2台。操作机械化程度达67.2%,半机械化程度16.6%。
秦洪港区,地处徐州市郊区下淀乡刘湾村,于1985年兴建,到1987年,港区已建成600吨级泊位1个,100吨级8个,码头总延长1184米。起重机3台,最大起重量13吨;输送机3台,45米;堆场6.57万平方米,容量26.28万吨。1987年,徐州码头总延长4077米,泊位43个,最大靠泊能力2000吨级。货物吞吐量227.10万吨。进出港货物中煤炭占85.69%。
宿迁港,位于宿迁市经济开发区东区,坐落在京杭大运河东岸、宿迁三号桥南侧,主要包括港口码头、公共智能仓储区、周边道路及二类水路口岸等。一期于2013年12月开港运行。二期总投资10亿元,占地846亩,于2015年8月启动建设,2018年8月正式开港,码头结构设计总长1586米,设有12个2000吨级泊位,设计年货物吞吐量1000万吨,集装箱10万标箱,港口按二类水路口岸标准进行建设,开通宿迁—太仓(上海)、宿迁—南京、宿迁—扬州和宿迁—连云港等4条集装箱航线,每周航次达24个以上,累计实现集装箱吞吐量13万标箱,货物周转量2300万吨,其中2019年实现集装箱吞吐量7万标箱,货物周转量1000万吨。
主要船闸
河道治理
明、清两代相继开通泇运河和中河后,为济运和保运,进行了挖河、修堤、筑堤、建闸等,做了大量治理工程。晚清和民国时期,运河失治,航运衰退。1942年2~6月,解放区苏皖边区政府组织人力,对邳州市大榆树以下中运河进行疏浚和复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按规划设计对中运河进行了大规模分期治理,使其成为行洪、航运、排水、调水等综合性河道。
民便河口以上
民便河口以上中运河段长55公里,原河道左岸城河口以上及右岸引线河口以上无堤,其下两堤堤身残缺、堤高3米、堤距200米,河槽宽50~120米,河底坡降约1/10000,这与上游来水量极不适用。在“导沂整沭”期间,开辟了华沂至骆马湖段新沂河(后改称沂河草桥段),堵闭沂河向中运河支流城河分洪的芦口坝,从而减轻了中运河的行洪负担,同时还培修了民便河口以上中运河段堤防。当时确定民便河口以上中运河段安全泄洪量为500立方米每秒。
1957年沂沭泗大水,中运河运河镇最大流量达1660立方米每秒,远远超过中运河行洪能力,骆马湖以上沿运两岸普遍行、滞洪,黄墩湖区亦开放滞洪,造成严重灾害。汛后,经淮委批准,采取“筑堤束水防洪,挖河照顾排涝和结合航运”的原则。按设计泄洪流量:邳州市铁路桥4041立方米每秒;猫儿窝4250立方米每秒,退建骆马湖以上中运河段两堤和陇海铁路以南的切滩,陇海铁路桥亦相应扩长。自1957年冬开工,至1959年冬完成。退建后的两堤堤距为城河口以上1100~1300米,城河口以下1500~1800米。堤顶高程为左堤设计洪水位超高1.5米,右堤猫儿窝以上设计洪水位超高2米,猫儿窝以下设计洪水位超高0.5米。本期工程中,邳州市、新沂、睢宁等县共做土方1079万立方米。
1965~1967年,进行骆马湖以上中运河段的续建工程,由邳州市、新沂、睢宁等县,按照运河镇水位26.5米,行洪5000立方米每秒规模全面复堤,堤顶高程超洪水位2米,堤顶宽8米,堤内外坡分别为1:5和1:3。左堤在运河镇和窑湾镇2处,堤顶高程降低1米改做挡浪墙,以减少拆迁量。右堤房亭河口至民便河船闸段,堤后加筑戗台,戗台顶高程26.0米,戗台顶宽10米。黄墩湖、运河镇、分洪口及白滩等8处共砌筑块石护坡30余公里,并建房亭河猫儿窝倒虹吸1座。本期共完成土方943万立方米,混凝土0.9万立方米。
1977年,结合邳洪河开挖,再次加固房亭河口至民便河口段中运河右堤。共完成土石方185.6万立方米。
1985~1987年,在续建京杭运河工程中,按三级航道标准,疏挖了中运河大王庙至民便河口段,航道底宽50米,底高程17.3米。共完成土方254万立方米。
民便河口以下
民便河口以下中运河段长124公里。1950年4月,加固了中运河左堤皂河至马陵山脚段,该堤段与骆马湖共用,亦称骆马湖一线大堤。堤顶高程25米,顶宽6米,共做土方109.34万立方米。同年5月,在中运河上建皂河束水坝,以控制下泄流量。
1952年6月,拆除皂河束水坝,建皂河节制闸和船闸。节制闸设计流量600立方米每秒,船闸设计为标准船队3000吨。该闸亦为骆马湖一线防洪的控制工程之一。
1959年10月~1960年6月,京杭大运河治理工程施工,徐州、淮阴两专区先后完成杨庄向上至宿迁闸、窑湾向上至李店中运河段的拓宽疏挖,皂河镇至窑湾段中运河右堤加固,共完成土方3050万立方米。同时兴建了泗阳节制闸和船闸,淮阴(杨庄)船闸。
1963年冬~1964年冬,先后兴建中运河右堤皂河镇挡浪墙1.64公里,砌筑皂河镇、皂河镇至七堡、邳州市与宿迁交界至皂河船闸,以及新口门至支河口等段的右堤块石护坡20余公里。
1969年9月~1971年1月,对中运河左堤(骆马湖南堤)进行整修,并砌筑迎湖面块石护坡,共做浆砌石4.39万立方米。
1971年春~1983年,兴建了皂河大船闸,设计标准2×2000吨。
1974年12月~1975年春,先后加固中运河右堤邳州市与宿迁交界以下700米长后戗,砌筑右岸幸福电灌站至宿迁闸2.53公里长的块石护坡。
1975年10月~1976年8月,先后建中运河右堤新口门至中里段的挡浪墙和防浪林台,长2.14公里,增建中运河刘老涧越闸,设计流量400立方米每秒。
1984年,经交通部批准,按二级航道标准,对中运河泗阳至杨庄段,开挖拓宽和堤防加固。河底宽60米,最小航道水深4米,堤顶高程超校核洪水位2米,堤顶宽8米,堤坡1:3。共完成土方596.5万立方米,护坡砌石151.1万立方米。至1988年10月,在中运河沿线还先后建成皂河、宿迁、刘老涧、泗阳、杨庄5座复线船闸。共完成土方1773.4万立方米,砌石36.72万立方米,混凝土钢筋混凝土18.53万立方米。
为了南水北调,70~80年代,还在中运河沿线先后兴建泗阳、刘老涧、宿迁井儿头、皂河扬水站。
南水北调
线路
南水北调三条调水线路中,东线与大运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利用大运河作为输水河道。在历次南水北调东线规划中,都将发展京杭运河的内河航运作为东线工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济宁以南的调水线路都利用大运河作为调水河道,即借河调水,济宁以北的调水线路也尽量结合大运河或恢复大运河(黄河以北聊城段),航运是借水行舟。
具体线路是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利用里运河、三阳河、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河入江水道双线送水至洪泽湖;洪泽湖至骆马胡段,利用中运河和徐洪河双线输水;骆马湖至南四湖,由中运河输水至大王庙后,利用韩庄运河和不牢河两路送水至南四湖下级湖。南四湖内利用湖内航道银河行洪深槽输水;出南四湖利用梁济运河输水至邓楼,接东平湖新湖区内扩挖的柳长河输水至东平湖老湖区。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遂洞穿过黄河后经小运河进入南运河,自流到天津,输水主干线全长1156公里,其中黄河以南646公里,穿黄段17公里,黄河以北493公里;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全长701公里。
大运河因南水北调增加了新的功能,东线一期工程的实施给大运河增加了水量、输进了新的血液;治污和截污导流使大运河成为清水廊道;工程建设对文物保护和抢救,对航道进行了整治,为大运河的保护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枢纽
泗阳抽水站(老站),位于中运河上的泗阳节制闸下游右岸。当骆马湖水源不足时,该站可与泗阳抽水发电站共同解决泗阳县中运河两岸35万亩农田用水,并用上一级刘老涧抽水站补充水源。总装机5665千瓦,设计净扬程4.7米,设计流量50立方米/秒。
泗阳抽水发电站,位于泗阳县城东4公里京杭大运河船闸与节制网之间,原古运河河床内,该站为淮阴市江水北调的第四梯级站,主要作用是将江水或淮水通过运河转送到上一级站,并补给泗阳闸上中运河沿线工农业用水及航运用水。当骆马湖泄洪时,可利用下泄洪水使机组反转发电。该站于1977年5月动工兴建,1983年4月竣工,共投资1435万元。总装机10000千瓦。
刘老涧油水站,位于仰化乡刘涧村,在新节制闸下游引河的南北两岸。该站是江水北调的第五梯级站,由老站和新站组成,江水或淮水沿中运河经泗阳抽水站北送至该站,再抽水送至宿迁闸下,补给骆马湖灌区农业用水及中运河沿线工业、航运用水。建于1974年5月,后经多次调整、改建,新老两站共装机116台套,15420马力,设计流量116立方米/秒。
井儿头抽水站,位于宿迁县井儿头乡宿迁闸下,中运河北岸,是淮阴市向骆马湖来龙灌区补水的一座泵站,为江水北调的第六梯级站。它抽刘老涧抽水站来水转送至六塘河壅水闸上,分送一、二、三干渠灌溉农田。该站由老站、新一站、新二站三座抽水站组成。两站机械总动力分别为4725马力和6075马力,设计流量分别为35立方米/秒和45立方米/秒。
皂河抽水站,位于宿迁县皂河镇以北5公里处,上游引河通中运河和骆马湖,下游引河与邳洪河、运河相接,是江水北调工程的第六梯级站。该站引水灌溉时,将中运河宿迁来水引入邳洪河至该站下游引河,再抽水入中运河、骆马湖。排涝时,将来自黄墩小河流域的低排区涝水穿过邳洪河地涵至站下引河,地涵过水能力为100立方米/秒。邳洪河高排区涝水都可排入骆马湖。地涵出口处加装闸门控制,以便高低分排。1978年动工,到1985年7月主体工程初步完工。该站总装机容量14200千瓦。设计扬程5.95米,设计流量200立方米/秒。该站变电所装有110/10千伏31500千伏安变压器1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