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
2012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中药学》是2012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钟赣生。
内容简介
  《中药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包括总论、附编、各论、附录几个部分。总论系统地介绍了中药的基本理论,包括中药、中药学等概念,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的发展,重点阐述各个历史时期中药学发展的特点、本草学代表著作及学术价值;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介绍了产地与疗效的关系,道地药材的概念,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并介绍适时采集与药效的关系及与采集相关的一般知识;中药的炮制,介绍炮制的概念、目的与方法;中药的性能是总论的核心,主要阐明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中药治病的机理,重点介绍中药药性理论的主要内容,如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的概念、产生由来、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及如何运用药性理论综合分析、认识、掌握中药的效用;中药的配伍,阐明中药配伍应用的目的、原则及药物“七情”的概念、中药配伍应用规律;用药禁忌,着重介绍配伍禁忌、证候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等概念及主要内容;用药剂量与用法,介绍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确定剂量的依据及中药煎服法等内容。
图书目录
总论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原始社会(远古-公元前世纪)
二、夏商周时代(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
三、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公元265 -581年)
五、隋唐时期(公元581年)
六、宋、金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
七、明代(公元1368-1644年)
八、清代(公元1644一1911年)
九、民国时期(公元1911年)
十、当代(1949年10月至今)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第二节 中药的采集
第三节 中药的贮藏
一、影响中药变异的常见外界因素
二、贮藏中常见的中药变异现象
三、常用的中药贮藏与养护方法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目的
一、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
二、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
三、干燥药材,利于贮藏
四、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五、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
六、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七、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
八、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方法
一、修治
二、水制
三、火制
四、水火共制
五、其他制法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第一节 四气
第二节 五味
附:芳香药性
第三节 升降浮沉
第四节 归经
附:引经报使与引经药
第五节 毒性
一、古代毒性的概念
二、现代药物毒性的概念
三、中药毒性分级
四、必须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五、产生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
六、掌握药物毒性强弱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
附:中药中毒常见的临床表现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
一、配伍禁忌
二、证候用药禁忌
三、妊娠用药禁忌
四、服药饮食禁忌
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一节 中药的剂量
一、药物性质与剂量的关系
二、剂型、配伍、用药目的与剂量的关系
三、年龄、体质、病情、性别、职业、生活习惯与剂量的关系
四、地区、季节、居处与剂量的关系
第二节 中药的用法
一、给药途径
二、应用形式
三、汤剂煎煮法
四、服药法
附录 中药的命名与分类
一、中药的命名
二、中药的分类
各论
第八章 解表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麻黄
桂枝
紫苏叶
附药:紫苏梗
生姜
附药:生姜皮 生姜汁
香藿
荆芥
附药:荆芥炭
防风
羌活
白芷
细辛
藁本
苍耳子
附药:苍耳草
辛夷
葱白
胡荽
西河柳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薄荷
牛蒡子
参考资料
文津搜索.国家图书馆.
中药学.京东图书.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3 14:08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