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种发源于中美洲的球类活动,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现时一些地方的美洲土著仍有进行这项运动。由于这运动的历史悠久,它的详细规则随时间和地点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这运动是两人或两方对赛。中美洲蹴球所使用的球是硬胶质,而球场则是长形的。球场的两边筑有高台,使球不致飞出场外。有时在球场的两端会立柱。球员需以肘、腰及膝把球送过对方的石环。蹴球场在中美洲各处都有设立。在一些地区,几乎所有较大的遗址都有蹴球场,其他地区则可能少一些。现存最大的蹴球场长 166 米,宽 68 米。
意义
蹴球除了是当地人 (包括儿童) 的休闲活动,也具有宗教意义。正式的比赛常被认为是天上的神明或地下世界的主宰之间的斗争,而球本身代表太阳。在正式比赛中,落败一方的领队会被斩首或取出心脏以作活祭品,他的头骨会被用作新球的球心。蹴球是古代中美洲艺术的重要题材。很多中美洲古文明的雕刻、壁画等均有关于蹴球的描述,大大方便了现代人对该活动的研究。关于比赛后的献祭,另有一说法,即胜者献祭:根据中美洲文明对于宗教的热情,成为祭品被认为是神圣的,部份学者依照此点推测奉献应该是属于荣耀,所以献祭应为胜利者。
但亦有地方如奇琴伊察,胜利一方或落败一方的领队被用作牺牲的说法同时存在。
玛雅文化中英雄神话双城基切连接死亡和克服死亡的球的游戏。中美洲蹴球成为通往两个地方的方式,生命和死亡之间的中间区域。沿中心线的古典领域的标记代表的球赛,往往到另一个世界的入口。
唐朝蹴鞠
蹴鞠(cù jū),最早载于《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苗:“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 “蹴”即用脚踢,“鞠”系皮制的球,“蹴鞠”就是用脚踢球,它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有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