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二十多年。实验室筹建于1984年,1987年8月正式对外开放,同年12月通过国家验收。实验室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近年来,实验室已获准和申请专利100余项,获得国家级奖项若干。实验室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与法国国立信息与自动化研究院(INRIA)成立了“中法信息、自动化与应用数学联合实验室”。
实验室简介
实验室以模式识别基础理论、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以及语音语言信息处理为主要研究方向,研究人类模式识别的机理以及有效的计算方法,为开发智能系统提供关键技术,为探求人类智力的本质提供科学依据。成立二十多年来,我们始终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瞄准国际学科前沿,开展模式识别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建设国际一流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使其成为国内外著名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为我国信息高科技的发展提供知识、技术与人才储备”作为实验室的发展目标,努力将实验室建设成为一个高水平的、国际化的科研基地。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建于1984年,1987年8月正式对外开放,同年12月通过国家验收,是由国家计委投资成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第一任主任是前任国家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研究员,现任主任是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谭铁牛研究员。
实验室现有固定科研人员43人,45岁以下年青人约占80%,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人才5人,青年科研骨干均具有博士学位,外籍职工2人。实验室流动人员包括博士后、
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高级访问学者和客座研究人员。现有在站博士后8名,在学博士生149名,硕士生85名以及在研开放课题研究人员36名。实验室形成了一个以年轻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青年科研骨干为主体和以高素质的研究生队伍为主力的结构合理的研究梯队。
实验室目前承担着80余项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创新群体项目,国家高技术计划“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等。
实验室成员每年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不少发表在国际权威刊物和国际重要会议上,如IEEE汇刊(PAMI等),InternationalJournalofComputerVision,PatternRecognition,ImageandVisionComputing,Automatica,IEEETransactiononAudio,Speech,andLanguageProcessing,ICASSP,ICCV,ICPR,ACCV等。
近年来,实验室已获准和申请专利100余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其它部委级三等奖4项,国际发明金奖与世界知识产权专项奖各1项。
实验室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实验室借各种机会,积极组织学术交流。每年一批在美国、法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地工作的优秀中国留学生,定期到实验室从事短期客座研究,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学者到实验室做学术报告达几十人次。1997年实验室通过中科院自动化所和法国国立信息与自动化研究院(
INRIA)成立了“中法信息、自动化与应用数学联合实验室”。是国内从事基础研究起步较早的中外联合实验室之一,并被誉为开展务实国际合作的典范。2000年10月国际语音翻译先进研究联盟(ConsortiumforSpeechTranslationAdvancedResearchInternational,C-STAR)组织通过对实验室进行全方位的严格考察,正式接纳实验室为其第七个核心成员。2002年10月,实验室与世界第一大图像处理公司Matrox合作成立了“图像联合实验室”,实现了科研单位与国外著名公司在图像领域内的跨国合作。实验室成员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组织的工作,担任许多国内外学术期刊的主编、副主编或编委,以及国际重要学术会议的大会主席或程序委员会委员等。2002年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谭铁牛被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IEEETransactionsonPatternAnalysisandMachineIntelligence》聘为编委,成为该刊自创立20多年来第一位进入编委会的国内学者。2004年9月,蒋田仔研究员被医学影像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IEEE医学影像汇刊(IEEETransactionsonMedicalImaging)聘为编委(AssociateEditor)。他是目前为止亚洲地区第一位获邀担任该刊的编委,也是惟一一位来自非欧美国家的编委。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始终坚持在模式识别领域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的创新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奠定了良好基础。实验室这支一体化、年轻化、国际化和规范化的科研队伍,尽管面临巨大的人才竞争压力,依然有信心将实验室建设成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国际化的科研基地,为我国的信息高科技基础研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模式识别及其认知机理研究组
“模式识别及其认知机理”创新团队是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基础研究的主要团队,也是中法信息、自动化与应用数学联合实验室的中方成员,中法联合实验室中方主任蒋田仔研究员同时担任该团队负责人。团队的主要使命是研究模式识别的共性基础问题及其认知机理,揭示人脑对信息处理所特有规律,加深对人类认知障碍的病理机制的认识。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模式识别的共性基础理论、脑成像与人类认知障碍的病理机制、自然资源信息处理的基础理论。团队现有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4人,助理研究员4人,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人,外籍科研骨干1人,博士后及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0余人。研究组承担的项目包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科技部973项目及863项目等。
语音语言技术研究组
语音语言技术是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之一,该研究组致力于人类语言技术中的基础问题和关键技术研究,力图在理论模型与应用系统开发和大规模语料库建设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目前研究组的主要兴趣在如下三个方面:(1)自然语言处理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机器翻译、信息检索与信息提取、文本挖掘;(2)高性能的
语音识别技术研究;(3)语音合成、计算听觉场景分析、人机交互中情感计算、多媒体集成方法研究。目前该研究组有研究人员5名,博士研究生23名,硕士研究生14名,承担和参与的主要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863项目4项、国家支撑计划项目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和一批国际、国内合作研究项目。
生物特征信息处理研究组
生物识别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是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四个研究小组之一,目前有研究员4位,副研究员3位,助理研究员2位,研究实习员2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共70多位。目前负责人是李子青研究员。
本中心研究以满足国家安防领域重大需求为主要目的,主要方向为生物特征识别、
智能视频监控、信息隐藏和检测、互联网内容安全。通过对图像、视频、文本等信息的自动分析和模式识别,实现对数字内容的语义理解,应用于身份识别、目标跟踪与行为分析、多媒体、网络信息安全。研究组目前承担多项国家项目,包括一项国家973课题,多项863重点项目,多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
视觉信息处理研究组
视觉信息处理组是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四个研究小组之一,该组目前有研究员6位,副研究员3位,助理研究员4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共50多位。该组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特别是以下方面的研究:(1)基于人类感知和认知机理的计算机视觉的新理论和新模型;(2)高鲁棒性的快速计算方法,特别是从图像中可靠、快速提取物体运动信息和三维形状信息的算法;(3)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或具有重大市场潜力的视觉原型系统开发。该研究组目前承担的国家项目有:二项“973”子课题,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多项国家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人员简介
宗成庆 赵 军 刘文举 陶建华
陈钰枫 卢汉清 吴福朝 胡占义
杨 青 吴毅红 徐常胜 唐 明
程 健 刘 静 高 伟 董秋雷
董秋雷 王金桥 马颂德 谭铁牛
李子青 胡卫明 黄凯奇 向世明
孙哲南 罗 冠 吴 书 敖 萌
胡包钢 蒋田仔 刘成林 潘春洪
范 勇 张晓鹏 普林特 侯新文
康孟珍 刘 冰 刘 勇 宋 明
左年明 孟高峰 黄开竹 陈志义
连国臻 娄文利 马丽霞 赵 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