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望月》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先生于1947年9月29日中秋佳节到来之际有感所写下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远在异乡的亲人的思念,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对革命即将胜利的乐观情怀。
①太清云不滓:太清,天空。滓,杂质,污黑。此句的意思是,天空一片乌云。《晋书·谢郎传》里讲
司马道子称月夜无云为佳景,
谢重说:“不如微云点缀。”道子戏曰:“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
中秋佳节,皓月当空,诗人在思念远在他乡的妻子儿女的同时,也想到正在解放战争前线浴血奋战的可敬可爱的指战员们,因而,激荡在这篇诗作中的已经不再是使人伤感的别离愁绪了,而是一种胸襟开阔、欢快喜悦的乐观心境。自然,这篇别开生面的诗歌创作,是同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紧密关联的。1947年中秋,正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全面反攻后获得伟大胜利的时刻,诗人面对这大好形势,感到蒋家王朝行将覆灭,新中国就要诞生,一抹激动、喜悦的情绪浮上他的心头,流注于他那生华的笔端。
“秋月光如水,今宵分外明。太清云不滓,永夜露无声。”这是一副很清幽可人的中秋月夜景色。透过这个景致和轻快的节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那明朗欢快的心境,“仰望莫能即,徘徊有所萦。南征诸将士,对此若何情?”面对这中秋郎月和良辰美景,诗人不禁想到了远在异地的家人妻儿、亲情骨肉。“徘徊有所萦”,就理所当然地蕴含了这种人伦之情。但此刻萦回于诗人心田深处的,不仅是人伦之亲情,更有对解放军指战员们的热切关怀。“南征诸将士,对此若何情?”面对此情此景,人民子弟兵指战员们不知会引起怎样的情感:抑或是想念起父母妻儿,激励自己奋勇杀敌,打败反动派,早日与家人团聚;抑或是念起了牺牲的战友,决心以更加顽强的战斗意志,去安慰他们难以瞑目的英灵。最后这样的一个设问句,也包含着许多难以尽述的感情思绪,寄寓着诗人热忱的关切与期望。在这篇诗中,诗人感情的抒发是透过中秋月夜这一充溢着诗情画意的意境实现的。诗的前四句,诗人主要是在描绘、营造朗丽清幽的中秋月夜的诗意境界,并奠定下欢快、乐观的基调;后面四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启迪人们丰富联想的构思与诗句,去充实、开拓其情感内涵,从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这样,诗人感情的抒发,就委婉、深沉、意趣无穷了。
董必武(1885~1975),字用威。湖北黄安人。抗战时期,曾任中共与国民党谈判的代表,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长期驻留重庆。一九四五年作为中国解放区的代表赴旧金山参加联合国会议。有《董必武诗选》。